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商标是当今语言使用中发展快且炙出的社会用语,并通过多渠道直接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商标的翻译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从东西方文化差异角度,探讨我过进出口商品的名称和商标的翻译.商标的翻译能够有效地传达商标所蕴涵的丰富信息.在商标翻译中,译者应该把握好几个重要的翻译原则以及六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
作为社会术语的商标与经济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目前,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商标及商标的翻译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译者应该对商标翻译投入更多的精力。然而,译者在进行商标翻译时又必须注意许多因素,比如文化差异和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娟 《科教文汇》2010,(34):154-154,173
伪译者借助翻译的名义,进行非原文本和译文的转化。文学翻译体现译者的创造性。本文以文学翻译的创造性为基础,研究伪翻译的创造性,找到文学翻译和伪翻译的共同之处,以阐明伪翻译亦是伪译者一种文学创造性活动。  相似文献   

4.
张洁 《内江科技》2009,30(12):170-170,186
本文从"白象"牌电池的翻译谈起,简单介绍了商标翻译的几种译法。着重论述了商标翻译时译者要考虑消费者的文化联想和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很多译者极力推崇的等效原则在商标翻译中的缺陷,并提出了商标翻译应是一个再创造的艺术过程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概述了商标的功能及其语言特点,从跨文化的视角探讨影响商标汉译的文化差异因素,并指出译者只有充分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在翻译实践的过程中将这些因素考虑其中,才能获得成功的商标翻译,为企业赢得无形的资产和巨大的财富。  相似文献   

7.
王佳  穆志慧  宋秀云 《科教文汇》2010,(17):137-137,145
本文以哲学阐释学为理论基础,从译者的主体性角度研究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现象,并以庞德的《华夏集》为个案详细论证了本文的观点——创造性叛逆不是指译者对原文的任意背离,而是文学翻译中译者实现对原文更深层次忠实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涂宇明 《科技风》2014,(14):227-228
接受理论文学翻译模型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创新,而且在翻译实践活动和译本研究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能用来更好地理解翻译的本质和指导翻译实践活动。本文简介了接受理论文学翻译模型,并从接受美学角度对文学作品的重译,译者的创造性叛逆,译者对目的语读者的关照和翻译的对话性特征这四个概念进行了相应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杨蔚  程谢 《内江科技》2011,32(2):39-39
文学翻译是译者在理解、解释原文基础上的创造性叛逆与读者对译文创造性叛逆的理解和反应的过程现代翻译研究把关注的焦点从原文转移到了译者、接受者和接受环境:本文就分别从以上三个角度来谈创造性叛逆。  相似文献   

10.
孟丽 《科教文汇》2009,(13):231-231
本文从译者主体出发,试论译者是否可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科技翻译译文进行创造性叛逆,并对创造性叛逆“度”的把握及运用适度的创造性叛逆所产生的效果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译者作为一个能动的个体,其主体性贯穿于整个翻译过程。试图论证译者是翻译过程中一个受限制的主体,译者的自由总是变化的而非静止的。因此,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充分体味其自由的界限,在合理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其创造性。  相似文献   

12.
论罗宾逊的“翻译身体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巾 《科教文汇》2012,(19):131-131,166
道格拉斯·罗宾逊是活跃在译界的一位重要翻译理论研究者,他在其著作《译者登场》中提出了"翻译身体学"这一理论,揭示在翻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身体反应,并将其进一步划分为"个人身体学"和"意识形态身体学"两个方面。罗宾逊的"翻译身体学"理论使翻译成为了一个由身体主宰的动态过程,有力地说明了翻译是译者从事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相似文献   

13.
商标是商品质量、规格和特点的标志.作为一种跨文化活动,商标名称英译要求译者不仅熟练掌握两种不同语言.同时熟悉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穿过表层文化挖掘深层文化意蕴,准确有效地传达出商标所蕴含的商品信息.拟从分析文化差异对商标翻译的负面影响及商标翻译应把握的主要策略,探讨了如何准确英译我国出口商品的商标名称,达到促进商品销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王园 《中国科技纵横》2010,(17):92-92,68
本文通过分析翻译理论的两种“极端”一一传统译论和解构主义的翻译观,肯定了本雅明关于译者的主体地位的观点。充分肯定了译者是“创造性叛逆者”的提法,既不贬低也不拔高译者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位于仆人与主宰两极之间的译者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5.
在商品流通中,商标是代表商品的符号。借助商标宣传商品,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已成为各国挖掘国际市场潜力和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商标翻译中,译者应灵活运用翻译美学理论,充分尊重消费者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意识,体现商标的意境美、文化美、音韵美、情感美和简洁美等美学特征,最大限度地实现商标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翻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本文结合英汉翻译实践,就翻译时应注意的几方面问题作了较详细的阐述,目的在于提高译者英汉翻译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李月英 《内江科技》2007,28(12):72-72,45
笔者根据翻译第十九届韩素音翻译大赛英译中部分的亲身经历,结合其中的具体例子,探讨了翻译过程的背景知识、译者的创造性工作及译者对行文逻辑与文笔把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陈丽琼 《科教文汇》2010,(32):127-127,144
根据谢天振对"创造性叛逆"的阐释、丰富和发展,"创造性叛逆"可以理解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在特定文化心理和某种明确的再创作动机的驱使下,通过积极发挥和运用主观能动性.对原作在文字、结构、内容及美学效果等层面进行能动的I阐释和建构而完成的创造性翻译行为.本文试图从解构主义的视角来解释译者的创造性叛逆以及接受者和接受环境的创造性叛逆的必然性,并着重论述创造性叛逆的理论对于翻译工作者从事翻译研究和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王露芳 《科教文汇》2007,(6S):160-161
翻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本文结合英汉翻译实践,就翻译时应注意的几方面问题作了较详细的阐述,目的在于提高译者英汉翻译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和国际贸易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产品和服务的商标在吸引异国的消费者和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商标汉英翻译中,译者应注意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使译文适合目的语消费者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最终达到产品促销的目的。通过分析中西方动物象征意义差异、颜色涵义差异、数字文化差异和词语内涵意义差异等方面的文化差异,这篇文章提出了商标汉英翻译的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