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柏杨先生在他的《丑陋的中国人》(漫画演绎版)一书中称陈晓兰是有尊严的中国人。他写道:"虽然这个世界里,有很多丑陋的人事物,但是在小小的角落里,也有很多默默努力,值得尊重、学习和鼓励的楷模,陈晓兰女士就是其中一个……"柏杨先生希望读者读完陈医生的故事后,也能成为一个勇敢坚定的人。  相似文献   

2.
徐鹏飞 《出版参考》2010,(11):39-40
和华君武先生近30年的忘年交,其中有多少难以忘却的故事。对我来说,他亦师,亦友,更是一位让人敬佩的漫画大家。  相似文献   

3.
10月8日下午,来我区参加第七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会的朱根华先生,应新疆漫画学会、新疆日报“沙枣花”漫画专刊和《新疆新闻界》编辑部的邀请,在新疆日报社为我区部分漫画作者和报刊美术编辑作了一场生动的漫画学术讲座。朱根华先生是《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是我国著名的擅长画国际题材的漫画家。他早在40年代便开始进行漫画艺术创作,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在讲座会上,他根据自身的创作经历和体会,向与会者介绍了漫画艺术的功能和作用。他带来了多年创作的一部分漫画原件,向我区漫画作者畅…  相似文献   

4.
漫画的用典     
漫画创作中使用典故是重要创作手段之一,我们经常可以从漫画作品中看到。 什么是典故?它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典章制度和掌故;二是有出处的历史故事、传说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漫画中使用的典故一般是后者。为什么说,在漫画创作中用典是一个重要手段呢?这与漫画的特点与属性有关。关于漫画的属性,丰子恺先生有一段话说得很精辟,他说:“‘漫画’式样很多,定义不一。简笔的,小型的,单色的,讽刺的,抒情的,描写的,滑稽的……都是漫画的属性。有一于此,即可称为漫画。”漫画的内容比较庞杂,但形式上却要求是“小型的”“简笔的”,这便是一个很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5.
著名作家柏杨在临终前与一位年轻人合作,将他的《丑陋的中国人》改编成一本漫画。值得一提的是,在漫画的最后,柏杨先生写到一个“有尊严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6.
如今,方成先生已经90多岁了。方成一直被誉为中国漫画界的常青树。方成与丁聪和华君武一向并称中国漫画界的三老。方成以独有中国特色的水墨漫画,将中国民间传说和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绘形纸上,比如钟馗、济公、鲁智深、布袋和尚等等侠义之士皆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7.
世象漫画是一种描写世态人情的漫画。作者运用漫画的表现手法,对社会生活,人情世俗表达自己的看法。世象漫画这个名称,一些人可能感到陌生,其实,它早在30年代就已经很盛行了。漫画前辈丰子恺先生就画了许多世象漫画,他的专集就有《儿童相》、《学生相》、《民间相》、《都市相》、《战时相》等多种。叶浅予、陆志库先生的漫画速写也是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特别是市民的生活情景。 世象漫画以反映社会家庭生活为主,在内容题材和表现手法上,可以讽刺,可以歌颂,可以抒情。运用的手法注重反映生活原型,对事物直抒胸怀,一般不…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漫画和其他艺术一样迎来了春天,都在呼唤着艺术的品种、题材、形式和风格的多样化. 当日本长篇故事漫画大量传人我国后,这种漫画形式的确赢得了不少小读者的欢迎,但也搅乱了人们的视野,使成人和孩子误以为动画等于漫画,以为长篇故事漫画就是漫画的全部.  相似文献   

9.
报载,有人告诉漫画家华君武:有的单位上午9时上班,下午3时下班,都成了“九三学社”了,请华君武先生把这个题材画成漫画,讽刺一下。华君武先生说:“这个题材恐怕会引起九三学社同志的误会,以为我在讽刺民主党派。我是共产党员,就不能不多想一想。” 华君武先生的漫画涉猎范围之广有目共睹,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政治身分和作品的政策性。  相似文献   

10.
丰子恺先生于1898年11月9日出生于浙江桐乡的清朝举人家,少时家境贫寒,自幼酷爱美术,在私塾中因奉师命画孔子放大像成功,人称小画家。后受著名艺术家李叔同先生和文学家夏 尊先生的影响,确立了一生从事美术事业的远大志向。五四运动以后,开始了他的漫画创作,成为我国现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家。 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最早出现在以葛饰北斋为首的日本德川时代。而在中国现代,据丰子恺先生回忆:“‘漫画’二字,的确是在我的画上开始用的。他不是我的自称,却是别人代起的……编者定曰《子…  相似文献   

11.
不知什么原因,我第一次看到《爸爸的画》的时候,就立刻和“爸爸的话”联想到一块儿,也许终究是爸爸的话影响自己最深的缘故。《爸爸的画》是我国著名漫画大师丰子恺先生充满了人间情味的漫画及他的两个女儿丰陈宝和丰一吟撰作的漫画趣绎。丰子恺先生以他的画笔表达着思想,在他的女儿来说,他的画应该也可以称之为“爸爸的话”了。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善取人间诸相,尤多儿童题材,其中的大部分,皆是以丰家姐弟为模特儿的。陈宝与一吟先生,在60年沧桑之后,以温馨亲切的文字,朝花夕拾,从头细数儿时旧事,娓娓道来,读之令人心动。《爸爸的画》共四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末出版了第一、第二集,时隔一年整,第三、第四集出版。每集由丰陈宝、丰一吟精选父亲的漫画百幅,又以她  相似文献   

