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个人有两种智慧,一种是“课堂智慧”,就是学习与吸收知识的能力;另一种是常被人们所忽视的“第二智慧”,即研究智慧与街头智慧。研究智慧是一个人消化知识、发明创新的能力,而街头智慧是一个人与社会打交流、推销和开发市场的能力. 一、认识第二智慧的重要性。认识第二智慧的重要性是培养和发挥学生第二智慧的前提,课堂智慧是发展第二智慧的重要条件,但这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这就是说没有课堂智慧,第二智慧固然不能发展,但是有了课堂智慧,第二智慧并不是一定能得发展。第二智慧比课堂智慧要重要得多,也就是说,创造…  相似文献   

2.
据新华社报道 ,“从本质上说 ,每个学生都是人才 ,都有极大的潜能 ,就看你如何去挖掘和培养。永远不要对学生说‘你不行’ ,永远不要挫伤他的自信心 ,永远不要让他产生失败感 ,即使在他遭遇挫折的时候。”我国IT行业的首席科学家顾钧教授谈起教育和创造力这一问题时饱含哲思和激情。顾钧指出 ,“人的智慧有两种 ,一种是‘课堂智慧’ ,就是学习和吸收知识的能力 ;另一种是‘第二智慧’ ,包括‘研究智慧’和‘街头智慧’ ,前者是消化知识、发明创新的能力 ,后者是一个人与社会打交道、与人交流、推销和开发市场的能力。如果只承认‘课堂智慧…  相似文献   

3.
塑造“知识人”是长期以来指导教育实践的一种教育理念。从培养“知识人”到塑造“智慧人”的理念转变,是实现个人持续发展与社会转型对教育的双重需求。“智慧人”的重要特征表现为知识的整合性,思维的独特性,理论的实践性,发展的自主性。塑造“智慧人”要在尊重自由人格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自主水平、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观点     
重教育理念革新:塑造“智慧人”邓刚、陈放、王谦在《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9期撰文指出,塑造“知识人”是长期以来指导教育实践的一种教育理念。从培养“知识人”到塑造“智慧人”的理念转变,是实现个人持续发展与社会转型对教育的双重  相似文献   

5.
胡清娟 《新疆教育》2012,(11):155-155
什么是智力?一般说来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对事物进行分析与综合,并据此作出适当反应,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心理能力,集中表现在反映客观事物深刻、正确、完全的程度上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速度和质量上,表现为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用通俗的话说,智力就是“智慧”、“聪明才智”,反映在一个人独立获得知识、驾驶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相似文献   

6.
知识是教学用于培养人的内容,它形成学生理解人生、世界意义的心智框架,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内涵的丰富程度某种程度上决定人化的程度。因此,反思知识与人的丰富的意义关系,寻求知识“本真”形态以及“本真”意义,是教学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知识具有客观的存在形式和主体化存在形式。客观知识被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智慧、情感价值态度后就成为主体化知识。主体化知识包含客观知识的内容和技能、智慧、价值态度和情感体验的内涵。教学要培养“真人”就必须以完整而丰富的知识内涵去营造一个知识与人交融的场景。教学理论要研究主体化知识的形式以及内涵,研究两者之间的转化过程以及途径。  相似文献   

7.
从学生的教育及生活经历出发,考察课程场域中的学生、知识与命运的关系,是为了勾勒一种课程的文化社会学研究,以求揭示文化、社会背景不同的学生在各自经历的教育过程中是如何进行自我建构的,他们的命运如何。与布尔迪厄、伯恩斯等研究的经典框架不同,威利斯与盖尔的研究立足于底层学生群体的生活史。威利斯发现:底层学生有一种“街头智慧”,其精确性与复杂性并不比学校的课程文化逊色,即便由于“坚守”自己的街头文化,建构自己的个性,而无法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他  相似文献   

8.
一、课堂:从知识走向智慧知识与智慧的关系极为密切。我国古代,只有“知识”的“知”字,而无“智慧”的“智”字,“知”与“智”为同一字,“知”与“智”是相通的;对“知”的解释是:一个人像飞矢一样去快速地获取知识。但后来的教育实践中,逐渐演变为以知识取代了智慧,智被界定为:智即知,智者即无所不知的人。  相似文献   

