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故宫博物院》最美好的地方在于它的语言表达。 除了大量的常用语汇之外,最有特色的是它的段式。  相似文献   

2.
王平同学问:“《故宫博物院》一文中有许多描写,这些描写与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作用是一样的吗?”不一样,说明文中的描写是为说明服务的。首先,说明文以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点为目的,记叙文则以记人叙事为目的。说明文中描写的作用,使被说明的事物或事理的特征显得更清楚,更明白,以利读者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并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记叙文借助描写,使所描述的景物显得生动形象、栩栩如生,以感染读者,引  相似文献   

3.
本单元的五篇课都为说明,由于作不同,说明对象不同,章风格也各具特色,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不仅有生动多样的语言,而且让读感受到了如同置身于画中。《中国石拱桥》则很好地体现了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特点,而且用词也十分准确。《日本平家蟹》和《万紫千红的花》运用的是逻辑说明的顺序,前具有平实而富有哲理的语言特色。《蜘蛛》一不仅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而且在说明事物的同时,章的结构也很有特色,为由表及里的写法。  相似文献   

4.
段落是文章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文章层次的基础。它是以一个或众多个句子构成的,各句之间呈现并列、承接、选择、转折、因果和总分等逻辑关系。段的训练是中年级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点,要求用词准确,语句通顺。近年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尝试,总结了“段式读写训练”的经验。现以总分式构段读写训陈为例,介绍如下。一、读写目标1.学习总分式构段,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明确每句话围绕一个什么意思来具体叙述。2.根据总分式构段规律划分层次,归纳段落的主要意思。3.运用总分式的构段方法写一片段。二、读段指导弟弟很爱学习…  相似文献   

5.
段的训练复习课例设计福建宁化师范附属小学邱衍霖段的训练是从句到篇的桥梁,是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五年制第五册段的训练要求是;能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段;学会分析理解自然段,并懂得一些基本的最常见的段式,如;总分式、顺承式、并列式、因果...  相似文献   

6.
一、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问,了解意义段与篇之间的关系,初步归纳文章中心思想。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科学、生动、具体地介绍说明的方法。3在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同时,增加学生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二、单元教学构想本单元由三篇讲读课文和一篇阅读课文组成。课文侧重于介绍和说明事物,单元训练重点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写”O教学时,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科学、具体、生动的说明的。第14课鲸(~)教材指要1本文思路:鲸的大小——~类属及种类——~进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天气陛下》的说明艺术湖北/徐志国说明自然界的事物,难免枯燥、平板。为什么我们阅读《天气陛下》这篇说明“人与自然斗争”的文章,却感到生动有趣呢?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作者成功地运用了生动描述的说明方法。什么叫描述说明?简言之,就是对要说明的事物(如形状、...  相似文献   

8.
高考化学《考试说明》中对思维能力有一要求:“将化学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通过计算和推理(结合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理科综合能力的考核要求也有这样的叙述:定量描述自然科学的现象和规律.包括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化学计算,以及用简单的图、表和数据描述生命活动的特征等方面.这说明数学思维在化学学科中的应用是高考能力考查的一方面.现举几例说明数学知识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一、读句子看联系识规律从读句入手,弄清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进而把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弄懂,这是段的训练起步,要扎实打好基础。如(翠鸟)第一自然段,以“它的颜色非常鲜艳”为总起句,分述了翠鸟头部、背部、腹部的颜色。学习这一段,让学生理解第一句是第一层,总的叙述:翠鸟颜色非常鲜艳;第二、三、四句是第二层,具体叙述了翠鸟颜色的鲜艳。这种段的结构形式为“总分”式。学习后让学生以这种段式结构写《燕子》,可以从燕子的颜色、样子两方面围绕中心句来写。二、读段落循规律促仿写中年级阅读教学中从段式结构入手,抓住段的结构,把读段、写段训练紧密结合。读段中授以学生段式中所蕴含的易学的写作技巧,指导学生进行段式结构对应仿写。由读学写,以读促写,读写并举。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自然段的“树木长叶,  相似文献   

10.
<正>但凡有思维张力和逻辑力量的文章,总有那么几个"打比方"。"打比方"就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方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鲜明生动。它可以是一种修辞,可以是一种说明方式,也可以是一种论证方法。课文中譬喻说理可取法的篇目有《劝学》《拿来主义》《寡人之于国也》《逍遥游》《秋水》《六国论》《记念刘和珍君》《<论语>选读》。笔者在此集中探讨一下譬喻说  相似文献   

11.
各类词语一般都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哪些词语常用来描写哪些事物,一般也有一定的使用习惯。可有时候,我们可以让词语移个位,搬搬家,用描写甲事物的词来描写与之相关的乙事物,这在修辞上叫“移就”,或“词语的移用”。我们不妨试一试,使语言增加点生动感、幽默感。一、请指出下列语句中词语的移用,并说明此词原本表现什么,现在用来表现什么。1.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学会弹钢琴,不能顾此失彼。2.他的生活是那样苍白,毫无色彩。3.“建筑也是新式,简截不罗嗦,痛快之至。”(朱自清《威尼斯》)4.“(歌女)在微微摇摆的红…  相似文献   

