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5 毫秒
1.
新人文主义批评主要由学衡派、现代评论派和新月派主要批评家构成。其文化品格体现为对新人文精神的阐扬,以“中正”的态度体现学理性和规范性,推崇并实践和谐与典雅的批评标准  相似文献   

2.
重评“五四”前后的“东西文化论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四”前后,以杜亚泉、梁漱溟为代表的东方化派和以陈独秀、胡适为代表的新化派围绕东西化问题展开过一场大的争论。争论的主要问题有三:一是东西化差异的性质,新化派认为是“古今之别”,而东方化派认为是“中外之异”;二是新旧化的关系,新化派主张“弃旧图新”,而东方化派主张“新旧杂揉”;三是中国化的出路,新化派主张“化取代”,而东方化派主张“中西调和”。从学理上分析,新化派和东方化派的主张都是正确与错误并存。分开来看,它们构成悖论,合而视之,则又互为补充,形成辩证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永嘉学派”是南宋重要的学术流派。“永嘉学派”的形成就是“永嘉文派”的形成。永嘉学者有重“文”的传统,这为“永嘉文派”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永嘉“好文近乎儒”的地域文化传统与南渡文风的流播孕育了“永嘉文派”。永嘉文人明确一致的文艺追求与文论主张使“永嘉文派”得以最终形成。“永嘉文派”的存在与文学价值都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4.
“厚”是竟陵派代表人物钟惺、谭元春提出的诗学主张。一方面,“厚”的提出是对公安派诗歌创作弊端的反拨;另一方面,“厚”又是竟陵派的自救方法。竟陵派论“厚”,其内容主要表现为用词用字的贴切有力、表现手法的含蓄蕴藉、风格的自然天成、内容意义的深刻丰富、人的稳重深沉之气五个方面。但由于竟陵派的最终追求和目的并不是使诗歌走向复古派所谓的温柔敦厚,而是求新求异,求幽远之境和幽邃之情,致使竟陵派论“厚”与传统意义上“厚”的内涵有所偏离,且有了以“厚”寻“幽”的倾向。因此竟陵派之“厚”论不仅没有从根本上纠正公安派诗歌创作的俚俗之弊,也使其自身创作陷于幽深孤峭不可自拔。  相似文献   

5.
“七月派”是20世纪40年代主要活动于国统区的影响较大的文学流派之一。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七月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直没能得到合理的评价。直到新时期以来,由于学术思想的解放,“七月派”重新受到研究界的关注,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得以重新确认。近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尤为显著,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七月派”的研究有赖于学术界的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研究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下的“乡土文学派”,并从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下催生的“乡土文学派”的流派特征以及它对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意义这三方面系统地阐释两者的关系,希望在理清两者关系的基础上加深对“乡土文学派”及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7.
五四散文主要由社会派散文与人生派散文两大系列构成。社会派散文关注的是社会性存在,具有显见的意识形态倾向,其主旨主要在于进行社会批评与文化批评。这一类散文以杂感(随感录)为主要形式,它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相互动,具有重要的思想和文化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粹派和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化提倡者在诸多问题上的对立虽是不争的事实,但他们的对立并不是一种向西方学习的“趋新”与回归中国传统的“守旧”的对立,在向西方学习这一点上,国粹派和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化提倡者一样也是“趋新”者,无非两者所“趋”之“新”有着显著不同罢了。当我们回首中国文化的现代性进程时,国粹派、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化派一样,作为中国文化现代性进程中的思想资源,理应受到我们的尊重。  相似文献   

9.
刘九伟 《天中学刊》2003,18(4):100-102
自韩非将儒学分为八派之后,后人对八派中的孟子学派和荀子学派的研究比较持久、全面、深入,而对其他各派的研究甚少,特别是对“漆雕氏之儒”,至今尚无专文研究。“漆雕氏之儒”作为儒学之一派,对其人员组成、见解和主张,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予以探讨,当补历史之缺失,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德育由重"教"到重"导"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的根本目标是使学生“成人”。而使学生“成人”要比使学生掌握知识复杂得多,它主要不是靠“教”,而是靠“导”。因此,德育必须实现由重“教”到重“导”的转变,通过各种形式的“导”达成德育的目标。德育由重“教”到重“导”的转变,要求教育者要实现角色的转换,即由“教”师到“导”师的转换,由“经师”到“人师”的转换。  相似文献   

