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7 毫秒
1.
八行注疏本为我国注疏合刻之始,其中《周易注疏》今有两个传本存世,一为未经修补的原版印本,一为宋、元两代递修的后印本.论文考察了两个印本之间版刻、文字上的差异,指出修补后印本既有修订原版讹误之处,亦有新增之讹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孟蜀石经残本为底本,以开成石经本、南宋越州八行注疏本、元刻明修十行注疏本参校,对孟蜀石经的文本性质进行了考察。得出这样的结论:孟蜀石经大字部分以唐开成石经为底本而有微异。小字部分除《左传》一经外均当源自唐五代写本,《左传》则利用了五代国子监刊本。  相似文献   

3.
《毛诗》注文与疏文合刻始于越刊八行本,但久已不传,唯台北故宫博物院尚存一日抄八行本残本,乃杨守敬于日本访书所得之旧藏,鲜为人知。世所通行的《毛诗注疏》皆属于十行本系统,较之前者,多有疏漏。本文对日抄八行本作简要介绍,并通过将之与单疏本、宋刊十行本以及传世诸本相比较,在考辨异文的基础上,探讨该本对于了解《毛诗注疏》原貌、纠正传世本讹误、考索版本源流与嬗变、保存《毛诗正义》异文等方面的文献学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郎文行 《兰台世界》2016,(5):136-138
殿本《礼记注疏》校勘价值甚高,可以订正阮刻本底本十行本讹误、阮刻本南昌府学误刊以及阮刻本流传中的讹误等。  相似文献   

5.
《尔雅注》的宋刻十行本,是该书传世诸版本中较好的一种,但此本板片曾经剜改,故先印本与后印本的文本有所不同。书成后在中国、日本两国又迭经覆刻、影钞,形成了较为复杂的版本系统。本文调查了上海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的宋刻十行本《尔雅注》的各种衍生版本,通过比较刻工姓名、行款字体及文字内容,参证相关文献,对这一系统中各种版本的先后顺序及传承关系进行了梳理。关于顾千里覆刻《尔雅》时是否利用了宋刻十行本的问题,也根据顾氏本人的题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南宋建本《附释音毛诗注疏》又称十行本,是所见以疏分附经注的最古的本子。阮校《十三经注疏》中的《毛诗正义》即仿照其款式刻成,除加圈于正文中误字之旁,每卷之末附载校勘记之外,其他一仍原本之旧,每卷开头仍题为《附释音毛诗注疏》。该书开卷在大字“毛诗国风”4字下列有一段双行小字,其文云: “毛诗”,“诗”是此书之名;毛者,传《诗》人姓。既有《齐》、《鲁》、《韩》三家,故题姓以别之。或云小毛公加“毛诗”二字,又云河间献王所加。故大题在下,案:马融、卢植、郑玄注三《礼》,并大题在下。班固《汉书》、陈寿《三…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清曹雪芹撰,清乾隆五十七年程氏翠文书屋活字印本.四十八册,正文每半页十行,行二十四字,白口,左右单边,上下双边.  相似文献   

8.
武英殿本《十三经注疏》是历史上唯一的经、注、疏及音义四者俱备的《十三经注疏》官方刻本,其中殿本《仪礼注疏》以监本为底本,审慎参校,校正了监本中诸多舛误。武英殿本《仪礼注疏》于各卷后皆附《考证》。《考证》是广义的校勘记,具有文本校勘和文义考订的双重性质,开《四库全书考证》之先河。其校勘成果对卢文弨《仪礼注疏详校》和阮元《仪礼注疏校勘记》等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十三经注疏(简体本)》 李学勤主编2000年5月 495.00元 该书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评价到:十三经注疏问世已有二百年,北京大学社出版的这个版本,将代替清人编纂的旧本,再流行一二百年应当不成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武英殿本《论语注疏》是以明万历十四年(1586)北京国子监刻本的初印本为底本的,其校本有毛本,还可能参考了宋八行本。殿本《论语注疏》新缀入了释文,这些释文应来源于《通志堂经解》本《经典释文》。殿本《论语注疏》的成就和贡献体现在缀入释文、调整体例、附有《考证》、施加句读,尤其是精加校勘、订讹补缺等方面。殿本《论语注疏》是历代《论语注疏》版本中内容最全面、校勘最精善的本子,是古代经疏体系最完善的样态,也代表了清代乾隆初年官方经学的水平。此本的不足之处是调整注疏的起讫语有失当,校改偶有错误和遗漏,释文也偶有错误。  相似文献   

11.
后世流传之《仪礼》经注本,以宋代严州本为最佳,其次则为明嘉靖时之徐本,而二者之间存在版本传承关系.严州本自乾隆末年重现于世,备受学者推重,对《仪礼》研究影响颇大.阮元撰《仪礼注疏校勘记》、张敦仁所刻《仪礼注疏》以及阮刻《仪礼注疏》,皆与之有密切关系.而胡培晕撰《仪礼正义》、曹元弼撰《礼经校释》,亦多引据重刊严州本,从而使《仪礼》经注文字之校勘渐臻完善.  相似文献   

