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陈昕 《大观周刊》2012,(43):36-37
日本电视剧在中国的传播是研究中日两国跨文化交流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日本电视剧在中国传播历程的分析研究,从社会背景,传播过程,中国电视以及中国受众特别是伴随日本电视剧一起成长"80后"的受容等方面,浅谈日本电视剧的中国之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曾经在日本有过一段婚姻,并留下一个女儿和两个外孙,但孙中山的这段"日本情"以及日本后代的情况并不为大众熟知。日前,由中国历史专家组成的"20世纪中国革命与日本"访日代表团,见到了孙中山的日本外孙宫川东一,他向中国专家们讲述了那段尘封了百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日本流传的两种古抄本《孝子传》,近来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与深入研究。有学者认为:它们的原本可能是在唐代初期传入日本的,其中保存了一些在中国现存古籍中已经佚失的孝子故事内容。它们对了解中国古代孝子思想在日本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这两种《孝子传》的内容与有关研究情况,并通过佚文对中国古代艺术品中的有关内容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国明清以来书目文献在日本有不少收藏,其传入日本时间可分为两个时期,一为清前中期,由商人舶载而来;一为清末民国,日本书店及日本学者从中国购访而来。文章根据对日本公私收藏机构所藏明清以来书目文献的调查结果,介绍日本收藏稀见明清民国中国书目情况,并对日藏书目辨伪存真,简介日藏书目文献情况所反映的书籍流通史。  相似文献   

5.
日本警视厅2月13日称,两名居住在日本的中国恋人沈楠(男)、王宗(女)伪造文件,谎称一个正在服刑的日本男性是两人所生孩子的父亲,欲将孩子申请为日本国籍,事件败露后因“私自伪造、使用文件”等罪名被捕。  相似文献   

6.
缪其浩 《情报学报》2006,25(3):363-368
本文通过对日本建立“中国情报中心”和美国制订“日本技术文献法”期间中国、日本两国不同反应模式的具体分析,探讨了目前我国国家技术竞争情报体系的薄弱环节,并分析了其原因。  相似文献   

7.
金华 《文化遗产》2016,(4):121-127
日韩两国与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与文化的交流史。日韩两国的诸多民间故事深受中国民间故事的影响。日本民间故事虽与中国故事的核心主题和母题有相同之处,但不同于中国原型故事之处亦十分明显,地理位置比日本近于中国的朝鲜民间故事,则与中国民间故事有更多相似之处。拙论以中国的《狗耕田》~1故事为切入点,通过民间故事(日本的《开花爷爷》~2、韩国的《兴夫与孬夫》~3)考察中日韩文化的异同,以及中日韩跨文化传播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受访人: 惠普信息产品集团亚太及日本地区副总裁兼商用系统事业部总经理麦荣良 中国惠普副总裁,信息产品集团工作站业务部总经理桃乐姗 记者:我在Z系列产品全球发布活动上了解到,惠普工作站的前两大市场正好是GDP最高的两个国家——美国和日本。中国的GDP已经是世界第三,请问中国的工作站业务是否有计划达到全球第三大市场?  相似文献   

