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及时报道今年全国"两会"的盛况和温州代表委员的风采,温州日报特派两名记者赴京采访,并在一版开设了<感受两会>和<京城传真>两个专栏,刊发了30篇新闻稿件和新闻图片,为地市级媒体主动参与全国"两会"报道作了新的尝试.作为赴京采访的记者,我深切地体会到,在报道全国"两会"这样的重大新闻中,虽然我们地方媒体有先天不足、条件有限的一面,但只要组织得当,善于创新,同样可以在这样的新闻盛宴中抢得一杯羹.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4,(10):73-75
<正>民生发展、法治建设始终是法治类媒体宣传报道的主要内容,前者是永恒的新闻主题,后者是媒体使命所在。每年全国"两会",境内外媒体云集,三千名中外记者参与报道。面对近三千名人大代表、两千多名政协委员如此庞大的采访对象,哪家媒体能在这场新闻大战中制胜?哪位记者能够捕捉到高价值的新闻?不仅考验记者的业务技能,更检验记者的采访策略。笔者连续三年参加全国"两会"报道,个人认为采访策略应做到"人事地"三点合一: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一年一度的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都会有一场新闻大战,今年"两会"新闻大战中又多了一个新的"方面军",即网络媒体记者。网络媒体加人"两会"报道,也提出了网络如何报道"两会"的新课题。比较各网络媒体的报道,总结今年的经验对于今后网络新闻的发展也许不无好处。"两会"会场增添新角色 新媒体的兴起常常引起新闻记者报道工具的变化,网络媒体参与"两会"报道使我们的记者队伍,除了背采访包、拿采访本的文字记者,带录音机、扛摄像机的电台、电视台记者之外,又多了一些提着电脑采访的网络记者。 网络媒体记者以其有别于传统媒体记者…  相似文献   

4.
2014年,中国新闻界"新闻失范"现象频发,假新闻、有偿新闻、新闻敲诈的出现不断拷问新闻伦理问题。本文试图从媒体自律与媒体人素养入手,联系新闻真实、传媒公信力、新闻专业主义等角度分析"新闻失范"现象,试图从传播主体层面提供合理的解说,呼吁创造出一个健康而纯净的新闻界。  相似文献   

5.
"舍得"者,实无所舍亦无所得.全国两会新闻采访现场,信息资源丰富,采访对象众多,是新闻富矿.如何取舍、挑选最有价值的信息,使报道不流于常规两会报道形式,呈现独特的新闻思索? 在政协会议开幕第一天,我就被"逼"做出了舍弃,也有了意外收获.  相似文献   

6.
韩冰 《记者摇篮》2012,(3):43-44
一年一度的省"两会"、全国"两会",不仅是各地乃至全国政治经济领域的盛事,它同样被各大媒体看做是蕴藏着新闻资源的富矿。新闻媒体每年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企图通过实力比拼赢得这场媒体大会战。据全国"两会"新闻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每年参加全国"两会"报道的持证记者就达到3000  相似文献   

7.
王敏 《今传媒》2020,28(5):16-18
当前重大灾难事件报道中,对新闻伦理失范的关注点很少触及以传播正能量为目的的"暖新闻"。因此,本文结合"新冠"肺炎期间具有争议的"暖新闻",发现其存在缺乏人文关怀、过度消费女性及忽视公众情绪的问题,这可能引发负面传播效应、报道框架僵化和假新闻泛滥等问题。"暖新闻"的伦理失范折射出当前社会的伦理困境,本文则为学界和业界的新闻伦理构建提供补充。  相似文献   

8.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国家和民众高度关注的大事。作为上传国情,下达民意的“两会”记者,采访时的报道取向至关重要。但我在“两会”报道过程中,发现有些记者,在报道取向上有误,他们或根据个人所好来选择,或盲目“追星”,而不是去认真寻找新闻源或挖掘真正的新闻。  相似文献   

9.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历来备受各界关注,更被新闻界形象地誉为"新闻报道的富矿".的确,两会年年开,岁岁有焦点,因其具有的折射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程的重大性和代表性,始终吸引着海内外政界、媒体和大众,特别是每年到会采访的数百家海内外新闻媒体,巧思集智、周密策划,长期精耕细作于这片"新闻富矿",多角度、全方位地追踪两会、记录两会,也使每年的两会成为媒体昭示传播实力、检验传播实效的所在.作为国家电台,中央电台在近年来的两会报道中,始终立足国家电台的媒介定位,充分发挥传播优势,开拓报道思路,创新报道方式,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彰显出独树一帜的广播特色.  相似文献   

10.
今年的全国两会究竟有多少记者在采访?估计全国人大、政协的发言人都很难说清楚。记者们有交叉的,有外围的,有专门跟团的,有临时跑会的。综合各种数据,参与今年全国两会采访报道的记者估计有近6000人。在近10天的新闻大战中,记者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既有很多火花四溅的精彩时刻,也有“乌龙”狂出的搞笑瞬间。  相似文献   

