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说文》七篇下宀“部:“家,居也,从宀瑕省声.”对许慎的说解,自元代以来异说纷坛.周伯琦认为“家”乃“豕居“,最先与许氏左论.其后翟云升以“家”为“从豕,豕亦声“;钮树玉以“家”为“从彖省声’,逞私见而修改许说.龚橙则认为“家”本为“(?)下坐犬”,批评许氏”误说从宀瑕田省声”.叶启勋则洁责许氏:“以造字之先后论,家当在先,瑕当在后.岂有先造之字从后造之字得声之理?“即以崇许宗许名世的《说文》大家段玉裁也不无遗憾地认为:“此字(即“字”——引者)为一大疑案.瑕省声读家,学者但见从豕而已.从表豕之字多矣,安见其为瑕省耶?何以不言瑕声而迂回至此耶?窃谓此纂本义乃豕之居也,引申假借以为人之居,字义之转移多如此……且曲为之说,是千虑之一失也.“诟议甚多,兹不悉引.  相似文献   

2.
许慎《说文解字·宀部》云:“家:居也。从宀,省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按:此字为一大疑案。省声读家,学者但见从而已。从之字多矣,安见其为省耶?何以不云声而纤回至此耶?窃谓此篆本义乃之居也,引申民借以为人居。字义之转移多如此。牢,牛之居也,引申为所以拘罪人之牢。庸有异乎?豢之生子最多,故人居聚处借用其字,久而忘其字之本义,使引申之义得冒据之,盖自古而然。许书之作也,尽正其失,而犹未免此。且曲为之说,是干虑之一失也。家篆当入部。”段氏对“家”的质疑似乎很有道理。有的学者也根据我国有些地方猪和…  相似文献   

3.
<正>"家"字,宝盖头下的"家",是猪的本字。许慎在《说文》中把家看作是形声字,曰"家从‘宀’,‘豭’,省声。"段玉裁对许氏的说法提出质疑,认为这个省声,为什么不直接用"叚"作声符?所以段氏说"家"字的本义是豕之所居,由于猪是人类图腾的崇拜对象,故而引申假借为人之居。史证记载,"家"字的出现应当在畜牧业产生以后。这时,人类的家庭经济与畜养开始发生密  相似文献   

4.
“家”之字形,前人认为从宀假省声、从豕、从亥、从彖省,其实还有从犬、从豢、从两马胯下一犬、从象之形;“家”之字义,前人认为是宗庙、氏族、邦国,其实“家”字形表现的应是家庭,即一个血缘亲族的居住所。从“家”字构形之历史演化可反映出内容极其宽泛、丰富的“家”字文化。  相似文献   

5.
基于造字法的理论,根据汉字的共时和历时材料,考察汉字中"家"的造字法。分析了传统意义上的"家"从宀,豭省声的形声字造字法的不合理性,从汉字的文化意义以及汉字及其结构的历时和共时的演化来阐述"家"从宀,从豕的会意字造字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婚姻随笔(3)     
<正> 婚姻的标志是有“室”。原来“家”、“室”的含义是不同的:“家”是人群的居处单位。“家”字字形,六书故作“?”,由“宀”(音绵)、“?”(音吟)二字组成。《说文解字》:“宀,交复深屋也”;“?,众立也”,是为证。“?”后误作“豕”,今字遂作“家”。“室”的含义是“家”的分隔,《诗·小雅》:“鹿鸣棠棣,宜尔家室”,《礼记·中庸》:“宜尔室家”,均表现着合居的一群由于成婚而分出,为室。这就来说,男子一经有“室”,便独立了。以后打破男三十而娶、  相似文献   

