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依据已有的调查数据,应用相邻网格调查方法并结合实地踏查观察的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林科院江山娇实验林场落叶松人工林下天然更新种群数量格局、年龄格局及干扰因素。力图较全面地揭示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种群的发生、发展规律,为现有人工林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落叶松人工林皆伐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落叶松人工林皆伐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对不同年龄的落叶松人工林进行皆伐,得出不同年龄人工林的蓄积,从而推算出不同年龄落叶松的蓄积增长量;同时对市场对落叶松需求进行了分析。根据落叶松的生长情况和市场对落叶松的需求,得出落叶松主伐的最佳年龄。并根据落叶松主伐时的出材量及市场价格的分析,得出落叶松人工林培育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落叶松人工林间伐抚育起始年限和间伐强度,与落叶松后期生长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本文通过对落叶松连年生长量和间伐的关系、树种材种和间伐的关系、郁闭度和间伐的关系的研究,对林口林区落叶松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红松、兴安落叶松、红皮云杉、水曲柳、紫椴的种子为试验材料,探讨了静电处理对苗木生长的影响,并筛选出静电处理林木种子的适宜参数。  相似文献   

5.
应用空间直观景观模型(LANDIS)模拟不同虫害干扰强度下森林景观的长期变化,采用APACK统计软件计算落叶松和白桦及各龄组的分布面积以及物种格局变化.结果表明,虫害干扰降低了落叶松分布面积,提高了白桦的面积比例;降低了落叶松的成热、过熟林面积,增加了白桦各个龄组分布面积;降低了落叶松的聚集度,增加了白桦的聚集度.虫害干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致森林景观的破碎化.  相似文献   

6.
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主要技术指标及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叙述了落叶松人工林间伐抚育过程中间伐年限、间隔期、间伐强度及间伐方法几项技术指标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落叶松人工林下土壤容重有变大的趋势,土壤相对板结、紧实,中小孔隙相对增多,性能均低于对照地,土壤肥力减退。  相似文献   

8.
水湿地造林及排水技术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4年生水湿地落叶松人工林排水与不排水生长情况比较,及8年生落叶松林排水水湿地与Ⅰ地位级采伐迹地高生长比较得出,利用水湿地改造营造速生丰产林是切实可行的,其生长量已超过了同龄I地位级采伐迹地上丰产林的生长量,已达到了丰产林标准。并对水湿地人工林排水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落叶松与水曲柳在混交时,对立地条件要求上有共同性,光照要求一致,林木生长的速度相近,促进根系生长,单方有利的表现形式,水曲柳生长进度超过纯林。混交方式窄带混交内植3~5行,带宽5~7.5m为宜。  相似文献   

10.
山脉或高原往往对物种扩散有着重要的阻隔作用,尤其对无尾两栖动物这样扩散能力较弱的动物类群。本研究扩增了贵州高原上和贵州高原外分布的沼水蛙(Hylarana guentheri)不同种群线粒体COI基因片段。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和种群间遗传距离与空间距离的对照分析。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贵州高原两种群关系较近并和广西富川种群聚为一支,同时高原外分布的四川德胜种群和香港深涌种群聚为一支。对照高原内外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和空间距离发现两者符合距离隔离模型(Isolation by distance)。这些结果暗示了贵州高原对于沼水蛙内部种群分化有明显的隔离作用。  相似文献   

11.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实验林场的发展正步入跨越式发展时期,但呈现出发展空间受到林地资源限制的现状。通过分析林场构建"前店后厂"型加工流通经营模式的优势,提出构建实验林场"前店后厂"型加工流通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人口密度是研究人口分布格局所使用的一个指标。然而以往的研究对人口密度的尺度效应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本文以沈阳市为例,在对人口统计数据进行空间化处理的基础上,从统计特征、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格局三个方面分析人口密度在十种粒度下的异同,充分证明了人口密度尺度效应的存在,并基于景观指数确定了沈阳市人口分布研究的适宜尺度。本研究认为在使用人口密度这一指标来研究城市人口分布格局时,学者们必须面对尺度效应、选择适宜尺度,并充分考虑数据来源的尺度、分析的尺度、结果表达的尺度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和转换。  相似文献   