9.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级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对于这两场巨大的灾难而言,中日媒体都进行了及时有效翔实的报道。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日本媒体对日本地震的报道和中国媒体对汶川地震的报道,比较两个媒体在报道观念、内容、方式及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方面的异同,进而通过观察中日媒体地震新闻报道各自的优劣,为两国媒体在像地震这样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上提供相互见解和参考,使两国媒体在灾难性报道方面能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0.
周烨 《新闻爱好者》2011,(22):30-31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级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对于这两场巨大的灾难而言,中日媒体都进行了及时有效翔实的报道。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日本媒体对日本地震的报道和中国媒体对汶川地震的报道,比较两个媒体在报道观念、内容、方式及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方面的异同,进而通过观察中日媒体地震新闻报道各自的优劣,为两国媒体在像地震这样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上提供相互见解和参考,使两国媒体在灾难性报道方面能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化的今天,在国家与国家间的交往过程中,国家形象是一面旗帜,报纸则是国家形象的塑造者。中国和日本作为邻国,自古以来都是互为重要的国家,但同时也是有着诸多矛盾和羁绊的两个国家。媒体作为公共舆论的代言人,而且日本作为"读报大国",报纸的舆论引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日本国民对中国形象的认知。本文基于文化折扣视角,以《朝日新闻》为例来研究日本报纸在呈现中国形象过程中所存在的文化折扣现象,以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以期有助于我们改进对外传播,改善中国在日本国民中的形象,从而对增进两国关系产生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朱舜水在日本的汉语教育实践活动不仅为日本培养了众多汉学人才,同时也推进了日本的史学研究,对日本社会、文化及其他方面都有比较重大的影响.朱舜水将中国文化系统地传播到日本,不仅加深了两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也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发展,丰富了日本文化的内涵,对于中日两国的文化事业而言,朱舜水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3.
司彦文 《军事记者》2008,(12):19-21
去年11月28日,我国海军“深圳”号导弹驱逐舰抵达日本东京访问。这是自1886年和1891年北洋舰队两次访问日本后的100多年来,中国军舰第一次到访日本,更是新中国人民海军军舰首次对日本进行友好访问。我作为军事记者,先期飞抵东京,全程采访这次出访活动。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眼中的日本和日本人———中国公众对日印象的调查分析报告□喻国明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有过两千年密切的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人民间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只是到了近代,由于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才使两国的关系蒙上了阴影。战后,经过两国人民的长期努力,终...  相似文献   

15.
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参观了松下电器电视机事业部.邓小平对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一下贡献吧!之后,松下幸之助1979、1980年两次访问中国,具体商讨了合作模式.1981年,松下电器正式进入中国,开始在中国生产制造显像管,松下成为第一个进入中国市场的日本企业.  相似文献   

16.
1938年5月19日,中国飞行员驾驶装有100多万张传单的两架马丁B-10B型轰炸机,飞越东海远征日本本土进行"人道远征"空袭,对侵略中国的日本军国主义发出警告.日本有史以来第一次被外国飞机空袭.  相似文献   

17.
应日本企业史料协议会的邀请,以中国档案学会理事长沈正乐为团长,深圳市档案学会理事长、深圳市档案局副局长李国庆为副团长的中国档案学会代表团一行14人,于2000年3月29日至4月7日赴日本出席了中日企业档案学术交流会,并在东京、大阪等地参观访问。中国档案学会自1993年与日本企业史料协议会正式签订《中日企业档案、企业史料学术交流协议书》以来,已进行了7次档案学术交流。中国档案学会代表团这次访日受到日本企业史料协议会的热情欢迎和接待。3月31日下午,中日两国企业档案学术交流会在日本东京厚生会馆举行。中国访…  相似文献   

18.
日本近代中国学界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无论就其组织规模,还是研究成果都是世界各国所仅见的。但是,我国学术界对于日本的这种研究势态并不十分了解。为了充分利用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加强中日两国文化的合作与交流,一九七七年十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科学研究所第一研究室约请北京大学严绍璗同志编撰《日本的中国学家》一书。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该书现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付排,预计明年第一季度即可出书。《日本的中国学家》一书,从一千五百余种日本学者研究中国文化的专  相似文献   

19.
书讯     
《100个理由:给日本也给中国》 胡平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 年9月出版/定价:28元 本书全面展现了中国和日 本这两个在文化和地缘上相亲 相近的国家长达千年的交往历 史、现状及未来的走向,并从文 化的角度分析了众多历史表象 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全面揭示 了日本文化的复杂面貌。胡平 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了近代以 来中国落后于日本、甚至被日 本侵略的深刻原因,以及至今 日本仍对其侵华的历史事实闪 烁其辞的深刻原因。作者认为, 在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上,中国 和日本都必须跨过对方这道门 槛,所以“中国能找到100个理 由谴责日本,中国更能找到100 个理由与日本和平相处”。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英、法、俄)力求中国对德奥宣战,将中国领海和港口内的德国船舰加以拘留,然后交与协约国。但当时的日本宣扬中国威胁论.袁世凯曾两次试图参战、均遭日本反对而不得不放弃参战的正当权利。日本不愿让中国因参战而强大。它假仁假义地说道,它有责任使中国4万万人免于战祸.发展经济才能使中国强大。当英法两国人力为战争消耗殆尽之时,它们不顾德国的抗议,开始招募10万以上的华工从事军工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