7.
《捕蛇者说》之“说”字是一种文体的名称。这一义项是由“说”字的本义演变而来的。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说,释也。一曰谈说也,从言兑,会意。按兑亦声。《墨子·经上》‘说,所以明也。’(孙诒让注:谓谈说所以明其意义。毕云,解说)《广雅·释诂二》:‘说,论也。’《周礼·大祝》:‘六曰说’。注,以辞责之。《礼记·少仪》:‘游于说。’疏为论说。”从朱骏声的解释来看,“说”有解说、论说的意义。拿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一书的取名来看,《说文解字》即为解释文字之书,其“说”字就是解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蜀地之人为何自称为“巂”?历代注家众说纷纭,迄无定论。徐中舒先生对此虽有论述①,惜语焉不详。今吾侪不揣简陋,抒一管见,以就教于同道及大方之家。 许慎《说文解字》:“巂,周燕也。从佳山,象其冠也,(内口)声。许氏定此为形声字。 按,依“巂”字考定之,字从山,如象燕之冠毛也。从隹,象其首身;从(内口),象其技尾。故知“巂”本为合体象形字,非形声字也。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巂,燕、(鸟乙),俱象形”。其说至确也。 清段玉裁改训作“巂周,燕也……”。段氏《说文解字注》云:“各本周,上无巂,此浅人不得其句读,删复举之字也’。《尔雅·释鸟》:‘巂周,燕燕、(鸟乙)’。孙炎,郭舍人(璞)皆云一物之名”。故知段氏依《尔雅》改《说文》也。 按:(鸟乙),燕子。《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毛传》;‘燕燕,(鸟乙)也’”。  相似文献   

9.
以《说文解字》中争议较大的“多形多声”、“省形”、“省声”、“亦声”、“古文某”、“象某之形”、“倒某”、“反某”、“阙”、“一字重出”等现象为主要研究材料,总结出《说文解字》说形解义所遵循的体例,指出其说解中还存在前后不一贯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一“朱”字本义,今传宋徐铉等奉诏校定本《说文解字》(简称《说文》)释为:“赤心木,松柏属。从木,一在其中。”清代治《说文》几大家均据宋本“朱”训,或主木或主赤。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简称《段注》)肯定“朱本木名。引申假借为纯赤之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简称《通训》)对宋本释“朱”照录,未置可否;明确肯定“浅于绛(深红)……曰朱。”其基本意见实与段同。而王筠《说文句读》注文(简称《王注》)则将段注引申义定为本义:“赤心木,犹言木之赤心也。朱固训赤,而不定是木。”  相似文献   

11.
语文新视野     
十二地支末位是亥,亥属水,方位北,色黑,季节为万物萧条枯萎的十一月,时间是下午9时至11时。“亥”相当于“核”字,代表的意义是事物的中心点,属相是豕,即猪。 亥与豕,字形相近。明代杨慎说:“古篆‘已’字作蛇形,‘亥’字作猪形”;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载:“亥为豕,与豕同。”汉字形体中隐藏着丰富的上古文化信息,造字之初,亥豕同源。《清稗类抄》有:“豕  相似文献   

12.
一、引论宋人王子韶创“右文说”,认为“古之字、,皆从右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此后,王观国、戴侗、黄生等人都支持这一说法。至清代小学大倡,认声音通训诂,右文说又得到进一发展,但颇有过激偏颇之词。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提出“凡从某之字多有某某义”,“凡从某之字皆有某某义”。前一说近乎事实,后一说则过于武断。黄承吉在《字义起于右旁之声说》中则说:“谐声之字其右旁之声必兼有义,而义皆起于声。凡字之以某为  相似文献   

13.
吾人欲确定家事教育今后的方针,须先明瞭,何谓家事教育?兹将其意义,解释如左。何谓家说文家从豕,在宀下居也,我国指凡居于一家之内者曰家,其组织由于男女婚媾后而成,营共同作业,谋共同的利益,这个团体,就所谓家。何谓家事所谓家事,简单言之,即家庭间之事务,家不论大小,不论贫富,既成为家,便不能不有家庭  相似文献   

14.
“贯”辩     
《诗经·魏风·硕鼠》:“三岁贯女”这一句,课本注释为:“贯女,养你。贯,侍奉、供养。”这样解释是正确的,但究竟为什么要作这样解释,则易使人感到茫然。“贯”字为什么这里解释为“侍奉”呢?清人马瑞辰在《毛诗传笺通释》里指出:“贯,即‘宦’之假借。”《鲁诗》、《韩诗》都引作“宦”,可为佐证。按《说文》“宦,仕也。从门从臣。”段玉裁注:“仕者,习所事也。古事、士、仕通用;贯、宦通用。”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云:“今读宦字声在匣纽,贯字声在见纽,古人声宽,喉牙  相似文献   

