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的信息交换过程,即是师生信息交流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借助各种教学手段,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准确、及时、全面、多向地进行信息  相似文献   

2.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间的信息流通过程,是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的教学信息控制过程.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而情感过程和认识过程是密切联系的.教学中应重视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3.
王洪明 《教师》2010,(26):8-8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间的信息流通过程,是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的教学信息控制过程。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而情感过程和认识过程是密切联系的。教学中应重视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4.
关于信息论能否运用于认识论的问题,众说纷纭,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些认识上的差异性,渊源对信息本质认识的差异性。据统计,关于信息概念的定义,仅公开发表的就有39种之多。这种对信息概念认识上的差异性,不能不影响到对信息传输过程及其与认识过程相互关系的认识。笔者认为,随着信息论与信息科学的发展,随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研究二者之间的动态过程的共同特征及相互关系,无论对于哪一个方面的发展来说,都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信息,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控制论的创造人维纳认为:“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客观世界并使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同客观世界进行交换的名称。”信息是人和生物与客观世界相联系的媒介,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源泉。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地收集信息,并有目的地利用这些信息对有关事物进行调整和控制的过程。 信息方法就是运用信息的观点和理论,分析研究系统的性能和运动规律的科学方法,信息方法把信息概念作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基础,它撇开对象的具体结构和运动形态,把系统有目的性的运动转化为一个信息转换过程。如下图: 信息→输入→存储→处理→输出→信息  相似文献   

6.
1 前言从信息论的观点看,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的主体与认识的客体之间的信息交换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是信息的输出者,又都是信息的接受者。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大致分为知识信息、指控信息、反馈信息和干扰信息四种,前三者在教学中缺一不可,而干扰信息则应尽量消除。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是每一位教师的主观愿望,要使其成为现实,教师必须做到:准确地输出知识信息,及时地传送指控信息,灵动地利用反馈信息,积极地控制干扰信息。这一  相似文献   

7.
关于信息论能否运用于认识论的问题,众说纷纭,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些认识上的差异性,渊源对信息本质认识的差异性。据统计,关于信息概念的定义,仅公开发表的就有39种之多。这种对信息概念认识上的差异性,不能不影响到对信息传输过程及其与认识过程相互关系的认识。笔者认为,随着信息论与信息科学的发展,随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研究二者之间的动态过程的共同特征及相互关系,无论对于哪一个方面的发展来说,都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考虑到现在对信息概念理解上的差异性,本文先对以下二点进行界说。  相似文献   

8.
“献信息”是“信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从“献信息”的产生过程和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两个方面阐述了献信息是高层次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信息科学的兴起使得从信息的视角解释人的认识过程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信息认识论"随之得到普遍承认;信息认识论的"扩大化"也可能走向"认识论信息主义",即一种对认识过程、认识机制及认识本质的过度信息化解释。这种解释一方面加深了对认识现象的科学理解,另一方面也可能忽视情感、意志等非形式信息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意义,从而淹没认识的人文方面。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主-客”信息对象化过程揭示了认识活动的对象性关系和对象化特征,并与历史发展的逻辑相统一,这就从认识活动的微观机制与宏观机制的结合上证明和昭显出它作为认识本质的属性。同时,“主-客”信息对象化过程所揭示的认识的内在发展机制,不仅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人类智力发展的本质机制这一认识论的历史悬案,而且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本质机制,使对象化过程论不仅成为认识的本质论,而且成为认识论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11.
人类认识不仅具有类特征,也带有鲜明的个性化特质。信息认识论把信息中介引入认识的主客体关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主体←→信息←→客体"这一认识发生的一般模式。按照信息认识论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对认识的个性化特质做出更为合理的解释。从认识主体的角度看,认识就是主体根据自身的信息参照系对来自对象信息的重新分解、过滤、加工和整合的过程。主体信息参照系是认识个性化特质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编辑信息选择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人们感知,认识事物的起点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的实践活动的潜在指导,因此信息的选择对人类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编辑对信息的选择是信息利用过程中理性的融入,编辑主体对信息的能动的选择方式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教材。从信息论的观点看,中学语文教材是根据中学的培养目标,经过选择和教学法的改造而组合起来的知识信息的静态结合,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认识的主体与认识的客体之间的信息交换过程。也就是说,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作为一个信息的接收者和输出者,同时又有一个对教学信息的输入(接收)储存、交换、输出、反馈和控制的过程。这个过程可称之为教学信息的传输系统。评价这个传输系统优劣的主要标准有  相似文献   

14.
适合学习者需要的教学媒体,应以了解人的认识活动过程、把握人的认识结构和认识运行机制为前提。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对信息进行加工、改造和整合的过程,它通过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建构等机制实现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远程教育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主体对学科内容进行分解、选择、建构、整合的过程。也是学生主体通过对教学信息的选择、建构,最终实现对学科内容把握的过程。教学媒体的建设一定要考虑认识主体的认识过程特点。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道德认识和思想品德的发展,从根本上讲是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结果。教师的教育只是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动力和条件,教师不可能越俎代疱,代替学生的认识和发展。在德育过程中,学生始终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过程也是如此。乍看起来,教学过程似乎是由教师活动决定的,但这是一种关于教学过程及其动力问题的错误见解。学生不是信息接收器,教学过程绝不是简单的信息传输  相似文献   

16.
<正>"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显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了阅读与写作的实践意义。两者都注重过程,一个渐变的过程。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促进课内阅读与写作教学的互动?笔者以为,随文取材,读写融合,使阅读和写作相互渗透,相得益彰,是一种富有实践意  相似文献   

17.
课程内容是文化的缩影。从文化学的视野来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质上是社会信息文化对当今课程改革、建设和发展的影响及渗透过程,是信息文化环境下传统课程文化的解构和新课程文化重构的过程。从教育理念、师生关系、课程与教学等方面着手,分析了日益丰富的社会信息文化环境对学科课程带来的文化影响力,以弥补当前从技术层面认识整合的缺憾。  相似文献   

18.
认识中介系统在认识过程中特别是在现代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广泛而深刻的联结与枢纽的作用。信息科学技术这一复杂的动态网络系统作为认识的中介系统,它们在发展中内容越来越复杂,认识功能愈来愈突出,其中,信息的层次性、网络性、模糊性、动态性更能展现认识无限发展的辩证过程。  相似文献   

19.
全息论是一种新的宇宙论,从全息论的视度来看人的认识问题,可以得出许多新的结论.认识的发生和形成是一个全息重演的演化过程.其理论的基点或理论预设是认识主、客体的同源、同构性,认识之所以可能是因为认识的主客体具有相同的信息源且二者全息统一,故而彼此可以实现认识.认识的过程即是信息的双向交流或全息共振.认识的最终实现是通过全息重演进化来完成的.认知思维结构与社会思维方式的形成,既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标志,也是认识得以实现的基础,而认知思维结构与社会思维方式的最终确立,正是自然界长期重演进化的结果.认识的重演发生也就是认识论意义上认识本体向认识主客体的分化过程,是认识本体全部信息的有序化展开.  相似文献   

20.
建构主义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及其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如何认识教学过程的本质,关乎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如何教与学生如何学的基本问题,为此,各有关的教学理论都必须对此问题予以澄清。被喻为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这一问题亦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一、教学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美国建构心理学家威特洛克认为生成学习过程的前提是:1.人们生成对所知觉事物的意义,总是与他以前的经验相结合。2.人脑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的信息,它总是建构对输入信息的解释,主动地选择一些信息,忽视一些信息,并从中得出结论。据此,他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