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庆杰 《考试周刊》2014,(58):50-50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及时生成不断涌现,随时会发生一些教师事先没有预料到的"意外",从而打乱教师的教学思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待"意外",顺应"意外",分析"意外",探究"意外",才能生成课堂精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本期讨论吧的话题是:要不要关注与教学目标不一致的意外生成?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都碰到过许许多多的"意外",这些"意外"要不要关注呢?怎样来处理这些意外生成比较合适呢?首先,我们得弄清楚"意外"对学生的发展有没有价值;其次,如果有价值,以学生的知识储备,在老师的教学支持下学生能否解决。要在课堂上立即作出这样的决断,对老师的课堂随机应变能力要求很高。本期这组讨论文章,作者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给出了遭遇课堂"意外"的不同应变策略,期望读过之后,会对您处理课堂"意外"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3.
设问是引发课堂师生对话的"触发器"。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智慧设问,要善于在词不达意处设问,彰显数学本质;在思考粗浅处设问,挖掘思维深度;在意外生成时设问,促进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4.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面对课堂中突发的状况,教师应从容面对,坦然接过学生抛过来的球,做巧妙生成的催化者,使数学课堂真正走向有效!  相似文献   

5.
朱翠芹 《考试周刊》2011,(80):184-184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没有激情的行程。"学生的知识、认知水平等都不相同,这就使得物理课堂上随时都可能发生一些"意外"。面对这些"节外生枝"、"灵光一闪"的"意外",我们不能视而不见,而应该用智慧捕捉这些"意外",重新调整教学结构,并有效利用这些非预设性生成资源,使师生情感交  相似文献   

6.
陈志芬 《文教资料》2011,(5):173-175
面对《历史与社会》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教师不能因为生疏而忽视,也不能因为害怕尴尬而忙于掩盖,而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灵活的教学启迪学生的智慧;转变教学理念,用爱倾听学生的声音,让瞬间出现的意外资源变成丰富精彩的"课堂生成"。  相似文献   

7.
俞瑾 《教师》2011,(22):42-4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堂教学中,在师生相互合作、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境和"独到见解"。但不管是突发性的,还是诱发性的课堂生成资源,每个教师应随时关注课堂动态生成的这些惊喜,把生成的信息灵活运用,变为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8.
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就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的路线而没有激情的旅程。"我们需要对"生成"倍加珍爱,课堂也常因"生成"而获得精彩。作为一线教学的老师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让朴实的课堂激情飞扬。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评价越来越受到每位教师的关注。那么课堂教学评价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更好地发挥它的激励和导向功能,也已成为教师们研究和探讨的热点话题。一、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如果能及时通过巧妙的评价处理课堂上的意外,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孩子  相似文献   

10.
冯莉 《湖南教育》2009,(4):38-39
课堂生成性问题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有的问题对教学会起积极作用——赋予教学意外的"惊喜",教师应及时开发  相似文献   

11.
李永兰 《文教资料》2011,(24):186-187
历史老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从课前预习、课堂设问、课堂活动、课后作业四个方面,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课堂,自主学习,快乐学习。  相似文献   

12.
教学过程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因而会有一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出现,使教学往往偏离预设。教师应根据教学进程和学生需要的实际,不断调整教学进程,让课堂充满"顺学而教"的教学智慧,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教学设问要有针对性、情境性,反对表演性质和似是而非的设问;提倡高雅的语文课堂,反对搞笑式的媚俗课堂教学方式;赞同严谨高效教学节奏,反对"放羊式"的放任管理;强调教学方式因地制宜,反对一切课堂以多媒体幻灯片播放为"主旋律"。  相似文献   

14.
邹学萍 《考试周刊》2011,(51):160-161
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判断,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信息技术课堂开放性很强,学生思维旁逸斜出是常见现象,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超越预设轨迹的“意外”发生。对于这些“意外”我们不能排斥它,而应该关注、思考、捕捉这些“意外”,并进行巧妙引导,让这些“意外”转化成宝贵的教学资源,有效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在“意外”中收获“意外”。在平时教学中,我们不妨这样做。  相似文献   

15.
教学设计是备课时就确定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偏离原来设计的情形,这时该怎么办?有的教师说,可以把学生"拉"回预设轨道。但笔者认为,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给各种不定性的可能留下足够的空间,并在课堂上因势利导,巧妙地驾驭这些"意外"的生成,就能引领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使地理课堂更加精彩。一、利用学生差异,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引导学生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地理课程改革所遵循的主导理念。每一个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同,理解能力、经验或经历存在着差异,每一天的情绪都有变化,在遇到问题时就会有不同的反应。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时  相似文献   

16.
宋士国 《考试周刊》2011,(76):166-167
思品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心灵互动、情感融合"的动态发展过程,会出现许多意外和惊喜。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如果灵活处理这些课堂"生成",突破"预设",就能使学生在参与和感受的过程中,内化知识、形成品德,打破传统品德教学的说教、被动接受的模式,使品德教学变得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7.
李继军 《考试周刊》2011,(51):82-83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总会出现各种各样不同的声音,如果我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在学生"节外生枝"时,采取马上制止或立即纠正的方法,或许能达到"防微杜渐"的目的,但假使我们能有意识地灵活处理、巧妙引导,关注"意外"生成,将“意外”转化为有助于课堂教学的素材,就能让课堂变得更加精彩。下面,我就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及听课所得,谈谈看法或做法。  相似文献   

18.
历史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生成的过程,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历史教师会在课堂中面对各种类型的意外。面对课堂意外,历史教师可以把握意外,拓展历史课程资源;处理意外,生成历史教学资源;利用意外,开发历史教学资源;巧设意外,创造历史课堂生成性资源。历史教师应根据历史教学目标的需要,变历史教学意外为历史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9.
课堂生成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课堂上的意外生成时有发生。有些教师害怕意外生成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的达成,习惯性地把看似与新课无关的生成迅速存入"问题银行"。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原因是,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角度去考虑,  相似文献   

20.
戴美娣 《考试周刊》2012,(63):149-150
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以通过多种教和学的组合方式,有学案导学、合作交流、常规的师导生究方式等,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我们都是通过课堂教学设计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而在教学设计中始终贯穿的是教师一系列的设问,课堂设问则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要在深钻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教师不仅要考虑提什么样的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要设置这样的问题,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