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现象 在一节四则混合运算应用题的复习课上,我共让8位学生上台板演,但结果让人大跌眼镜:8位学生式子全部正确,但有7位学生的计算结果错了,而且这7位学生根本不是学困生,有些甚至是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事后我与办公室的同事聊起了这件事,大家  相似文献   

2.
在一节混合运算应用题的复习课上,我共让6位学生上台板演,6位学生式子全部正确,但有5位学生的计算结果错了,而且这5位学生根本不是学困生,有些甚至是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事后我与办公室的同事聊起了这件事,大家都深有同感:现在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确差多了。针对这一现象,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3.
学习了小数乘除法的简便计算后,我设计了这样一组计算题:75÷(7.5÷0.4)、75÷7.5×0.4。我原想让学生快速练习,然后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发现这两题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自主发现第二题计算起来比较简便。但在课堂中,学生的计算情况大大地出乎我的意料,大部分学生都算错了,算法如下:75÷(7.5÷0.4)=75÷7.5÷0.4=10÷04=25、75÷7.5×0.4=75÷(7.5×0.4)=75÷3=25。  相似文献   

4.
胡娴 《成才之路》2014,(6):79-79
正在上《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这节课时,我在思考如何让传统的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并真正内化为自身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那么如何让传统的计算课堂焕发出年轻的活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才能呢?下面,我结合这节课谈谈自己对计算教学的一些思考。一、情境中暗寓知识生长点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以复习相关知识点来引入新课,但是这样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缺乏情境教学的趣味性。"数学来源于生活",为此,我创设了一个轻松的商场购物的情境让孩子深入下去研究:商场里有6元区、7元区、8元区、9元区、特  相似文献   

5.
学习了小数乘除法的简便计算后,我设计了这样一组计算题:①75÷(7.5÷0.4)②75÷7.5×0.4我原想让学生快速练习,然后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发现这两题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自主发现第2题计算起来比较简便。但在课堂中,学生的计算情况大大地出乎我的意料,大部分学生都算错了,算法如下:  相似文献   

6.
记得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之后,班上有一位思维特别活跃的学生,问我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之间何怎样的关系?”当时,我被这位学生问住了,一下子没想到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想了想,我坦然地对他说:“老师没想过这个问题,给老师点时间,让我们一起想想,想好之后一起交流,行不?”学生很懂事地对我点点头.于是,我专门增加一课时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教学片断】教学"两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加法时,我出示了各年级借书情况统计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后,进行了如下教学。师:求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多少本图书,你会列算式吗?生:85+143。师:你会用竖式算出85+143的和吗?大家动手试一试。学生独立在本子上列式计算。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生:我是先从个位加起,5加3得8,个位上写8;4加8得12,向百位进1,十位写2;百位上1加1得2。所以得数是228。师:说得真完整。谁还想说  相似文献   

8.
在一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比赛中,有两道题出错率最高:(434+566)÷4×25;10384÷8×(121÷11)。全班46位学生有11位学生出错,除去计算数字上的错误,错在计算顺序上的还有7人,其出错率约为15.22%,这7位学生计算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我的记忆中,学生时代的我是很喜欢历史课的,但让我印象深刻的历史老师却寥寥无几。我所喜欢的两位历史老师,他们的共同点是所上的历史课都非常活,具有激情,深受学生喜欢,至今回想起来都让我激动不已。因此,我永远底记住了这两位老师。也因为他们,让我更加喜欢历史。今天,当我也作为一位历史老师站在讲台上,我不禁深思:我如何才成为一位让学生永远记住的历史老师,让学生因为我而喜欢历史、喜欢历史课呢?  相似文献   

10.
【案例】同分母分数的加减一、独立思考在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时,当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成年人的躯干和下肢共占身长的几分之几?"列出算式3/8+4/8后,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3/8+4/8等于多少呢?学生个个陷入了沉思……随后又让学生猜一猜结果可能是多少?生1:可能是7/8。生2:我认为是7/16。  相似文献   

11.
为了让学生体验一下三尺讲台上教师的滋味,我请了班里一位学生当小老师,讲授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一改变,让学生们都感到新奇好玩,课堂上的气氛也活跃  相似文献   

12.
丁晓峰 《广西教育》2012,(42):55-55
“你的名字真美!”这是一句让我刻骨铭心的话,因为它不仅让我常常想起一位学生,并且,还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赏识教育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3.
记得教学“比例”一课时,我让学生预习,并提前告诉一位学生这节课由他来主持,同学们有疑难问题由他采解决,我坐在下面当学生听课。上课时,为了让学生弄清比和比例的区别和联系,我先让小主人讲解主要内容后,再让每一位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有同学发表完不完美意见后。  相似文献   

14.
李青 《湖北教育》2004,(1):53-53
“老师,我量出的厚度是7毫米”“老师,我量出的厚度是8毫米”“老师,我量出的厚度是8毫米多一些。”这是一次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用尺测量数学课本的厚度时出现的场面。  相似文献   

15.
记得教学"比例"一课时,我让学生预习,并提前告诉一位学生这节课由他来主持,同学们有疑难问题由他来解决,我坐在下面当学生听课。上课时,为了让学生弄清比和比例的区别和联系,我先让小主人讲解主要内  相似文献   

16.
当一位老师让学生们把作业交上来时,却得到了8条典型理由。老师:你们的作业呢? 学生A:我把它忘在了衬衫里,妈妈已经把它放入洗衣机了。学生B:我没有做,因为我不想让你本已繁重的工作负担再加重。  相似文献   

17.
葛小仙 《江苏教育》2007,(18):41-41
对于计算教学,很多老师都会感叹:计算课没什么好上的,除了算题还是算题,枯燥无味。在平时的听课中我发现:新课程下的许多教师上计算课时过于简单,让学生自主尝试、交流校对后新授就结束,此时学生只是基本会算但不理解算理。听了特级教师王凌二年级“隔位退位减”一课,让我感触很深。王老师在学生会算的情况下仍然继续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我做了一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观摩课。我希望我的学生从这节课中,不仅学到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这一具体的结果,而且能在思想方法上有所收获:不仅能够正确地应用这一公式去求得各式各样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而且能独立地发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很好地理解这一公式的来源。我希望能让我的同行从这节课中.  相似文献   

19.
教学计算连续退位减法2000-538时,考虑到学生刚刚学习了计算403-127,已初步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我就放手让学生试算,再请一位学生板演,并讲解他是怎么算的。一切顺顺当当、风平浪静。接着让学生分析今天学习的2000-538有什么特点。学生小飞第一个发言:"连续退位减法。"学生小纯发表了她的意见:"被减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上都是0。"学生小宇接着说:"这道题像你昨天说的,有三个'穷光蛋'。"(注:前一节课学习计算403-127时,学生形象地将减数个位上的数比喻为"一般人家",  相似文献   

20.
以学生为镜     
王敏洋 《山东教育》2005,(34):14-14
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刚把算式“13-7”写在黑板上,就有不少的同学们大声地喊道:“6!”这一喊,扰乱了我原有的教学设计。我怔了一会儿,转而又一想:既然大部分同学已经会做这类题目了,我何不利用这个机会.让学生走上讲台当小老师.在互相的交流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