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3.3 随机单位组设计 3.3.1 设计方案说明随机单位组设计,是先将实验单位根据专业知识按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非实验因素相同或相近者组成单位组,每个单位组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实验单位,分别随机地分配到各实验因素处理组中去,这样各个处理所用实验单位不仅数量相同,而且非实验因素条件也较均衡.实际上随机单位组设计是配对比较实验设计的拓广,配对比较实验设计是将条件相近的实验对象配成对,而它则是配成一个单位组进行实验.进行随机单位组实验,可分3步步骤:第一步,把相同的或比较相近的个体放在一起,组成一个组或单位组.不同单位组内的实验个体数目不要求相同.第二步,同单位组内的各实验个体接受何种处理完全随机安排.第三步,进行统计检验分析. 执笔:罗达勇,汪海燕(杭州师范学院),祁国鹰(北京体育大学)  相似文献   

2.
在自然教学的过程中,实验教学(包括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操作实验)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切实加强实验教学的效果,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拟就如何加强实验教学的效果谈一点肤浅看法。 (一)加强实验的目的性 实验的目的性是指实验者在做实验之前要有明确的目的,它有两个重要作用。其一,当实验者明确了实验目的之后,就会产生一种探求实验结论的强烈欲望,这种求知欲必将对实验的进行产生一股强大的驱动力。其二,有了明确的实验目的,在设计实验的时候,就会集中考虑反映实验现象的必要条件,控制和排除非必要条件,从而设计出行之有效的实验方法来。这两点正是自然教学大纲中提出的“发展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相似文献   

3.
许多大中学校物理实验课都开了用模拟法测绘二无限长平行带电导线电场的实验。实验是测绘等势线和描绘电力线。这些等势线和电力线究竟是什么曲线,在实验教材和普通物理教材中都几乎没有述及。由于缺少理论指导,实验者在实验过程中带有相当盲目性,对自己作出的实验结果更缺乏鉴别力。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补充,推导无限长平行直线电荷的等势线方程和电力线方程,从而在理论上对这种平面场有一比较全面和深入的理解,也为实验者提供一个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教育科学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有所不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都有一定数量的纯基础性研究,其成果不仅难以走向实践、走向市场,甚至难以在可预见的未来产生可估量的效益.而教育科学则不同,其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教育教学的实践.从广义上说,整个学科基本上都属于应用性研究.大量的应用课题、决策研究、教改实验自不必讲,就是教育基础理论研究,严格意义上说也是应用基础研究.因此,教育科研成果应该是都能够实现转化的.但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中间存在诸多问题因素的阻隔.分析影响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诸因素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教学的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我们在开展2006年浙江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和评价》的研究中,逐渐体会到,比较实验方法、变式实验方法、支架式实验教学方法等三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好,应用较为广泛。1比较实验法是实验教学的基本方法比较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差异和共性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化学实验现象和过程通常是通过比较来确定它们的差异和共性的。如:比较化学现象在一定时间内前后变化,比较几个化学现象的异同点,比较研究对象随条件变化等。在这些比较中,有的要在静态下进行,有的要在动态下进行,因此,比较的形式…  相似文献   

6.
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而控制条件是对比实验的关键。在受多因素影响的实验中,为研究A因素对某实验的影响情况,通过控制A因素以外的条件,在相同条件下,改变A因素进行实验,从而获得A因素与该实验关系的结论,这即是控制单一变量法进行对比实验。如果把以上这种控制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比较某单一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称作对等条件下的对比实验。在化学实验中还有一种不对等条件下的对比实验,即除单一变量外的条件可以不同,同样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现例举如下:  相似文献   