12.
清人张尔耆曾过录一部卢文弨《周易注疏》校本,可谓弥足珍贵。依此校本可对卢氏校勘《周易注疏》所据的版本问题作进一步考述,所得有四:一是钱求赤钞本《周易注疏》的文本构成较为复杂,其性质非如清人所言影宋钞本,而是一个重构形成的新校定本;二是卢氏既肯定钱本、殿本的优点,又指出其讹误之处,择善而从,颇为严谨;三是卢氏参引的明神庙本文字讹误较少,优于今日常使用的明万历北监本;四是卢氏校本中的"卢本"是卢文弨从浦镗《十三经注疏正字》转引而来,实指明人卢复辑《三经晋注》本《周易》,并不是卢文弨本人的校改。  相似文献   

13.
赵钫,字元方,蒙古族人。世居北京,历职银行界。夙爱古籍,喜收藏,因而与书林王晋卿友谊最厚,故委之代为采集,并相互切磋板本之学,甚得王晋卿臂助。其收藏多宋、金、元、明著名刻本,尤喜收藏明代铜活字印本,主不称意之赝本即散出,因而藏量虽不甚多,但皆精本。藏书室名“无悔斋”。解放后,择其精本,指献给北京图书馆,多是罕传善本。如敦煌出土唐写本《南华真经》,唐写本《老子》,金刻本《南丰曾子固先生集》,明弘治间华燧会通馆铜活字印本《容斋五笔》,明弘治间铜活字印本《西庵集》,明正德间兰雪堂铜活字印本《白氏文集》,正德间铜活字印本《庄子(?)斋口义》,明嘉靖间锡山安国铜活字印本《吴中水利通志》,明嘉靖间安氏铜活字印本《颜鲁公文集》、《古今合璧事类备要》残本、《栾城集》,明隆庆间活字印本《凤洲笔记》,五云溪馆铜活字印本《玉台新咏》等皆为活字印本中之精华,极为珍贵。  相似文献   

14.
张展舒 《图书馆界》2004,(1):3-4,14
本文对《图书馆古籍整理工作》一书中涉及的殿本、局本、朱印本、蓝印本、行格、刻工等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5.
华南师范学院李育中教授过去在《试积鲁迅之书》说:“有朋友颇羡慕我那本一九二六年线装印蓝色字的《痴华鬘》,但我却羡慕另一朋友那本金陵刻经处所印的《百喻经》,因为那才是鲁迅亲自‘施洋银六十元敬刻’的最早印本。”(《羊城晚报》,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十五日)在笔者旧藏鲁迅先生著译初版书中适有此二书,《百喻经》是初印本,而《痴华鬘》一书是鲁迅手书制签本。分别介绍于下。《百喻经》分上下两卷,收譬喻故事九十八则,是宣讲佛教大乘法的寓言性质的经  相似文献   

16.
姜胜 《图书馆杂志》2006,25(2):75-76
南宋蜀大字本《论语注疏》较好地保留了其书原貌,可以据以订正阮刻本《论语注疏》中的诸多不足之处,本文略举数则来证明。  相似文献   

17.
阮元《礼记注疏校勘记》分为单行本和摘录本两个系统,版本众多。摘录本系统是与阮刻《礼记注疏》相配合的,方便查检,故经常被人使用。然其经过了卢宣旬等人的摘录整理,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取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礼记注疏》所附《校勘记》与不同系统的多种版本对校,发现并探讨了卢宣旬等对原校勘记进行转换时产生的讹误,指明错误原因,提出了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8.
清陆钟辉将元陶宗仪抄《白石道人歌曲》六卷并为四卷,刻于乾隆八年(1743),有初、后印之别。江春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用后印版重印。嘉庆初,鲍廷博据陆刻后印本影刻,校改18处,也有初、后印之分,后印本有补版和异文。晚清刻本多据鲍刻重刊,其中倪鸿本以鲍刻初印本为底本,扫叶山房本石印抄录倪鸿本,宣古愚本、王鹏运本和四川官书局本以鲍刻后印本为底本。  相似文献   

19.
在银川市贺兰县发现的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简称《本续》),最近经文化部科技司鉴定,确认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实物。它对研究中国印刷史,特别是活字印刷史和古代活字印刷技艺具有重大价值。 《本续》是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91年9月在银川贺兰县拜寺沟西夏方塔中发现的,共9册,约10万字,皆为蝴蝶装印本。  相似文献   

20.
我最初看的《野叟曝言》是石印的小字本,我那时只有十二三岁,只记得那个石印本并没有残缺不全的情形。我所见的第二个本子是申报馆铅印本,似乎也没有残缺不全的样子。最后得见的光绪辛巳(七年,1881)常州活字本,似是最早的印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