11.
明末竞陵派诗文在朝鲜文坛产生了不小的反响。部分朝鲜文人以阅读、次韵、学习、效仿等方式接受竟陵派诗文,以竞陵派为标准来评价他人的创作,体现了他们对竞陵派的肯定和褒奖。由于一向以儒家的政治、道德教化为评诗的最高标准,加之受中国评论的影响,另外一部分朝鲜文人对竟陵派进行了指瑕和责难,否定其文学理论,批判其创作及选本,甚至将其诗文视为亡国之音,过于偏激。  相似文献   

12.
周采 《学科教育》2013,(4):122-128
斯多亚学派哲学是整个希腊化罗马时代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该学派的悖论性来自其所汲取的思想资源的复杂性。斯多亚精神强调理性、世界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主张“按照自然生活”与积极尽职责于家庭和国家,并重视伦理一治疗学。斯多亚精神反映在教育思想上,突出表现为对苏格拉底道统即唯智主义的强调,并带有明显的人文文化色彩,强调人道思索与公民责任,关心将修辞和美德以及有价值的事物联系起来,要求雄辩家在演说中承担伦理教育的任务,传达那些将社会凝聚在一起的高贵思想,并通过触动人的情感来激发他们的赞美和深刻的奉献。相对知识的传授来说,斯多亚教育思想更关注“人”的特性,重视人格完善,尤其强调人的品德培养对于社会和人生的价值,并蕴涵了西方绅士教育理想的渊源。其对后世西方教育的积极影响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2021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数学命题把握时代精神,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贯彻课程标准理念,突出对数学思维能力、应用意识、核心素养的考查,发挥了教学与评价的育人功能。今后的课堂教学应努力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注重知识生成的思维过程教学,设计激发学生潜能的有效活动,以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基准,更好地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伦理反思的视角来看,乾嘉学者从四个方面对传统伦理学特别是宋明理学的道德哲学作了新的拓展:首先,通过批判理学的本体论的德性伦理学,将道德根源建立在生活形式所凝结的礼之上;其次,主张自然人性论,提出节性说,反对以先验性善为基础的复性说;第三,主张道德评价的标准放在外在的行为规范上,注重行为的后果;第四,不以"成圣"而以守礼为道德修养的终极目标。乾嘉思想的伦理向度是理解中国现代性发生的不可缺少的一环。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eachers are regularly blamed–especially in times of moral panic–for failing to set a good example and teach proper moral standards to their pupils. As well as familiar issues about moral values and the legitimacy of different modes of moral pedagogy this also raises the question of the degree of connection between a teacher's private and personal values, attitudes and behaviour and his or her professional conduct and responsibilities. Two common responses to these problems–paternalism and liberalism–are here criticised and an alternative perspective on the moral role of the teacher is sought, drawing on communitarian insights into the nature of moral and other values and their function in human affairs.  相似文献   

16.
市场营销道德是用来判定市场营销活动正确与否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通过对营销道德的标准、内容及现状的分析,对营销伦理中义与利、公平与效率、关系与契约等观念作出创新性的规范。  相似文献   

17.
施特劳斯学派认为,对大众需要实施显白教诲,对潜在哲人则要实施隐秘教诲。然而,现代道德教育却把隐秘教诲显白化了,强调平等主义,由此,道德教育陷入了有效性危机。为了解决危机,需要重视自由教育。尽管施特劳斯学派的道德教育思想有助于抵御功利主义的肆虐,但是其很多观点都是有待商榷的,甚至是危险的,需要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18.
穆时英是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新感觉派小说的代表作家,其小说的艺术特点:一是快节奏地剪辑生活片断,采用“空间并置”结构方式;二是表现主观感觉,创造主观感觉与现实生活相融合的图景;三是表现人物心理,着意开掘人物潜意识。  相似文献   

19.
“两会一校”是农村开展道德教育活动的有效载体 ,它源于群众 ,贴近群众 ,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自古以来都注重通过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当今社会,为避免传统应试教育带来的"重专业、轻素养"的功利倾向,高等教育必须走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道路,特别是注重将传统文化教育和党性思想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在校学习,培养大学生的廉洁价值理念。成都大学文新学院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开设"国学经典导论"课程、举办国学宣传普及活动,在弘扬国学精粹的同时,帮助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利用分党校平台,将党的思想道德和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到大学生道德品行和行为规范的教育中,加强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和党性修养,为在校大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成为栋梁之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