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那么,教育就不能称其为教育.只有美好、充盈的灵魂才能唤醒另一个灵魂.正如叶澜所说:"不实现教师的精神解放,不激活教师精神生命的活力,就不可能有真实意义的、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的转型".因此,我们要从生命的角度去审视教师成长,引导教师实现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2.
论三重生命之教育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的实质是一个不断提高个体生命质量,实现个体生命价值的过程。人的生命是由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构成的三重具体完整的生命存在。依据这三重生命的特性,赋予以下教育意蕴:确保生命的自然天性———尊重生命,体育为先;实现生命与教育的共生长———德、智、美育之统一;社会生命回归生命价值———个体社会化、"共在"状态、生存教育;最终实现生命品性之完满张扬。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内涵储备是指根据课程要求,针对教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教师在专业技能、精神意志、生命存在等方面的进步和完善,既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同时也使教师在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丰富自己的精神、获得生命的幸福,从而成为诗意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物教学》2019,(16):5-10
生命教育包含自然生命教育、社会生命教育及精神生命教育三个维度。生命教育是生命与生命对话的过程,是教师面向学生进行有关自然、社会、精神三个层面的教育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引下认识自然生命本质,感受社会生命内涵,提升精神生命价值的过程,这就是"生命对话"。对于生物学教育而言,无论对象还是内容都是自然生命本身,生物学教育是始于人与自然生命的对话,这种"求真"的过程就是"对话生命"。由此可见,生命教育与生物学教育是包含关系,生命教育包含生物学教育。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内涵储备是指根据课程要求,针对教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教师在专业技能、精神意志、生命存在等方面的进步和完善,既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同时也使教师在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丰富自己的精神、获得生命的幸福,成为诗意的存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从知识与技能、精神与意志、生命与存在三个层面详细阐述了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内涵储备的价值取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海德格尔"向死而生"的思想立足于现象学视角,深入阐释了死亡与存在的关系,启发教师重视生命教育中生死哲学的理论基础,深入挖掘兼顾生死主题的教育目标,注重生命教育内容选择的整体性、适宜性及生活化,关注幼儿教师在生命教育教学中角色的特殊性及"宽容"的师幼关系的建构,为师幼生命个体价值追寻及终身幸福奠定基础,进而促进全人类实现诗意的栖居。  相似文献   

7.
人是情感动物,其生命发展是自然生命与精神生命和谐统一的活动。诗意情感具有赋予自然以平等的情怀、赋予人类社会以审美的观照、赋予自我生命成长以积极的动力等教育价值。语文教学在强化理性精神培育的同时也要熏陶学生的诗意情感。其熏陶的策略在于:营造诗意情感场,滋润学生的心田;设置诗意情境,复活学生的新感性;多元主体真诚对话,触摸字里行间的涟漪。  相似文献   

8.
人的存在具有一种禀赋价值自主与教化自觉的"存在逻辑",即,人的存在与价值教育之间具有某种内在的、本体性关联:价值教育因人的存在而发生,人的存在随价值教化得以生长与扩展。人的存在的自觉性、多维性与未成性,使得价值教育得以扬弃人的自然生命、个体生命,实现朝向文化生命、历史生命的超越。奠基于人的存在的"价值本性",价值教育获得了一种内在的确然性基础,人的存在也因与价值教育的相因互成,展现出特有的自我选择、自我教化和自我提升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9.
从"素质关怀"到"生命关怀"——教师教育的伦理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关乎人的生命的活动.教师教育是关乎教师生命并致力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师教育应内在地关注置身其中的教师之作为"人"的生命属性与价值追求.实现教师人生意义与生命价值的提升,是教师教育的终极价值与根本旨归.从伦理学的视角审视教师教育的伦理精神和伦理特质,探明教师教育的生命向度,寻回教师教育的生命意义,实现教师教育从"素质关怀"到"生命关怀"的超越,使教师教育成为富于人文关怀并有益于教师幸福人生的伦理实践,是教师教育走向纵深发展之必然.  相似文献   

10.
在一定意义上,尼采的生命哲学观与其教育观是同构的,其肯定生命的"酒神精神"、求取生命强力的"权力意志"、破除传统文化价值幻象的"重估一切价值"以及人类价值理想诗意吟唱的审美意象——"超人"在阐释学意义上富含生动的教育思想意蕴。简言之,就是教育要肯定生命的自然性、现世性和艺术审美性,以"求强力"的生命意志来创造和判定生命的教育价值,把培育"超人"作为实现生命不断超越的教育目的指向。  相似文献   

11.
营造富有“诗意”的课堂氛围,是教师教学的追求,是语文本真的回归。充满诗意的课堂,不仅能彰显教师厚重的文化底蕴,还能引领学生品味语言,感悟语言。“语文应该闪耀着一种诗性的光辉,一种浪漫的情怀,一种自由的精神,一种高贵的灵魂,一种抒写生命、寄托生命、实现生命自身的尊严和价值的感性存在。”如何引导学生在优美的文字中行走,在诗意的教学氛围中浸润,教师从踏上讲台后的举手投足就已“入戏”。  相似文献   

