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唐代均田制实行情况问题,自五十年代起,已探讨了数十年。近年学者在深入研究敦煌、吐鲁番文书的基础上认识到:“田令关于民户土地收授的规定,不是要按期收授所有民户的土地。户籍登记的民户土地普遍不足法定限额,故不论永业田还是口分田基本上是户内继承,很少还公的可能。地方官府每年实际收回的土地,主要是户绝田、逃死户田和少数无力耕种、不能承担赋税的民户的还公田。这些自动还公的土地,不仅有口分田,也有永业田。地方官府将这些土地改授请地民户时,又确定了本地的请授田标准,即当地应授田人平  相似文献   

2.
唐代对人口的管理承袭隋制,按年龄将人口分为黄、小、中、丁、老,这种划分也是唐代授田与征收赋税的重要依据之一,"中女"作为其中特殊的群体,在年龄界定上,敦煌文书与传统文献记载有出入,"中女"的年龄究竟是怎样的,这样的偏差反映了什么问题呢,这些问题都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3.
唐人妇女观与唐代妇女命运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风气下的唐代妇女命运,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幸运。唐人的妇女观是“男尊女卑”,因此,唐代妇女便被剥夺了与男子一样的权利,并常常被视作“涡水”、“尤物”。她们的命运如草芥、玩物、买卖品任人践踏,卑弱而可怜。开放既色改变不了男尊女卑局面,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个时代的妇女命运。  相似文献   

4.
在宋代,不管是上层妇女或是普通妇女,再嫁都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在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她们同唐代妇女一样,在婚姻中拥有一定的自由权和人身权;从法律规定方面来看,普通妇女在离婚、再嫁问题上都受到法律保护,且在一定情况下允许离婚和再嫁,宗室女子的再嫁权也由"无"转向"有"。这对于保障宋代妇女的社会地位有着积极作用,与封建社会的其他朝代相比,宋代妇女在婚姻中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5.
关于唐代宫廷妇女的生活状况,有学者提出“唐代绝大多数宫女终生都过着一种孤寂、抑郁的幽闭生活“、“平均死亡年龄上,唐代宫廷妇女并没有显示出与一般女性人口明显差别“的观点。但通过查阅史书、诗集,可以看出唐代宫廷妇女的娱乐生活还是相当丰富的。此外,通过对宫廷妇女寿命的统计,可推断唐代宫廷妇女的平均寿命要远远高于汉代和宋朝。从某种程度上讲,积极参与各种娱乐活动可能是唐朝宫廷妇女延长寿命、提高身体素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唐代社会开明自由,经济繁荣发达,文化灿烂辉煌.唐代妇女们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人身自由和个性解放.在唐代妇女发式方面,出现了足以体现时代特色的发式造型.通过简述唐代妇女的发式,总结了其阶层性、阶段性和艺术性等特点,进而探讨唐代妇女发式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王艳 《华章》2013,(32)
中国封建宗法制下,妇女的地位低下,承受着封建君权、族权、父权和父权的压迫,妇女的法律地位十分低下。但是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居“卑”的妇女,若一旦犯罪中国传统社会刑罚对妇女是“从轻”的,我们从汉代和唐代看法律都可以看到刑罚对妇女的体恤,但是这并不能改变妇女卑弱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唐代在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占据着重要而又独特的历史地位。瑰丽多姿的唐代艺术文化融入到社会生活中,促进了唐代妇女独有的审美情趣和时代眼光的产生。本文通过对唐代妇女别具一格、丰富多彩的发型和发饰等研究,展现出唐代妇女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热情奔放、大胆新潮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9.
战国国家授田及土地私有制在云梦秦简发现以后一直是关于先秦土地制度的热点,史学界对此作过相当多的讨论,对授田的普遍性与土地私有的认识也存在较大分歧。本文对战国国家授田和土地私有问题进行讨论,希望提供一些关于授田和土地买卖存在的新参考。  相似文献   

10.
唐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留给后人许多璀璨的精神、物质文化,今人对唐代经济、社会、制度等的研究也从未停止过。而作为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鲜明特色的唐代妇女也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对象。唐代妇女留给我们的一直是开放的形象,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唐代妇女实际上生活在悲惨的境地。笔者试图从《两唐书·列女传》中女性的非正常死亡这一角度,拨开历史的层层迷雾,抒写出笔者自己所看到的唐代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