7.
宏观认识与微观认识二者之间的区别无非是认识对象的不同并由此而产生的认识方式方法不同 ,而在认识的本质上二者是相同的 ,都是主体客体间的相互作用 ,即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微观认识并不能因为认识对象、认识方法上与宏观认识不同而被认为不是能动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动作技能是指在不同条件下顺利完成某种动作的能力。它的形成和完善是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实现的。从教学过程看,让学生在各种条件下顺利地完成某一个动作,远比教会一个单纯的动作困难得多,学生所花费的精力也大得多。这不仅因为要有一定的量为条件,方能引起质的变化,而且这种量的要求是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重复才能达到。近年来,有的学生在校时体操考试合格,但在教育实习中对学过的部分动作却不能示范,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9.
教育评价就是依据一定教育目标对教育活动及其效果进行状态描述或价值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教育评价作为教育运行过程的一种反馈——调节系统,是决定教育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条件.教育评价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教育活动是一种十分复杂,极富变化的动态过程.制约教育过程的因素也是纷繁多样、不胜枚举.教育这种复杂的情况决定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因其环境、条件、基础不同,在工作任务,要求以及完成任务的方式;方法上存在着千差万别.因此任何一所学校的领导都要依据国家提出的教育方针,学校所处的条件和任务制定本校的近期目标和远景目标.这个目标能否付诸于实践,在运行过程中是否达到目的,这些问题都要不断地进行教育评价.通过教育评价的反馈、调整和修正目标,再来指导实践.学校的教育运行过程就是这样的一个不断的循环往复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教育评价在学校教育运行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近代物理实验大纲中提出了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的实验内容.但是,光谱光源很难解决.为此,我们研制了一种多用途的摄谱光源,只要有金属加工条件的学校,都可以自制.这种光源采用低真空动态密封结构,主要零件用金属材料制成,易损部分可以更换,故使用寿命很长.光源的电极内端,可由实验者装换欲研究的分析物质,因此,能作为多种原子或分子的发射光谱的光源.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先生认为 :一个人要有贡献于社会 ,一定要手与脑结成大同盟 ,然后 ,可以创造 ,可以发明 ,可以建设国家。”“手和脑在一起儿干 ,是创造教育的开始 ;手脑双全 ,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在化学实验中实验者既要动手 ,也要动脑 ,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手脑结合 ,实施创造教育。1 增加动手机会 ,突出实验教学的实践性“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认知心理学认为 ,智慧自动作始 ,学习者自身的活动是学习新知最根本的途径。因此 ,在实验教学中要努力突出其实践性 ,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动手动脑探索未知世界 ,逐步形成、发展和丰富自己的认…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学生体育需要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了中学生体育需要的基本特征。作者认为:中学生体育需要由9 种因子构成,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欲求,是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基本动力,对中学生的体育行为具有驱动、导向、支持作用;各种需要相互制约,其中既有正价的促进作用又有负价的牵制作用;中学生体育需要具有较大的差异,其中有强度结构水平上的差异,也有年龄特征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小学自然教师是学校进行科学教育的骨干 ,是学生开展自然研究活动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其主要任务是对小学生进行自然科学的启蒙教育 ,使他们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素质 ,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新的教育形势下 ,为了适应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 ,面向 2 1世纪的小学自然教师与广大教师一样亟待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教学水平和品格修养 ,因此 ,加强小学自然教师培养 ,是实施小学科学教育的关键 ,也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一、小学自然教师要有高尚的思想素质目前 ,仍有相当数量的自然教师是兼职教师 ,他们自…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一直十分关注迁移人口(国内为流动人口)的就业、收入问题,许多有关迁移人口的研究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他们在就业、收入时处于弱势的地位,也有较多文献试图从不同角度解释这种弱势地位的影响因素和机制。就业是指一定年龄阶段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所进行的活动。就业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反映:就业条件、就业收入和就业时间。从就业可以获得收入的角度来说,就业和收入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保障人类向上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就业和收入问题也是各国政府和学术界一直关注的焦点,其中移民或流动人口的就业和收入问题更是国际学术研究的重点,因此目前也已有较多文献值得我们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本”这个概念是美国经济学家凯南(P.B.Kenen)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他们认为,劳动是不同质的,这种不同表现在劳动效率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由劳动熟练程度决定的,而劳动熟练程度的高低,又取决于对劳动者进行培训、教育和其他有关的开支。因此,高效率和熟练劳动,归根到底是种投资的结果,是一种资本支出的产物。因此,就一国而言,人力资本是一国用于职业教育、技术培圳等方面投入的资本。后来,这一概念演变为直接表示高素质的人才本身,把一个社会或企业所拥有的高素质的人才称为其拥有  相似文献   

16.
文学创作要用形象思维,这是没有疑义的.但说到文学创作要用抽象思维,要用逻辑工具恐怕看法就不那么一致了.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它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文学创作的思维过程确实有它的特殊性,即主要运用形象思维,其中充满了自觉的表象运动,但这种表象活动还是自然而然地同一定的概念活动、抽象思维密切联系着的.文学创作中的典型形象,固然必须是自觉表象运动的直接结果,而不能由概念活动、抽象思维来派生,但这绝不意味着文学创作可以排斥逻辑思维.如果绝对不许概念活动,不许抽象思维出现在脑中,不仅创作无法进行,而且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也是十分荒谬的.蔡仪先生讲得好:“形象思维就是思维,既是思维就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规律,因而它是有逻辑的.”(《美学讲演集》)形象思维既然属于思维的范畴,它必然要受到思维法则——逻辑的制约.因此,文学创作的思维过程,不是有没有逻辑思维的问题,而是如何运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信仰是人类意识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生命过程的反映,是人的最基本、最深刻的精神活动和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也是统摄指导其他一切意识形式的最高意识形式,它具有超现实性、非逻辑性和超功利性,所指向的是意义深远的超凡之物。法律的偏私性使其注定不能成为信仰的对象。法律信仰只是法律人的自塑。  相似文献   

18.
对人格权的保护一直以来是我国学界热烈讨论的问题,但是基于对其性质的不同认识,对人格权的保护也有很多差异很大的观点。因此,借助于现行立法来对人格权进行保护,是一种较为折衷的保护方式。但是这种保护并不能完全实现对人格权全面的保护,因此应当加紧对人格权的立法。  相似文献   

19.
“2049计划”与“2061计划”在核心概念的运用上存在差异,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目标、对象等的不同,反映出其内在的国情、民情的差异,而且也对所属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幸福,但目的与结果未必一致,目的和结果的幸福也不等于过程本身就是幸福.教育只是幸福的基础,幸福还需要许多其他条件.教育结果的幸福与教育目标、方式和社会条件有密切关系.教育应该尽量使过程幸福,教育过程本身也有幸福,但未必全是幸福.为了实现目的追求和实际结果的幸福,教育过程即使痛苦,社会也要发展教育,个人也要接受教育;教育必须通过改革,积极构建合理的教育目标、方式和教育与社会的合理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