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宋词人辛弃疾,人们往往只注重研完他的政治抒情词的内容、风格、技巧,而对其乡村田园词,却论及者极少,而这类词恰恰是辛弃疾第一次以与众不同的艺术手法熔恬淡之气、清丽之质、深沉之蕴、飞动之势于一炉,摧刚为柔、柔中有刚,展示了辛弃疾乡村田园词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
辛弃疾的山水田园词思想内容丰富,意义深远,寄托着他的社会理想,抒发了他爱国爱民的思想感情。否定其思想意义的观点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3.
辛弃疾闲居江西农村时所创作的田园词,以多彩的画笔描绘农村风光,咏赞壮丽河山,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推动了南宋前期词风的变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我认为对辛弃疾的田园词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我试从其田园词创作的一个角度探讨其田园词的绘画美。  相似文献   

4.
作为南宋词史上的丰碑人物,辛弃疾的词在词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着重从英雄之词、失意之词、怨忿之词、田园之词的角度,论述辛词的思想内蕴。  相似文献   

5.
辛弃疾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隐逸词,这些词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具有非常强的艺术张力。在他的这些词里,我们看到一个英雄的辛弃疾和隐士的辛弃疾彼此交战力求超脱的形象,悲慨、苍凉底色下的超旷放达是他隐逸词的主体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6.
辛弃疾的乡村田园词,用短歌的形式描写乡村的闲居生活,描摹乡村的景色,反映乡村的习俗,为我们勾画出一幅幽美的乡村风景画,一幕幕农家质朴恬淡的生活场景,清晰地展现了其乡村田园词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苏轼和辛弃疾的农村词,是农村风光和田园劳动的赞歌,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详细分析了苏、辛以农村生活入词的生活基础和思想原因.并指出,以农村题材入词,除苏、辛外,在唐宋文人词中尚不曾见,这反映了这两位词人在词的创作上的革新精神.  相似文献   

8.
辛弃疾扩大了咏史词的题材和内容,将怀古、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融为一体,以文入词,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辛弃疾咏史词主要表现他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忧虑,或是渴望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的壮志,或是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慨。辛弃疾咏史词的主题和创作艺术均为后世词人所继承,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9.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写了大量山水田园词,其创造意象手法多样,精妙奇特,不论是写景状物,还是信手用典,都了无凿痕,使人们在咏叹自然风光之美时,更惊叹其思索之深、人格之美,体现了高超的艺术造诣.  相似文献   

10.
在众多词家中,辛弃疾之词处处凸现着一种不肯屈服于现实环境的狂放精神.具体可以表现为愤世嫉俗、傲立于世、嘲讽时世三个方面.从本质上来看,这种狂放精神就是一种进取精神,它的核心是对于不合理的传统以及现状的抗争与批判.  相似文献   

11.
辛弃疾是南宋杰出的词人。他继承了苏轼的传统,进一步把词从伤离送别、儿女闲情的藩篱中解放出来,表现了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他也力求创新,力求突破,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弃疾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翠刻红之外,屹然别立一宗,  相似文献   

12.
陈健 《茂名学院学报》2009,19(5):60-62,65
辛弃疾的俳谐词,寓庄于谐,以其思想内容的深刻丰富,表现出作者独特的个性气质、博大的精神世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辛弃疾作俳谐词,发挥了与诗文同等的社会功效,极大地提高了俳谐词的品位,使俳谐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辛弃疾是名的豪放派词人,而他的婉约词同他的豪放词一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辛词的婉约。是“以气入词”,一如他的豪放词有深度,有力度;豪放和含蓄两大风格的交融,是其最大特色。辛弃疾婉约词提高和深化了婉约词的格调境界,丰富了婉约词的风格物色。研究辛弃疾婉约词的内容题材对研究其词的成就会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4.
辛弃疾的“词界革新”虽然对于拓展调的内容、丰富词的艺术手法、增强词的表现力等起了一定积极作用,但这却是以削弱乃至消亡词的“合乐性”这一基本特征为代价的。对辛弃疾的“词界革新”的评价应实事求是,无须任意拔高。  相似文献   

15.
略论稼轩谐谑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辛弃疾是宋代现存词作最多的一家,其词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然而前人于其词风多注意到“悲歌慷慨”与“委婉清丽”两种,至于其诙谐戏谑一类的作品则很少留意。章从辛弃疾谐谑词的内容入手,对其谐谑词作进行了简单的归纳,并对其特点与成因给予初步的分析:认为稼轩谐谑词具有幽默诙谐,谑而不虐;寓庄于谐,笑中含悲,精心用典,不拘一格,以为词,俚俗并用的特点,稼轩的传奇经历,悲剧命运与独特性格是其谐谑词的直接成因。  相似文献   

16.
论辛弃疾词的艺术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并有所发展,进一步扩大了词的题材,善于陶铸经史子集语言,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与语言技巧,形成了以豪放为主又兼有沉郁悲壮、婉约含蓄、缠绵妩媚、闲雅祥和、清丽飘逸的多姿多彩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幽默,一直存在于中国古代文学中。辛弃疾词的幽默,既是对词这种特殊诗体创作艺术的另类展示,也是其独特的士人处世态度的表现。幽默,是辛弃疾悲情人生的自我心理调节;是辛弃疾人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对历代文人“玩世”精神传统的发展;幽默离不开宋代“以俗为雅”审美世风的濡染;是辛弃疾的“智慧之一刀”。  相似文献   

18.
旷达词多层面、多角度地抒发了辛弃疾达观洒脱、开朗自适的情怀,展现出潇洒飘逸、疏淡自然、幽默诙谐的美学特色。旷达词既有老庄哲学思想的影响,也是辛弃疾心灵的愿望同客观现实相撞击的结果,还有辛弃疾个人性格因素的渗入,是特定社会背景下的正常健康的心理需求,它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表现了词人复杂丰富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9.
辛弃疾的爱国抗战词篇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高度评价,但是他的20多首反映农村生活、描摹农村景物的农村词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这些词语言清新、风格质朴,并且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倍受后人称赞,在词坛上别树一帜。辛弃疾的农村词内容丰富,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农村图画,成功塑造了农民的美好形象。而且他的农村词有着独特的章法结构,在语言上打破了诗和词的界限,形成了别具魅力的风格特色,展现了一个清新的世界。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附录部分推荐了40首必学诗词,其中辛弃疾的词有3首。辛弃疾的词充满豪情万丈的爱国主义英雄气概,教学中教师可将辛弃疾的必学诗词与另外两首词组成群文阅读,引导学生进行品鉴、探源,深刻感悟辛弃疾词作的爱国主义情怀,探寻英雄之志的源头,为学生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