12.
李二保,中国美协会员,中国新闻漫画研究理事,山西漫协副会长。1953年生于山西襄汾,受母亲影响自幼酷爱美术。1982年开始创作漫画,至今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作品几千幅,参加全国美展和漫展及获国内外各类奖50余次。代表作《我的牛》,1999年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科研与成果》2003年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系列漫画《迟钝先生》《牛牛》《办公室的故事》等,分别在工人日报、讽刺与幽默等报刊连载。  相似文献   

13.
古诗词漫画也称古诗新画,是丰子恺先生早期的作品,他的第一本漫画集便是古诗词漫画。古诗新画将古诗的可感形象转化为漫画的可视形象,读此画既可欣赏陶情适性的古诗词,又可以欣赏赏心悦目的绘画,具有了双重的艺术效果。正像叶圣陶先生说的:“以前读这首诗这阕词的时候,心中也曾泛起过一个朦胧的意境,正是子恺的画笔所抓住的。而在他,不是什么朦胧的了,他已经用极其简练的笔墨,把那个意境表现在他的画幅上了。”丰子恺先生在谈  相似文献   

14.
新技术加持下的数字新闻漫画,具有适应社交媒体传播特性、加深受众印象、跨文化构建共通意义空间等传播优势。在讲好中国故事和应对西方传媒挑战的国际传播实践中,通过及时把握国际新闻热点事件、打造多元传播渠道,丰富新闻隐喻信息、升华事件解读,契合“情绪传播”、尊重他者文化等系列传播路径,数字新闻漫画表现出较强的舆论引导潜力。主流媒体应重视数字新闻漫画的国际传播作用,建设数字新闻漫画专业创作团队,丰富其类型、深化其内容、强化其形象,着力提升数字新闻漫画传播效果,为增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5.
十九世纪法国生理学家克洛德.贝尔纳说过“艺术是我,科学是我们。”他的九字金言强调了艺术的个性“我”是艺术的主心骨 作为介于文学与绘画之间的一种艺术一漫画,更要突出一个“我”字“漫画要有我”,窃以为须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要有自己的思想。丰子恺先生说过:“漫画是简笔而注重意义的一种绘画”这个“意义”就是要具有一种思想:漫画家华君武更是直言不讳:“漫画的思想性就是一种政治倾向,中国是这样,外国也是这样。“华老还指出:“齐白石的作品,大家为什么喜欢?因为他有思想。”德国的威廉 布什所以能成为漫画大家,他就是一个“善于捕捉瞬间表情,展示性  相似文献   

16.
《全国新书目》2023,(8):74-75
<正>本书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漫画形式讲述中国故事,通过回望过去、关注当下的创作视角,讲述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赞颂美好生活的和谐安宁,在主题创作中实现了对漫画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的当代性革新。书中挑选了十几个发生在中国的故事,有些轰轰烈烈、荡气回肠,有些则是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小事……而所有的故事凝积到一起,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兴顺和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小中见大     
1963年上海出版的《丰子恺画集》中,丰子恺先生写了五首七言诗“代自序”。第二首是:“泥龙竹马眼前情,琐屑平凡总不论。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这后两句中的“小中见大”和“弦外余音”是作者对他的漫画两个艺术特点的概括。朱自清先生同丰子恺同在春晖中学教书,朱自清教国文,但对漫画也很有兴趣,他曾说:丰子恺的漫画“无论  相似文献   

18.
情深意长     
日本漫画家中村秀利先生常用“一见钟情”这句成语,来表达对中国的特殊感情。他出自书香门第,少年时就课读孔孟文章、李白杜甫诗词,喜琴棋书画,能写一笔好书法为人称道。作为工会活动家,他曾任劳动总同盟广报部长,长期从事文化宣传工作。作为漫画家,他的笔锋触及日本时政,还建立同盟漫画集团,培养工人漫画家。一九八三年率劳动总同盟访华团来我国,访问了工人日报和北京、上海工人文化宫,对职工漫画创作一见钟情,并把这种感情投入到《笑的使者》中日漫画交流中。他在日本策划了《春之笑使——北京上海职工漫画展》、《日中劳动漫画展》。劳动者的  相似文献   

19.
利用古代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构思创作漫画借古鉴今,是很多漫画家常用的表现手法。已故杰出漫画家,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詹同先生就是这方面的高手。他创作的“百鬼斩尽此精独留”就是从钟馗除鬼的故事演变出来的。传说钟馗是驱邪降妖斩鬼的神圣,能斩除一切妖魔鬼怪,是千家万户的保护神,然而这位斩尽百鬼的大英雄却对付不了阿谀奉承的“马屁精”。看了这幅搔痒图令人忍俊不禁,笑后又让人无限深思。  相似文献   

20.
《华盛顿邮报》每期至少刊登近一版的连环漫画。这是八十年代某期漫画版四分之一的面貌。其中有几套著名的连环漫画,它们不仅盛行于美国,也在西欧以至亚非拉美许多报刊上广泛转载。例如《加菲尔德》(CARFIELD)的故事是描绘一只倔犟、自信的小猫,她在生活中总是碰钉子,却活得非常快活。作者是美国著名漫画吉姆·戴维斯(Jim Davis)。他笔下的“加菲尔德”已摄制成动画片,制成深受儿童喜爱的玩具。又例如《花生豆》(PEANUTS),即图中最上方的那一套连环漫画,也是脍炙人口的作品,它生动地讲述了一位聪明、调皮和滑滑稽的小孩童的故事。西方有一些故事生动、情趣健康的连环漫画,早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