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从国情教育入手,增强学生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现在的中学生是本世纪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生产者、管理者。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生长在较好的生活条件下,基本上没有受过困苦的磨练,部分学生对自己祖国取得的成就及目前所存在问题没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认识,因而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国情国策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爱国教育是中学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爱国教育是地理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核心内容之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首先就要使他们较全面地了解、认识祖国。地理课能够通过介绍祖国的风土民情及其变化来加深学生对祖国的了解与认识。例如,我国是一个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国家,也是一个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当低下、历史悠久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这就是我们的国情,进行爱国教育不能脱离这个国情。人口的巨大压力、人均资源的缺乏会带来众多的不利因素,这是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祖国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特别是近期取得的辉煌成就,这样容易让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也能激励每一个爱国的中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今后投身祖国建设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一、从国情教育入手,增强学生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现在的中学生是本世纪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生产者、管理者。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生长在较好的生活条件下,基本上没有受过困苦的磨练,部分学生对自己祖国取得的成就及目前所存在问题没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认识,因而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国情国策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爱国教育是中学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爱国教育是地理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核心内容之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首先就要使他们较全面地了解、认识祖国。地理课能够通过介绍祖国的风土民情及其变化来加深学生对祖国的了解与认识。例如,我国是一个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国家,也是一个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当低下、历史悠久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这就是我们的国情,进行爱国教育不能脱离这个国情。人口的巨大压力、人均资源的缺乏会带来众多的不利因素,这是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祖国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特别是近期取得的辉煌成就,这样容易让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也能激励每一个爱国的中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今后投身祖国建设打好基础。二、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郭明媚 《新疆教育》2012,(23):149-149
地理是初中教学中新开设的一门学科。它从独特的角度出发,在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增强全球意识,进行环境教育,促进知识、技能和世界观的和谐统一及提高学生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方面,具有别的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功能。地理教育对于培养新一代公民,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是非常重要的。1地理学科的教育功能1.1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地理教学有着非常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因此学校地理教育具有进行国情、省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加强国情、省情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全面客观的认识祖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地理教学是通过培养学生对自己祖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认识与理解,使爱国情感的培养具体化,也使学生既认识我国自然环境条件的优势和建国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又要认识我国自然环境条件的劣势和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产生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4.
当前要在文化教育事业上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首先就要培养他们了解自己的祖国,才能教育他们热爱祖国。地理教材中有关我国地理环境资源、人口、民族、经济等方面内容相当丰富,利用地理教学把国情教育和地理知识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地认识国情,使学生走出社会以后能够成为精通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人翁,这是地理智育的目标,也是地理德育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现在青年学生很少了解近代中国历史是怎样的一部备受屈辱的血泪史,对外开放给他们打开眼界,他们迫切希望中国富强起来,但又不可避免地受到某些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因此在学生中开展历史知识的学习,是很有必要的。在古今中外的纵横对比中,了解国情,受到教育,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以及勤奋学习、献身四化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同时,使他们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不是自封的,而是历史的  相似文献   

6.
关于活动区教育,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国外研究的主要是单纯的活动区教育,即在他们的“开放教室”中几乎没有集体教育活动。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我们对集体教育在幼儿全面发展中作用的认识,我们更倾向于采用集体教育和活动区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因为两种教育方式形成合力更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  相似文献   

7.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在进行国情教育时,应运用科学对比的方法,即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全面研究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最具启发性、最有说服力的具体事实的比较。一、怎样引导学生进行竖比? 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反对我们把新中国与旧中国进行竖比,无非是为了掩青少年之耳目,使他们看不到祖国的苦难历程和建国以来的深刻变化,以达到他们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罪恶目的。为此,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在青少年中开展新旧社会对比教育、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对比教育和十一届三中全会  相似文献   

8.
地理学科是研究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小学地理教材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国情教育因素,通过对我国的自然国情(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和人文国情(政治、经济、人口、文化、教育的传统和现状等)的讲解,引导学生全面、历史、实事求是地认识我国国情,联系实际,向学生展示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苦难的过去、改革的现在和美好的未来,从而使他们面对跨世纪的挑战,仍能坚定、百折不挠地沿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 在小学地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落实国情教育呢?通过教学实践,我初步认识到以下几点可行的做法。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在地理国情教育中,经常谈到或听到中国的国情是,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国家。 就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而言,应该这样说。使学生认识这一点,对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感,都是有好处的。但不能止于此。在国情教育中,还应重视“人均意识”。使学生对我国的国情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仅举一例:  相似文献   

10.
一、农业是农村经济的基础,劳技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爱农为农的思想观念。为了使学生牢固确立爱农思想,我们利用劳技课这个阵地,主要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l、了解国情乡情,牢固树立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观念。在劳技课上我们着重讲清粮、棉、油、麦四大作物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所起的作用。我们还通过参观种粮大户、种棉专业户,认识他们对国家对人民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民办教师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形成的教育国情之一,他们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是我国农村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他们的待遇低、健康差、负担重,已严重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建设,更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因此必须提高全民对我国教育国情的认识,切实改善民师的待遇,使之与公办教师同工同酬,享受同样的尊重和信任,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小学德育纲要》中要求对学生进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培养他们对党的感情. 为了使学生了解党的历史,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我们在高年级进行了简明党史教育,通过小型展览和幻灯片,向学生介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指挥千军万马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历尽千难万险,才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们还长期坚持在学生中宣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和刘胡兰、董存瑞、雷锋等优秀共产党员的英雄业绩,使学生对党有了具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理论上到实践上阐述了国情教育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和途径方法,指出帮助青年学生认识国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使广大青年学生认清中国国情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才能使他们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14.
巴金曾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他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由此可见,走进经典著作是滋养学生心灵的良方。  相似文献   

15.
当前社会上特别是青年学生中一些人有不少思想热点问题。其中我国大陆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是突出热点之一。我在政治课教学中,对这一问题作了一些探索,从理论、历史和国情的结合上进行对比分析,引导学生端正看问题的观点和方法,使多数学生的认识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下面谈点具体做法,期望得到同行的指正。第一个热点是大陆与台湾的差距。有些学生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正确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台  相似文献   

16.
入选初中语言教材的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是进行美育教育的极好教材。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文学方面的探讨和研究的同时,有机渗透美育教育,一方面能够使学生认识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了解我国历史、科学、文化、教育的成就,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激发他们的报国之志;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加深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爱国精神的光荣传统,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责任感,激发他们的壮国之举。  相似文献   

17.
钱春玲 《山东教育》2012,(31):14-15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只有热爱学生,特别是尊重、爱护、信任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呵护,教育才富有实效。特别是那些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问题学生",往往容易被忽视、被冷落,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爱。我们只有放下架子亲近他们,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触动他们的心弦,用师爱  相似文献   

18.
巴金曾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他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由此可见,走进经典著作是滋养学生心灵的良方。  相似文献   

19.
国情呼唤可持续发展教育□任晓萌/陕西商洛地区教研室提起我国国情,人们马上就会想起“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对国情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曾经使一代代的中国人引以为自豪和骄傲的肤浅水平上。目前我国日益恶化的环境、匮乏的资源和不断膨胀的人口,这一严峻国情现状,使可...  相似文献   

20.
我们对四十年来中小学地理课的德育研究表明,地理课在对学生进行德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社会的意识形态和道德观念也在发展变化,受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所制约的学校德育相应地在不断改进。就地理课来说,其德育内容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和深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在地理课中加强了国情国策教育,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国情国策教育结合起来,使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深化。 地理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