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精神分析心理学探究人类文化和行为的前意识或潜意识,为宣泄而创作是精神分析学对作家行为的一种解释。从精神分析角度来看,安妮宝贝的作品中所表达的死亡和告别、叛逆和冷漠,是包括安妮宝贝本人在内的城市边缘大众生活经历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网络成瘾症或称网络病态使用,已越来越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如何科学的认识这种社会现象,精神病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本文试用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症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3.
林白是当今文坛从事私人化写作的女性作家代表之一。本文通过对林白的小说《一个人的战争》的文本分析,从精神分析批评的角度,历时性地揭示了这篇小说的语义特征,即寻绎林多米的自恋型人格与童年期生活经验的内在关联,并分析了这种固执的自恋型人格对她童年期以后的生活或内隐或外显的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的散文反映出的存在主义的实存状态观,即人的存在在本源性意义上的虚无,以及由此而来的那种根本性的荒诞、焦虑、孤独和绝望,成为张爱玲基本的人生观和她着重表现的存在体验。这种虚无主义的哲学意识存在于张爱玲作品中的原因,首先在于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其次从张爱玲个人经历的角度来分析,要归因于她的“身世之感”。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中的著名的女性作家,她以独有的女性角度叙说伤感而绸缪的爱情故事。她以女性敏感的思维,解构了当代物质时代的撞击下,人们对于浪漫爱情的幻想。本文从三个层面解析张爱玲作品中的独特美感。  相似文献   

6.
通过迪奥的一则广告学习条件反射在广告中的应用,并从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角度进一步解读这则广告。  相似文献   

7.
胡娟 《职大学报》2005,(1):68-69
本文从辞格的角度分析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并在《传奇》所采用的众多辞格中找出其最普遍、最独特的辞格方式,即摹色、比喻、象征,以此来感受《传奇》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8.
从张爱玲对人生的认识、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她世俗理想的内容几方面,分析了张爱玲价值观的优劣,并论述了其价值观对重建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著名女作家张爱玲在1934年成名于沦陷区上海,创造了融中国古典小说、西方现代派小说于一炉的新小说文体。她以特有的女性视角和独特的语言风格挖掘出人性深处的脆弱黯淡,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自身的情感。本文拟从语言风格的角度探讨张爱玲小说的抒情本质,即从其华美、新奇的特色语言中窥探她作为创作主体的情感表达、情感投射和情感表现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论《秧歌》     
《秧歌》是张爱玲的一部重要作品,海内外对它的评价截然不同,本文力图把这部小说放到后期张爱玲创作努力寻找个人与现实的契合点的背景上分析,张爱玲在这篇小说中以她的眼光描写了“饥饿”现象和生活中的“虚假性”,而这部作品自身的虚假性却在于小说情节的构成,主要在于小说结尾的处理.《秧歌》虽然有政治环境时作家的影响这一因素,但又不能完全从政治立场的角度来评价它.这部小说基本上还是从人性的立场,从关注平凡人生的立场来创作的.她用一贯的“参差的对照”手法描写了农民的形象.作家在和现实保持距离的同时,又偏离了自己的基本立场,使这部小说呈现出复杂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