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分别对西北和西南地区、华北和东北地区、华东与华中地区以及华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体育活动进行了整理与分析;探讨了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体育的今后发展趋势,为进一步保护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体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乌江流经云南、贵州、湖北、重庆等4省市,流域内生活着以苗、布依、仡佬、土家、彝为代表的30多个少数民族。文章研究了乌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民俗审美心理的发生过程,通过将乌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民俗划分为人的民俗、美的民俗、自然的民俗三个层次,深入探讨了民俗审美文化心理在乌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中的作用机制和运行模式,为进一步揭示民俗美学的作用规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承载着民族记忆和情感,是传达民族文化底蕴的重要体现。本文分析了黔东南传统节日的复兴意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相应的复兴策略,以期更好地促进传统民俗文化的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4.
汉民族传统节日蕴含深厚的生命教育资源,挖掘其中的生命教育内涵,通过文本涉及的节日内容进行或多或少的生命教育渗透,通过汉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专题讲座进行系统的生命内涵解析,通过汉民族传统节日与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对比进行双向或多向的生命教育,以此引导少数民族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生命实践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当代社会经济的巨大转变,使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普遍遭遇了困境。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传承文化的作用,需要完整的法律保护。因此应当通过各效力层次的法律文件,规定可行的保护措施。运用政府规章把少数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规定为法定假日,是一种便捷有效的法律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6.
拉祜族传统节日文化特点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拉枯族传统节日与宗教有不解之缘、与社会生产劳动密切相关、与民间习俗相互交融。拉枯族传统节日文化与其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一样,经过提炼与扬弃,其精华将上升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是旅游开发的民俗资源,也是民族文化延续重要载体.若能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不仅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且还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文章以台江姊妹节为例,深入探讨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呼伦贝尔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研究出发,主要针对呼伦贝尔地区的蒙古族、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这四个少数民族按着民族、节日名称、时间、仪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比,从而提取出设计呼伦贝尔旅游纪念品的元素,为开发设计呼伦贝尔的旅游纪念品提供社会生活依据和素材支撑。  相似文献   

9.
《神州学人》2011,(10):20-20
9月3日,中国留埃少数民族留学生运动会在埃及艾因·夏姆斯人学体育场举行,共同庆祝穆斯林传统节日开斋节。  相似文献   

10.
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苗族的跳花节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国家建设、区域发展、个人成长三个方面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重要意义。通过对丽水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深入访谈和现实观察,梳理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从提升思政课效果,拓展新媒体教育功能,创新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利用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平台和优化第二课堂设计等方面提出加强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少数民族文化中,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探讨彝族支系俐侎人特有的"桑沼哩"节,分析该节日开发对民族发展的作用,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对促进民族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青柠 《素质教育博览》2010,(1):14-16,45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丰富多彩的文化,也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节日。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几个少数民族的节日。  相似文献   

14.
<正>节日是一种寓意深刻的民俗文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节日之多,难以计数。除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重大的传统节日外,各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形成了独特的民族习俗。四季之始,万物复苏,在明媚的春光里,丰富多彩、特色各异的民族节日相继上演,各族人民在灿烂优秀的民族节日文化中充实着现实生活,也充盈着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5.
我国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危机,其民族文化因素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少数民族公民身份与公民文化的缺位、政治权利诉求文化的缺失、少数民族文化的弱势性、少数民族文化差异引发的文化冲突增加、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转型滞后于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所导致。增进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强化民族文化治理,需要加强中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地位,加快民族地区现代化大生产发展,促进民族信仰文化与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相适应,强化国家教育在国家认同中的基础作用、推进教育均等化和少数民族人民教育平等权的实现,坚持科学保护、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与全面推广通用语言文字相结合,坚持弘扬民族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精神与加强共同节日文化要求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出现了一批少数民族现代节日。云南省普洱市作为哈尼族主要聚居地之一,目前出现哈尼族传统节日式微,现代节日蓬勃兴起的现状。文章就在节日举办地对节日起源、发展和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试图通过总结普洱市两个哈尼族现代节日所具有的一些共同运作模式,进而来窥探少数民族现代节日的一般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7.
王军艳 《考试周刊》2011,(13):48-48
本文通过对印度传统节日洒红节和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傣族泼水节之间的对比,发现两者虽然通过用不同的形式庆祝新年,但是都表达了对生命生活的热爱、对性的崇拜,并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性压抑后的充分释放。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濒危文化生存现状依然严峻,就楚雄彝族自治州来说,由政府主导,蓬勃开展的乡村节庆文化旅游,已成为彝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的特色亮点;但由于全面追求乡村旅游品牌的打造,彝族传统文化的稳定性、完整性、延续性受到了全面冲击.对此,作者通过参与葫芦笙节的策划及其对节庆的筹备和举办,进行了全程追踪调查,民族传统节日的现代变迁已不可避免,传统节日在现代生活中文化要素的适时选择与定位传承是此文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多民族国家,在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形式多样的传统节日文化。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确立了一套国家公共节日体系。传统节目、现代公共节日、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民族节日和部分地域性节日,共同构成了我国节日文化的当代形态。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是传承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主体。了解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的现状,思索高校在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上的举措,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浙江横店影视学院大学生在法定传统节日的过节现状为个案,分析了大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并尝试从高校如何引导大学生传承传统节日的内涵与责任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