9.
一、智慧与工作智慧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达尔文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爱因斯坦的成功方程式: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这里的方法,其实就是智慧的一种现实形态。智慧,本是梵文,读音“般若”,汉语译为“智慧”,现在对智慧的解释是对事物认识、辨识、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也指才智、智谋。是一个人借助经验和思考而获得的能力。智慧,是教育的永恒追求,古圣先哲苏格拉底就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一种“为人”的艺术,“育人”、“立人”是教育的神圣使命;教育又是一种“人为”的艺术,“育人”、“立人”又要人(教育者)来完成。这就决定了教育的复杂性,仅有知识、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它更需要智慧,即“对情境的认识、辨别和顿悟”(美国学者里弗语)的能力。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说得更直接,教育“全部的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  相似文献   

11.
所谓创造能力,是指进行创造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所产生的思维结果在本质上是新颖独特、前所未有的,并有一定的社会价值,能够促进社会向前发展。创造能力较强的人,一般主要特征是:首先要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一个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既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广泛的邻近科学知识以及与本专业有关的新的科学成就发展的知识,又要有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探索未知的能力。这是一个创造能力较强的人取得创造事业成功的基础。第二,具有创造思维。一个创造能力较强的人,…  相似文献   

12.
真正的教育应包含智慧之爱,它与人的灵魂有关,因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知识并不等于智慧。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知识只能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教育最重要的是选择完美的教育内容和尽可能使学生之“…  相似文献   

13.
史广岩 《课外阅读》2011,(7):253-253
概念图是一种基于意义学习理论下的教学技术。通过建构概念图确定复习起点、促进记忆,对比分析概念图转化生物知识、形成知识连接、发展学生能力。应用概念图复习是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的桥梁,是对传统高考复习模式的发展和超越。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事业,是一个通过培养人,让人类不断走向崇高,生活的更加美好的事业。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学生在学校里,实际是学四种本领:一是学会怎样渎书(学习知识),二是学会怎样做人,三是学会怎样做事,四是学会怎样与人相处。后三种实质上就是一个“转识成智”的过程,即把知识转化成为德性、能力、智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知识就是力量”已深人人心,毋庸置疑.但知识的力量是由于人的应用才显示出来的.知识的应用过程,不单纯是知识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人的选择判断能力、综合知识的能力以及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等等.这个过程是人的智慧的体现.因此,信息、知识重要,但智慧更重要.智慧离不开人的思考,一个人学习的知识很多,但没有经过思考的加工就像一盘沙.所以说,博学不能产生智慧,关键在于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对青年大学生的教育,就是以一个人的心灵去精细地接触另一个人的心灵的工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是一种通过知识引导人的智慧成长的艺术,是人对人智慧的引导、激发和唤醒,是人们心灵的体操和精神的交流与对话。在教学中,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前提,掌握使用细雨润物式的教育艺术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智慧是一种成熟的心态,是一种驾驭人生的能力,聪明的人不一定有智慧,而有智慧的人却必定是聪明的。本期“美文采撷”为你送上两篇关于智慧的短文,希望能帮助你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雨 田)  相似文献   

18.
所谓智力,就是指“聪明才智”或者“智慧”,不仅反映在一个人获得知识、储备知识、驾驭知识的能力上,还反映在一个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数学,作为最先接触学生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启发学生智力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授课过程中,我们要着重探究开发学生智力的方法及途径。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重点关注的是知识性格,忽视从知识到智慧的飞跃,导致了智慧性格的衰微。随着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折旧”、“知识爆炸”使人们对要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深感重负,引起人们对知识教育的省思,人们逐渐认识到:创新比知识更重要,创新就是生存。惟有以智慧武装自己,用智慧统率知识的人,才可当知识经济时代的主人。韩国政府在其报告中提出:“21世纪的韩国人形象的四项基本素质之一就是具有创造新知识、新技术能力的‘智慧的人’”。法国政府在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的报告中强调指出:“扩大的教育新概念应该使每一个人都能…  相似文献   

20.
储华丽 《早期教育》2008,(12):14-15
一、教师的实践智慧 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中,人类活动被划分为理论、实践和创制三种基本方式。在每一种人类活动中。都有一种与之相匹配的品质和行为的能力。对于理论或思辨而言,这种品质是理论智慧或哲学智慧:对于创制而言是技艺:对于实践而言便是实践智慧或明智。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观本质是在实践上知道怎么做的知识类型和推理形式.它不等同于任何脱离主体而存在的“客观知识”,是人在生活世界中知道怎样做的知识和经验。不仅是针对普遍存在的事物,也针对具体的事物,不仅具有理性的特征,同时也含有感性的因素。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