11.
今年报名采访全国"两会"的新闻记者有3000人以上,是历届报名采访"两会"记者人数最多的一次. 今年有7家网络媒体获得了采访"两会"的"通行证",是历届"两会"最多的一次.  相似文献   

12.
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重大事件,做好"两会"报道是各大媒体的重头戏。综观今年媒体的"两会"报道,有个特征就是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与媒体之间良好的互动。这种良性互动,不仅提升了社会公众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热情,更能促使媒体有效反思自身报道方式,以期充分发挥新闻应有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余行 《传媒》2021,(9):27-28
2021年的全国两会是开启"十四五"新征程、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伟大征途的一次盛会.在新起点、新环境下,为充分做好2021全国两会宣传工作,汇聚网络民心,封面新闻充分发挥线上优势,积极营造氛围、创新表达,推出"迈步新征程 见到新气象"2021全国两会大型融媒报道.以智媒云技术为支撑,通过云采访、云直播、云访谈等融媒手段和形式,以及可视化、交互式的内容生产和传播,让今年全国两会宣传破壁出圈.  相似文献   

14.
缘起对于全国两会这场气势宏大的春季新闻战役,南方日报社领导特别突出了“创新”二字,“全国两会·京粤博客”也是在这种创新的冲动气氛下诞生的。以往的采访经验告诉我们,全国两会期间会涌现海量的时政、经济、国计民生信息。这种信息有大话题,“大件事”的,也有比较“琐碎”的,它们可能只是一句入木三分的犀利点评,一个很小而值得发掘的“口子”,一个意味深长的花絮,一种“不起眼”的零星现象……这些信息不能或者没有必要“做大”,但又确确实实是两会的一部分,而且一系列类似的细节花絮,整体反映的,本身就是一个大趋势,大现象。其实,历…  相似文献   

15.
朱萍 《视听界》2013,(4):95-96
每年全国"两会"都是媒体比拼竞争力的平台。2013年中国之声"两会"报道亮点纷呈,以民生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在牢牢把握正确导向的前提下,打造新闻品牌,值得地方台学习和借鉴。亮点一:主专栏大"变脸",更贴近民生《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是中国之声知名的两个主题报道栏目,今年"两会",这两个栏目首次大"变脸",改变了沿用多年的"两会"报道"大综合"旧形式,推出了专栏《2013,我离梦想有多远》,每天求解一个普通百姓感受最强烈、最期待能有所改观的民生焦点问题,从当前和过去一年中最热点的新闻事件入手,  相似文献   

16.
作为陕西日报记者,我连续五年随陕西“两会”代表团赴京采访,亲历全国“两会”新闻战,可谓是“惊心动魄”,那种紧张激烈的“高速连轴运转”,常常令我在每次大会结束后好多天还缓不过劲来。 回想静思,在每次“两会”间的十几天里,我平均每次接待来陕西代表团采访的国内外记者都在三百多人次以上,其次还加班向陕报写新闻稿二十篇左右。尤其是今年会上涌起的西部大开发热,陕西代表团成为众多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来团采访的各路记者达六百多人次,陕西代表被采访的报刊、电台、电视台频频刊播,形成“西部热”带来宣传“陕西热”…  相似文献   

17.
从中央到地方,每年一度的“两会”不仅是全国和地方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全国和当地群众关注的热点。对于新闻媒体来说,“两会”是各媒体的综合竞技场,地方电视台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做好每年的“两会”报道是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让枯燥生硬的会议新闻在及时、准确、重要的同时又能够生动、形象,吸引受众,  相似文献   

18.
每年的三月春风骀荡,“两会”隆重开幕,中外记者云集北京采访“两会”,各个媒体各施所长,展开一场声势宏大、竞争激烈的报道战役,“两会报道”已成为一种特定的新闻文化现象。在时间长、规模大、议程多的两会报道中,众多新闻传媒“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相互竞争又相互借鉴,调动了现代化新闻传媒的一切手段,运用了消息、通讯、特写、言论、述评、图片、图表等各种新闻体裁,多角度、多侧面地反映“两会”的盛况,从策划到运作、从广度到深度、从内容到形式、从文字到声像,每年都有令人欣喜的进步和创新。笔者在此选择《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5,(10):53-56
"两会"历来被看作中国改革开放的"风向标",从新闻传播的角度衡量,"两会"具有政治性强、关注度高、信息量大、涉及面广、节奏紧凑的特点,这也意味着,"两会"上的哪怕极小的信息一旦经由媒体误读而传播出去,都有可能对公众造成误导。本文依据笔者连续10年参加了全国"两会"的报道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对"两会"报道中"禁"与"忌"的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不仅是方法论的需要,也是价值观需求。  相似文献   

20.
涂晶 《新闻世界》2012,(5):235-236
每年“两会”外交部新闻发布会历年来都是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它不仅就我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国际问题发布.新闻和阐述立场,还是塑造我国形象的重要平台。本文着重分析了杨洁篪外长今年“两会”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的风格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