12.
王建成 《考试周刊》2014,(77):161-161
真正赋予生命意义的是教师的精神状态。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精神存在。由思想、信仰、使命而获得生命的力量与尊严、激情与诗意、欢乐与幸福的精神存在。教师的精神生活包括:理想与信仰、激情与诗意、爱与宽容、生命与关怀。  相似文献   

13.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教育的过程,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底子的过程。诗意语文,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精神家园。"要成就诗意的语文课堂,必须要靠大批的诗意语文教师的执著追求和艰辛努力。笔者认为,至少要实施以下策略:一、广泛阅读,成就诗意语文教师的根本  相似文献   

14.
教师生命是教师个体生命和职业生命的结合。教师完整的生命由自然生命、价值生命、智慧生命、超越生命四部分组成。教师生命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哲学,教育哲学爱护教师的“自然生命”;指引教师的“价值生命”;启迪教师的“智慧生命”;提升教师的“超越生命”。为此,教师教育哲学的构造应加强师范生的道德陶冶和专业精神培养;重塑在职教师形象,实现教师角色转变;建立一体化教师教育哲学体制,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的教育哲学在促进教师“生命”健康成长中得以不断完善,教师生命在教育哲学阳光普照下茁壮地成长。  相似文献   

15.
正如果每一次习作,都和学生进行着诗意的旅程,你会惊奇地发现,习作教学原来是那样可爱,那样精彩!教师应该创设充满活力的习作课堂,唤醒儿童诗意的眼睛,焕发儿童美好的心灵世界,让生命在习作这片沃土上诗意成长。一、回归自然,擦亮儿童尘封的"天使之眼"儿童习作是生命本真的表达和交流,当然更要同归自然,方能达到"诗意地栖居"的要求。请看一位低年级  相似文献   

16.
一 教育的职分就在于诱导人的价值自觉,把握好多维度的价值问的张力以陶冶人的生命[1].凭着这一职分,教育过程理应生命化,关照生命的完整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善待生命的自主性;教育理应着力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教育应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让生命在教育中诗意地栖居"[2].  相似文献   

17.
丁钢 《现代教学》2013,(10):79-79
人的生命可以分为生物性生命、精神性生命和价值性生命。生物性生命是人作为“自然之子”所具有的与其他生物没有差异的生理性存在,是精神性生命和价值性生命存在的物质基础。精神性生命是人创造的“第二自然”,是人超越动物的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价值性生命是人对生命终极目标的追问,是对“为何而活着”的无限探寻。人不能只是停留在生物性和精神性存在上,更应该追求价值的实现。只有在追寻自身价值的历程中,人的生命才能感受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与幸福,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惬意。教学是一种价值活动,作为教学中的主体之一,教师通过智力劳动来实现自身价值,不仅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也为自身的专业发展铺就道路。有效教学只有立足于人的生命价值,彰显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才能够从根本上体现教学“人为”的活动特征和“为人”的本质追求。  相似文献   

18.
<正>当下,很多人认为学校管理的目的是让师生能够听领导的话,做事守规范,认真工作和学习,形成良好的"校风"。而我认为学校管理的核心价值取向应是"让师生更好地成长"。人的生命成长包含物质生命的成长和精神生命的成长。无论是物质生命的成长还是精神生命的成长都有一个重要特征——自然成长。这种"自然成长"包括两层意思:其一,在"自然"状态下,没有进行教育而无意识的生长;其二,在教育状态下,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的一种有序生长。应该说,第二种意义才是教育和管理追  相似文献   

19.
一教育的职分就在于诱导人的价值自觉,把握好多维度的价值间的张力以陶冶人的生命[1]。凭着这一职分,教育过程理应生命化,关照生命的完整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善待生命的自主性;教育理应着力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教育应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让生命在教育中诗意地栖居”[2]。  相似文献   

20.
一、生命教育内涵的解读 狭义的生命教育指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则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即包括对生命的关注,又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①在媒体大量报道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漠视生命的事实面前,教育界的理论工作者呼吁实施生命教育,以期通过生命教育表达对生命状态的关注,使学生体验和感悟生命的意义,进而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就不能忽视教师.教师与学生是教育活动中两个互为依存又各自独立的矛盾统一体,他们都生活在教育的"生命场"中.要想获得各自生命的全面而和谐、自由而充分、独特而创新的发展,必须依赖教育活动中两个生命主体间的交往和互动、理解和支持.依赖对教育活动中两个生命主体关注的对等性.教育要关注学生生命,关注学生生命的教育必须由教师来承担.因此,笔者认为,生命教育的生命是一个双重存在,即具有本原的自然生命,又具有超自然的价值生命,是二者的天然融合;这里的生命不仅包含学生的生命,也应包含教师的生命.为更好实现学生对生命的珍爱及生命价值的提升,生命教育在大力提倡关注学生生命时,也不能忽视对教师生命的关注.关注教师,就应从多个角度进行考察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