13.
选取昆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信息点(POI)数据,借助Arcgis10.7软件,运用最近邻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估计分析、空间自相关等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昆明市露营地空间分布格局,采用地理探测器对昆明市露营地空间分布格局影响因素进行量化表征。结果表明:(1)昆明市露营地在各县区之间分布不均衡,具有明显的聚集特征;(2)昆明市露营地分布具有空间异质性且特征显著,南部地区分布呈“一核三中心”空间密度格局,北部地区分布呈“多点分布”空间密度格局,整体呈现“南密北疏”分布特征,呈现出“中部热,南北冷”的特点;(3)昆明市露营地的分布格局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众多影响因素中,景点数量、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农林牧渔产业总值、水文水系的解释力较强。  相似文献   

14.
孑遗植物双蕊兰,是老秃顶子独有物种.1964年至2014年,老秃顶子保护区共发现4处,分别在高压线1处,象鼻沟2处,抚顺管理局大东沟1处,而且均分布在海拔600-700米的天然林内.2015年8月27日,在老秃顶子保护区森林博物馆后山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内,又发现了1处双蕊兰,通过对其物候观测,发现和以往4处双蕊兰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5.
用200块临时标准地、30块固定标准地及经济方面的数据,在综合考虑了数量成熟、工艺成熟和经济成熟的基础上,定义了决策系数的概念,提出了轮伐期模型,确定了长白落叶松人工林轮伐期。  相似文献   

16.
采用样方法对保山市隆阳区云南松天然纯林中入侵物种紫茎泽兰种群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群落中都有外来入侵物种紫茎泽兰的分布;紫茎泽兰种群在公路旁、人为活动大、土壤条件好和较阴的地方分布较多;海拔、坡度、坡向、水分等自然因素对紫茎泽兰种群的平均株高、株丛数和总株数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研究选取江苏省41场马拉松认证赛事为研究样本,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地理联系率、核密度指数等方法研究马拉松认证赛事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江苏省马拉松认证赛事整体空间分布趋于集聚,空间结构属于凝聚型;②不同类型马拉松认证赛事中,半程马拉松认证赛事集聚程度高,全程马拉松、16 km、10 km和5 km马拉松认证赛事布局分散;③经济基础、教育程度、景点资源和产业发展是影响特马拉松认证赛事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自然稀疏模型建立及收获表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使用20块固定标准地和92块临时标准地材料建立自然稀疏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全林分收获模型编制了4种地位指数(12.17、13.34、14.21和15.76m)和4种初植密度(2000、3300、4400和6600n/hm2)的16张长白落叶松人工林自然生长收获表。该表按林分、大径木(D≥26cm)、中径木(14cm相似文献   

19.
选取锡林郭勒盟南部的多伦县和正蓝旗为研究区,采用平均最近邻指数、核密度、空间热点探测分析等方法,从聚落数量、规模、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等方面,对比分析1990—2018年锡林郭勒盟农牧区乡村聚落时空演变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农区聚落斑块数量多于牧区,且农区聚落斑块数量增长趋势显著.(2)农区聚落斑块面积、平均斑块面积、最大斑块指数均大于牧区;农区小型聚落的数量和面积占比较大,牧区大型聚落的扩展速度较快;农牧区乡村聚落均为低值集聚且农区聚落规模差异比牧区更加显著.(3)农区最邻近指数逐渐减小,牧区最邻近指数逐渐变大;农区乡村聚落分布密集,牧区乡村聚落分布稀疏.(4)交通因素对农区聚落的作用效果更加明显;城镇化因素对牧区聚落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复杂;地形条件和经济发展对引起农牧区乡村聚落分布差异的影响较小;人口是导致农牧区乡村聚落分布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基于1995、2005和2012年南京城区小学的空间位置与在校生数量,利用基尼系数、Wolfson极化指数、Moran's I指数和核密度估计等分析方法,揭示学校体系视角下在校生规模分布的结构与空间演化特征。分析显示:学校平均规模呈增大趋势;学校规模结构两极分化程度呈“U”型变动,且具圈层分异特征;学校规模分布空间格局由集聚走向分散,布局结构由“单核团块状”向“多核散点状”转化。以系统自组织理论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演化的驱动机理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城市规划与校际生源配置自组织机制的驱动下,空间区位、学校质量、基础规模和学校撤并等因素共同推动学校规模演化;学校质量因素对学校规模的影响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