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汪琼 《科教文汇》2008,(24):136-136
摘要图式理论是理解的一种重要概念框架。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听者在听的过程中如果缺乏背景知识或不能恰当地运用背景知识,即听者大脑中没有与材料相关的图式或未能成功地激活图式,听力理解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图式理论对于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反拨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明强 《科教文汇》2009,(30):273-274
韩语要根据说话对象的年龄、地位、关系远近等来选择合适的语尾,命令句亦是如此。该文从命令句的含义出发,根据与听者的关系,来说明怎样使用命令句、如何更准确地表达命令语气以及使用命令句时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杨璐 《科教文汇》2011,(10):111-111,123
在跨文化交际中,深入了解文化图式的不同表现形式和作用,能使听者更好地领会言者意义,从而使跨文化交流更为顺畅。  相似文献   

4.
刘卫红 《科教文汇》2009,(30):271-272
关于什么是敬语,要准确地给它下个定义似乎有点难,简单言之,敬语是为了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使用的一种语言手段,细一点说,话者根据听者和自己的上下关系,亲疏远近,以及谈话的内容和当场的环境气氛而选择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其中尊敬语是对听者或话题中提及的第三者表示尊敬的语言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5.
王松英 《科教文汇》2008,(16):101-101
在“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中,“说”通常被认为是难学的。许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在被教授的英语中,写比说更重要。然而,只有我们的口语才能在听者与说者之间建立起交流的桥梁。在英语口语课上,有些学生一向是沉默的听者,而不是积极的说者,这有很多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有心理压力,害怕在同学面前出错,第二个原因是词汇量贫乏。  相似文献   

6.
听力是一个需要听者积极参与,使听者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与背景知识相互碰撞,相互作用的主动的心理过程。所谓“图式”是指每个人的既有知识在大脑中的储存方式。听力理解的过程就其本质而言,是听者的先存知识与新输入的信息相互作用、形成意义的过程。主要探讨了图式理论对英语听力教学的积极指导作用,以期改变传统被动的听力教学,通过图式对听力理解的积极作用来激发学生听力理解的主动性,提高和促进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7.
李萍 《科教文汇》2012,(26):128-129
预听是听力理解中一个重要的过程,培养听者的预测意识和技能,可以提高听力理解的效果。本文分析了预听活动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利用预听活动的方法,激发听者的兴趣,从而提高听力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陈颖 《内江科技》2009,30(5):170-171
由于听写能够反映出听者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得到广泛地运用。而且多种多样的听写模式,与其它的语言活动相结合,不仅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使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属性之一。模糊语言有其独特的特征、丰富的语义内涵和灵活的语用价值。本文旨在从英语教学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来解释模糊语言的这些性质。根据教学中语用功能进行探讨,我们会发现,教学过程中合理地使用模糊语言,改变教学观念,就能在言者和听者之间更好地传递信息,使语言表达更自然、得体,有助于学生获得完整的语言知识,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宋彬彬 《科教文汇》2009,(15):160-160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属性之一。模糊语言有其独特的特征、丰富的语义内涵和灵活的语用价值。本文旨在从英语教学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来解释模糊语言的这些性质。根据教学中语用功能进行探讨,我们会发现,教学过程中合理地使用模糊语言,改变教学观念,就能在言者和听者之间更好地传递信息。使语言表达更自然、得体,有助于学生获得完整的语言知识,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中经常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是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和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是教者和听者共同学习成长的催化剂。但在实际的评课活动中,很多教师的评课缺乏诊断、互助、导向、教研等功能,走进了评课的误区。  相似文献   

12.
春雨滋润新苗 室外,春雨潇潇,春寒袭人:室内,讲者激昂,听者屏息.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礼堂内,数百名学生济济一堂,聆听着武汉市知识产权局同志的专利知识讲座,目光不时地在主讲人和笔记本之间切换.这是武汉市中小学生争当专利发明人活动的一幅场景.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1):I0016-I0016
投影技术应用于办公室简报及校园授课已相当普遍,但对着平面影像,有时听者会略嫌乏味。  相似文献   

14.
悬念可以扣人心弦,激发听者的兴趣和动机。现对如何在教学中设置悬念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5.
影响听力理解的几个因素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从词汇量、听读相关性、听力与记忆、听力与语言功能操练及听力与听者的情绪状态几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听力的因素,并给出相关的建议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知多少     
《科技新时代》2006,(3):109-111
Q:一个人有可能赤手空拳将一头熟睡的母牛掀翻在地吗? A:美国的酒吧里一直流行着这样一个段子:某人的表兄弟的女朋友的叔叔的大学同学.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误打误撞地走进某个郊外小镇的养牛场.在一片寂静之中悄悄靠近一头熟睡的奶牛.然后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它掀翻在地……这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不断地在人群中传播开来.说者煞有其事,听者深信不疑。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特雷西-博切勒也听到了这个故事,  相似文献   

17.
爱迪生的狗     
在一个晴朗的早晨,两个老人坐在汤帕市公园的一张长凳上,沐浴着佛罗里达州明媚的阳光。其中一位正津津有味地读着书,另一位——哈瑞德·K·布拉德——正讲述着他的生平,声音如演讲般雄浑、圆厚。在他们脚下,伏着布拉德的拉布拉多(加拿大北部一半岛)猎犬。这毛茸茸的家伙用湿漉漉的大鼻子在上了年纪的听者脚脖上嗅来嗅去,使他越来越心烦意乱。  相似文献   

18.
时常可以听到这样委屈的解释:“我是为你好啊,你怎么不领情!”听者往往无奈又气愤。有时真会让人忍不住说:“真是好心办坏事!”  相似文献   

19.
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对于把汉语作为目的语的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存在着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而这些影响因素不是完全靠听者本身所能解决的。听力理解过程是一个从声音到意义的转换过程。这种转换指的是音位表现,词汇理解、语法应用、意念表现等层面的转换。如何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适应这种转换也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科学生活》2008,(3):93-93
无论卡拉 OK 歌厅还是居民楼,常常会传出跑调的歌声,歌者虽然如痴如醉,听者却双耳遭罪。近期,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指出,唱歌找不着调也是一种病,被称为"失歌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