12.
《今天我喂鸡》是一篇习作例文。教这一课时,找把读和写的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并紧紧围绕这一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进行教学。教学中,我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之后,着重引导他们对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特点和怎样将其特点准确、生动表达出来这两点进行理解。以“喂食”为例:这一段共四个自然段,是作者描写最具体的一件事,也是观察最细致的地方。作者抓住几只鸡重点观察,写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在这一段上下功夫,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观察和写作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共包括四篇说明文,前两篇介绍地理知识(《向沙漠进军》;和《死海不死》),后两篇介绍建筑物的结构(《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和《故宫博物院》).虽然说明的侧重点不同,但都注意了抓住事物的特征,运用准确严密的说明语言,采用多种说明的方法.因此,在设计课内外练习题时,仍不能忽视这些方面.特别是,《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和《故宫博物院》这两篇说明文条理性很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把握文章说明事物的结构层次,培养和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我们从上述指导思想出发,对这一单元的练习作如下设计:一、语文知识1.字.课文下面注音、释义的字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此外,应进行以下练习:  相似文献   

14.
比喻是人们在表达思想、感情时用得最频繁的修辞手法之一,它是指"用一定的语言形式,将具有相似之处的不同事物联系起来,用其中的一个事物说明、描写另一个事物。"1它主要起到说明事理、刻画形象、表达情感以及引发联想的作用。它的使用能使得语言生机勃勃,形象生动。比喻植根于民族文化,受到自然环境、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因而比喻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悬诗》因其精确的表达、生动的语言、真实的叙述而被视为阿拉伯古诗中的瑰宝。本文试图通过对《悬诗》中出现的部分比喻进行分析,来窥视比喻所蕴含的民族特色,从而揭示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诗经》中的一部分可视为中国古代的早期史诗,它对商周时代的历史作了许多生动而真实的描述,可弥补这一方面史料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谈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方法江苏徐州市少华街小学史涧清1.比较法。比较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比较法包括词语比较,句子比较,段式比较和篇章结构的比较。如《粜米》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还是不要粜的好,我们摇回去放在家里吧!’从简...  相似文献   

17.
第五册第二单元写作训练的内容是: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说明文要写得形象生动,融知识性于生动有趣的说明之中,使人喜闻乐见,取得更好的说明效果,从而达到传播普及知识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形象生动呢? 形象说来就是要做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所谓“一个中心”即选择好形象生动说明的角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说明中心。这是写好这类说明文的前提。所谓“两个基本点”是指:(一)适当运用形象生动的描写,寓抒情于说明之中,前者如《蛛蜘》一文中对蛛蜘捕捉各种飞虫生动传神的描写,增强了文章趣味性;后者如《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结尾以抒情的文艺性笔调对春蚕吐丝无私奉献的精神进行了赞美。其形象生动之处不言面喻。  相似文献   

18.
从语言训练的角度看,五年制三年级的训练重点是读段写段。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重点段式,分析其构段特点,指导学生从中体会写法,找出规律,学习写段,下面介绍几种从读中学写段的具体方法。一、按总分关系写段。《放风筝》第六段开头一句写“天空中的风筝越来越多,热闹极了”,下面分别介绍了“小蜜蜂”、“大金鱼”和“小卫星”,先总后分,是典型的总分段式,学了这课之后,教师可给学生定一个中心句,让学生围绕它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教会学生自己阅读,培养语文能力,这是语文老师都在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并尝试运用“三结合”与“三利用”的教法,不但使教师感到易教、课时轻松,而且使学生感到易学、容易接受。一、充分把握教材编写的特点(一)结合训练重点语文教材中,“训练重点”往往提得很精简,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须在教师充分备课的前提下,才能把训练重点在教学中落实下来。以第一册《大自然的语言》一课为例,本课训练重点是①生动的有条理的说明事物;②读书摘要。首先,要指导学生了解课文如何“生动”的说明事物。开头一段用了“次第”、“翩然”等优美的词语及拟人笔法,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的画卷。第二段则用拟人手法,如布谷鸟唱“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更有特色,说得更加生动。其次,要理解如何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知道第一段以“春、夏、秋、冬”的时序来说明,第二段举的三个例子是以“耕、种、割、插”的农事活动先后为序,第三段则是物候知识的起源和发展,是从古代到近代。可见各段落里面的句序讲究条理性。而“读书摘要”,实质上就是对语言信...  相似文献   

20.
说明段阅读     
说明段阅读二、事理说明段事理说明段中的事理,是指事物固有的规律,是事物内部存在的逻辑关系。事理说明段在说明文中同样是说明事理的,它所说明的是事物的特性、成因、种类、功用关系等,它有时是阐释事物本质、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某一方面。事理说明段的说明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