15.
研讨汉字形体结构,素有独体曰文,合体曰字之说,进而断定象形指事为独体,会意形声为合体。是说源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显于清朝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叙》曰:“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许慎只告诉我们:文是依类象形的,字是形声相益的;先有文,后有字。从“依类象形”而言,似乎文仅指象形;就“形声相益”而论,似乎字单指形声。文还隐含着指事,字还隐含着会意,至少在字面上是看不出来的。东汉以前,文与字实同义,均表示一种记录语言的符号,亦谓之名或书。《左传》曰:“夫文,止戈为武。”(宣公十二年)又曰:“故文,  相似文献   

16.
"家"内的"豕"乃"豭"(公猪)字之省略."家"就读音来看是形声字,就内涵来看是会意字."家"中"豕",喻指家中的丈夫.古人用"豕"造"家"字用了取象比况法,与《易经》的表意方式相似,其目的是为了确立"家"的观念,规范人的行为."家"字乃中华先民养猪成就与一夫一妻制社会相结合的产物,是远古社会走向文明的记录.  相似文献   

17.
<正> 今本《说文解字》两处提到“秘书”。“(目戍)”字下云:“秘书瞋从戌”;“易”字下云:“秘书说日月为易”。段玉裁注曰:“秘书谓纬书”,刘叶秋《中国的字典》一书亦曰“许慎所谓秘书,是指依托经书,谈符箓瑞应之事的‘纬书’”。近时徐时仪发现慧琳《一切经音义》“无易”条下引《说文》云:“贾秘书说:‘日月为易字’”,以为今本《说文》“秘书”前脱“贾”字。“贾秘书”即贾逵。因贾逵曾两校秘书,为许慎之师;许慎著《说文》且“考之于逵”,故敬而称之为“贾秘书”。这从异文中找到了段氏注误之由。又《后汉书·贾逵传》云贾逵作《左传国语解诂》五十一篇,“显宗重其书,写藏之秘馆”。秘书,即此“秘馆”之书,未必定指“纬书”。(简言)  相似文献   

18.
一、而翁归,自与汝覆算耳这句中的“覆算”,课本注:“算帐,追究,”这样解释,“覆”字没有着落。按《说文》:“覆,(?)也。一曰盖也。从西,覆声。”段玉裁注云:“覆,反也。覆、(?),反三字双声”,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更明确指出:“覆有倾覆、覆盖二义,相反而实相成也。本部诸文,若西与覆,乃  相似文献   

19.
一、释名 叹词是一种特殊的虚词。古称为嗟叹辞叹息辞等。《马氏文通》称“叹字”;严复《英文汉诂》称“叱叹字”。此外大同小异的名称尚多。“叹”在《说文》里有“歎,嘆”之分:“叹,吞叹也,从口叹声省。一曰太息也。”段玉裁注云:“歏近于喜,叹近于哀。故叹训吞叹,吞其叹而不能发。”又“一曰太息。”段注云:“此别一义。”但王筠则曰:“言吞  相似文献   

20.
猪年话猪     
1995年是农历乙亥年,因十二地支中的亥与十二生肖的猪对应,故又俗称“猪年”。 “猪”的称谓,在古书记载中不尽相同。在《说文解字》中,豕与彘皆为猪;豕,有时指野猪。《书·禹贡》则说:“大野即猪。”《方言》中说,猪,关东西或谓之危。 在民间,说起猪来,可谓家喻户晓,无人不知。旧时的一本启蒙课本《三字经》,上面就介绍有:“马牛羊,鸡犬家。此六畜,人所饲。”在我国古典文学巨著《西游记》中,将猪拟人化,猪八戒成为一个喜剧性人物,他的形象是妇孺皆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