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钱峰 《贵州教育》2009,(13):11-11
在经济潮流的冲击之下,从农村到城市找工作的农民夫妇是越来越多。这些农民夫妇离开年迈的父母,丢下孩子走上了打工之路,学校就出现了一批不是孤儿、近似“孤儿”的学生——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给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2.
我校地处城乡接合部,一些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只能选择让自己的孩子留在家里,这些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在家的儿童便开始咀嚼没有父母之爱的“孤独和寂寞”,成为继离异家庭子女之后又一值得特别关注的群体。那么,如何让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呢?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1.所研究问题概念的界定
  (1)所谓的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口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一起的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或父母早出晚归打临工而无法照顾的儿童。这些留守儿童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孩子有爷爷奶奶或亲照顾的留守儿童。二是父母早出晚归打临工而形成的留守儿童,三是外地学生,寄宿亲戚家的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全国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到城市建设行列之中,而农村却出现了大量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尤其是农村大多数留守儿童的教育给学校、社会提出了严峻考验。这些留守儿童的爸爸妈妈长年在外打工,他们只好把孩子寄养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这些孩子缺少的是爸爸妈妈最直接的亲情呵护,久而久之,形成了明显的性格缺陷。他们自卑、任性、孤僻、妒忌、报复心强、缺少管束、自由散漫、不遵守纪律,动不动就拿逃学以示不服,脾气暴躁,常常不能正确对待批评,说话语气生硬,  相似文献   

5.
随着打工热潮的兴起,农村许多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孩子被迫留在家中读书,这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6.
刘海明 《辅导员》2014,(22):18-19
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广大农村地区很多父母离开孩子,出去打工,为此滞留了大量的“留守儿童”,让这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们应如何教育这些特殊的孩子,把他们的需求、他们的愿望、他们的发展放在首位,接下来。  相似文献   

7.
随着“下山入川”政策的推进,农村许多过剩劳动力离开农村到城市打工,许多孩子成了“留守儿童”。研究其教育问题凸显出重要意义。如何能更好地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热议的话题。本文以甘肃省古浪县大靖镇辖区留守儿童为例,做了走访调查,分析了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具体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留在家中生活的孩子们。这些孩子有的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祖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根据对我园留守儿童的调查,目前2~6岁的“留守儿童”占幼儿园幼儿总人数的14%,其中,55.5%的留守儿童是父亲外出,6.5%的留守儿童是母亲外出,3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故土涌人外地打工,使得大批的孩子脱离父母的直接监护,成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由于这些留守儿童长期远离父母,缺亲情,少关爱,导致其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的问题日益突出。这一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也越来越备受社会的关注。在此,笔者就“留守儿童”的现状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和经济模式的改变,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挣钱不断地增加,随之产生了未成年人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而这一群体人数也相当可观。本人所在樟木林乡,全乡在校小学生3505人,留守儿童就达906人,这些孩子或者与他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住在一起,或者与亲戚生活在一起,隔代抚养在农村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父母监控机制弱化,致使部分“留守儿童”问题突出。如何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已成为学校当前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得到调整,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外出打工,将孩子留在家中,交给长辈、亲戚照顾,这些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近年来,留守儿童的队伍日渐庞大,伴随着与父母沟通少、隔辈教育缺失等缘故,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和心理方面都出现了诸多问题,成为社会中形成的新兴弱势群体,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2.
“留守儿童”就是指那些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外出打工、经商或者学习,把孩子留在家乡,托亲属或他人照管的未成年子女。这些孩子的状况不容乐观,对实现教育公平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谁为留守儿童“护心”父母外出打工时间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严重与“读书无用论”相比,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更让人心痛。今年5月上旬,记者随同调查人员到岳阳市几处农村采访时,对此有了切身的感受。  相似文献   

14.
农民为了脱贫致富,纷纷外出打工、经商,让孩子单独在家,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在一起生活,这些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如今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由于他们缺乏关爱,造成亲情饥渴、性格内向、孤僻。他们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分健时期,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行为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去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呢?作者以本文谈谈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正>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者一方长年外出打工务农,孩子留在农村生活,他们一般与父母一方(多数是母亲),或者爷爷奶奶,有的甚至是亲戚朋友生活在一起,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出现了"打工潮""进城潮"等,很多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打工,据统计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达到6100万,这就意味着全国每5个孩子中就有1个孩子是留守儿童,其中80%的留守儿童由隔代亲人照看,如由爷爷、奶奶、外  相似文献   

16.
张新胜 《甘肃教育》2014,(19):21-21
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我们必须关心和关注的,那么如何让留守儿童感受家的温暖,能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根据笔者所在学校办学实践,笔者认为寄宿制学校可以弥补这种缺失,可谓留守儿童成长的乐园。一、寄宿制学校是留守儿童爱的港湾作为留守儿童,首先是关爱的缺失。由于父母大多常年在外打工,很少与孩子团聚,留给孩子的只是无尽的思念与期盼,加  相似文献   

17.
随着店口经济的日新月异,城市化进程加快,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据笔者统计,仅我们店口一小就有100多个留守儿童,且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别说是整个店口三个小学、两个幼儿园和两个初中的合计人数了。店口常年在外的“打工仔”、“打工妹”有数千万人之多。这支颇具规模的“留守儿童”队伍中的很多孩子,因为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无法享受同龄孩子的“花季”、“雨季”,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都面临着问题。  相似文献   

18.
如今随着进城打工的农民工队伍的日益扩大,留守儿童的队伍也日益扩大。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是当前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独特社会问题,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一、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由于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外地打工,他们大都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缺少父爱、母爱。由于隔代教育的特殊性,他们所受道德教育极少,使他们成了问题儿童。由于其父母一年到头忙于打工,没时间和精力过问孩子,使他们缺乏对事物正确与否的判断力,从父母那得不到教育,有些孩子变得自私、孤僻。  相似文献   

19.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农民常年、甚至多年在外打工,把自己的孩子留在家乡,导致大量“留守儿童”出现。经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的状况令人担忧,尤其心理健康问题更值得全社会特别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此,应采取多方面的应对策略来调适“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前,绝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其父母都是长年在外打工,把孩子全部交托给老人或亲戚或朋友,这些父母片面的认为只要孩子不缺钱就万事大吉。殊不知,更大的缺陷和后果却让家长们始料不及。很多留守儿童在身体发育、性格形成、观念形成等方面得不到正常呵护和引导,造成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成了生活上的困难生,学习上的后进生,思想、行为上的问题生。为了减少上述现象的发生,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齐心协力,共同合作才能把我们的孩子教育好,把留守儿童的问题解决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