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万小燕 《文教资料》2011,(3):130-132
青少年期亲子关系不仅直接影响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影响家庭其他关系及家庭的幸福及稳固程度,进而成为影响社会的安宁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转变观念,平等相处;加强沟通,增进理解;求同存异,理解对方,主动协调代际关系;提高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变父亲"淡出"家庭教育的现状,重视发挥父亲的教子作用;既要发挥父母的关键作用,又要重视发挥少年儿童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2.
孟育群 《中国德育》2007,2(2):40-43
为了更好地揭示家庭教育规律,建设家庭教育学的科学体系,指导家庭教育实践,探讨家庭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建设良好的家庭亲子关系,需要注意发挥父母双方的主导作用;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重视中小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环境支持系统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要接受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教育。少儿图书馆是少年儿童在学校之外的主要学习阵地,是对少年儿童在学校课堂教育的极好补充,所以培养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责任,也是图书馆的责任。图书馆应发挥自己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今学校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心理健康教育既要遵循少年儿童身体发育规律,又要依据其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本人在长期从事教育的工作实践中,认为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工作应构建以下三个层次来进行,即:①传授心理健康知识,矫正有障碍的心理习惯;②培养少年儿童正常的心理素质,增强其心理调控能力;③造就适应社会的个体。在义务教育阶段若能按此三个层次有序进行,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并对儿童成长奠定一定的心理素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发展幼教事业的一支新生力量──少儿校外教育场所试办幼儿园浅析雷成梅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十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少年儿童校外教育事业,给予了大量的投入,少年儿重校外教育场所在对少年儿童的品德、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等方面的教育中发挥...  相似文献   

6.
陈扬 《成才之路》2011,(18):8-9
亲子关系对中职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而学校是中职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对于中职生的身心健康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出发,通过学校有计划性有针对性地组织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改善中职生的亲子关系。实践结果表明,学校教育在改善中职生亲子关系方面的确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针对学校教育如何有效地改善中职生的亲子关系,笔者在分析实践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郑红  汪凤炎 《中国德育》2006,1(9):28-32
孝道主要包括孝心和孝行两方面内容。孝道的精髓之义在于:孝心为本,孝行为末;孝心是内核,孝行是孝心的载体。传统异化的孝道观主张“父为子纲”式的单向孝道思想,片面强调以“礼”待父母。当代要传承孝道,就要发挥孝道的积极功能;适当扩大与限定孝道的适用范围;舍弃他律孝道,倡导自律孝道;倡导平等、双向的孝慈式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并将之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这一举措对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将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少儿图书馆是以少年儿童为主要对象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是提高少年儿童素质,培养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少儿图书馆作为未成年人的文化教育机构,一定要做好发挥教育阵地的作用,积极主动地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中国德育》2006,1(9):86-86
由孟育群教授主编的《中小学生亲子关系与家庭德育研究》一书近日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教育部重点资助项目“充分发挥家庭德育功能的研究”的主要科研成果。 该书通过教育实验的方法探索了中小学校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良好亲子关系的方法、模式与机制等问题。该书在概述家庭德育的特点、功能和家庭德育内容的起点后,重点抓住了在我国改革的新形势下,要充分发挥家庭德育功能必须解决的家庭内部与外部环境关系的几个关键问题。该书的独创性体现在:①认为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总结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良好亲子关系的特征。②强调了中小学生在调适亲子关系中的主体作用,如自主性、能动性、选择性与创造性等。③对父母的角色差异(如抚养角色、教养方式、管教态度、家庭教育价值观等)进行了深入探讨。④提出中小学校指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更新教育观念的方法与机制以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良好亲子关系的方法与模式。⑤深入研究了家庭德育效果与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问题。⑥梳理了家庭德育与社会教育如与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社会教育设施的建设、社会教育活动创新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话语     
《天津教育》2014,(11):3-3
中华民族要继续前进。就必须根据时代条件,继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优秀文化。特别是包含其中的传统美德。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现了仁人志士的夙愿,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在全国人民中培育和弘扬。特别要注重从少年儿童抓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年儿童中培育起来。家庭、学校、少先队组织和全社会都有责任。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变化,善于从点滴小事中教会孩子欣赏真善美、远离假恶丑。学校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加强校风、师德建设,根据少年儿童特点循循善诱、春风化雨,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授美德,每一次活动不仅健康身心,而且陶冶,眭情。少先队要坚持开展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活动,把广大少年儿童团结好、教育好、带领好。全社会都要了解少年儿童、尊重少年儿童、关心少年儿童、服务少年儿童,为少年儿童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对损害少年儿童权益、破坏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言行。要坚决防止和依法打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