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列艺术设计的任务”,似乎凡是在博物馆工作的人都了解,可是至今在博物馆界中还确有一些人对此不甚明确,他们仍然认为陈列艺术设计只不过是写写字、摆摆展品而已,充其量就是搞搞展览陈列的美化工作。艺术设计师之所以常被俗称为“美工”,也许就和这个原因有关。顾名思意,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美工就是搞美化的工作。若是这个含义,恐怕对陈列艺术设计任务的理解就太片面了。其实,艺术设计师是负责  相似文献   

2.
陈列设计不应当只限于展室当中,应当把思路扩展到博物馆室内外整个环境区中考虑,这才是总体设计的思想。本文以“蒲松龄纪念馆”为例,论述了环境设计在纪念性博物馆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并提出从心理学原理和从美学角度出发搞好环境设计。作者最后提出应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正确处理好环境设计中复原景观和改造性景观的关系。这些原则对围绕陈列的各方面工作来说都不失为有启示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彩云 《中国博物馆》2000,(4):13-14,19
随着博物馆总体设计工作内涵的拓展,陈列设计所研究的对象已不应单单围绕着展品组合、场地分割等来进行,而应扩大到对整个展出环境的布置以及展室整体意境的创意,甚至对整个对外开放的环境进行设计。天津自然博物馆的总体设计正是在这一原则下进行的。  一、观众群的定位任何陈列展览所面临的第一问题就是把观众对象定位在怎样一个观众群体上。不做好这一定位,我们的陈列展览就是无的放矢,所有工作也会事倍功半,劳而无当。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局限性,博物馆陈列展览也是如此。专家学者对陈列内容和形式要求的水准绝难和一般观众相同,成年人和…  相似文献   

4.
1997年全国博物馆陈列评比中,延安革命纪念馆荣获由国家文物局颁发的“1997年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提名奖。笔者作为该陈列形式的总体设计,不揣浅陋,专就陈列空间设计作一些理论上的探讨。博物馆、纪念馆等展示环境的空间设计是整个展示活动设计的大前提。要在一定的空间环境中组成具有一定序列和艺术形象的直观展示形式,确保观众以一种合理、有效的方式在流动的过程中,接受特定的信息,展示环境空间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它实质上是一个人为环境的创造;是一门空间与场地的规划艺术,是在人与物之间创造一个彼此交流的中介,它可…  相似文献   

5.
陈列艺术中有许多规律性的东西同其他艺术是相通的,这里作一点借鉴、谈一点思考  一、静态与动态陈列艺术首先是空间艺术,时间艺术的融进丰富了陈列语言和表现力,但作为历史类博物馆的基本陈列语言究竟是以静态为主还是动态为主,这是我们在设计定位时首先要考虑的。我们知道,传统的文物陈列是属于静态陈列,现代陈列加强了视觉上动态的冲击力,由于展览种类的区别,观众的参与使得一些博物馆明显加强了动态的陈列,利用演示和动作,声像和光电的律动来加强展示环境的丰富变化和引吸力。因此可以说博物馆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时间和空间艺…  相似文献   

6.
陈列展览是实现博物馆社会功能的主要方式。博物馆每组织一次陈列都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从制定展览方案或设想、组建展览筹备机构、制定大纲、征集调查展览资料、总体设计到施工制作等等,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又从复杂到简炼这一“否定之否定”的质变过程。实践证明,每一个成功的展览,  相似文献   

7.
陈列语言是博物馆中,包括博物馆工作人员、观众在内的"人"和所有"物"之间沟通交流的中间媒介。它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感官性媒介要素的组合中达到信息传播的目的。这些要素以非言语性的材料为主,透过整合、比较、互补、拆解等组合形式,从不同的形态、时空范围和感官功能提供观众理解展品的情境。本文通过对陈列语言要素构成和组合形式的探究来解析陈列语言的内部结构,以及其与陈列策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作为审美、历史、文化现象思考的博物馆陈列一、博物馆陈列的“分离”功能。所谓“分离”,即:实现一种生活环境与艺术欣赏环境的划分与引渡。英国美术评论家克莱夫·贝尔在其著作《艺术》中有一段话:“艺术把我们从人的活动的世界带到了一个审美的狂热世界。一时我们脱离了人的趣味;我们的期待和回忆被抑制了。我们被高抬到超出生活之流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  相似文献   

9.
在自然史陈列、人类学陈列及动植物陈列等方面,有"戏剧式展示"的提法,而"戏剧式展示"的核心对于博物馆展示来讲就是假定性。文章以实践案例分析了自然类博物馆的假定性展示手法,探讨了展示物件的时空环境表达以及理性地认识艺术语言、人文概念对于博物馆展陈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皇宫遗址性博物馆,由于它特殊的历史地位与艺术价值而有别于其它各种类型的博物馆,现今各国皇宫博物馆陈列展示的情况各有所不同。欧洲一些国家的皇宫遗址性博物馆一般把历史文物、人物传记性绘画与宗教性壁画相结合,如法国凡尔赛宫、比利时皇宫、俄罗斯冬宫;美洲一些国家的皇宫遗址性博物馆主要是以其建筑功能与陈列相结合为主;而亚洲皇宫遗址性博物馆各国的情况也不尽一致,如泰国的大王宫主要以历史文物陈列为主要内容,而中国的皇宫遗址性博物馆(北京故宫、沈阳故宫)由于其宫殿建筑的布局、结构、功能与其它国家有所不同,其文物…  相似文献   

11.
博物馆陈列作为具有确定独立性和完整性的客观存在,在体现博物馆组织性质和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陈列是博物馆工作者主动创造活动的结果,博物馆工作者对陈列性质、特性和功能的认识,籽深刻影响陈列的内容结构和表达样式,影响陈列与观众的关系。当前,中国博物馆工作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观众的素质和需求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2.
艾晶  李晨 《中国博物馆》2012,(2):112-116
为了加强博物馆陈列艺术的学科建设,促进博物馆陈列展览水平不断提升,2012年3月,本刊编辑部委托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艾晶和编辑李晨,拜访了我国博物馆陈列艺术著名专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周士琦先生。周先生1951年毕业于原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1955年就从事博物馆陈列设计工作,曾参与中国革命史陈列、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展览、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科学技术成果展等大型展览设计,1984年担任中国博物馆协会陈列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1992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奖励,1998、1999、2009、2011年先后担任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的评委,2009年被国家发改委特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的艺术顾问。作者是周先生的门生,此次拜访,向周先生了解中国博物馆陈列艺术学科的发展情况,同时就当前博物馆陈列行业的一些热点问题,与周先生进行学术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新时期对博物馆特别是民族民俗博物馆的要求,探讨了民族民俗文物陈列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并由此探讨了民族民俗文物陈列所具有的特点:1.陈列环境应具有浓厚的民族民俗文化氛围,并体现民族民俗文化的特有个性;2.陈列内容应科学、真实、可靠,并具有代表性;3.陈列形式应多样化和艺术性.应充分表现多姿多彩的各民族文化艺术;4.观众的广泛参与性。在探讨民族民俗文物陈列特点的基础上。还分析了塑造民族民俗文物陈列完美形象的种种办法和途径.这些办法和途径有:1.明确陈列指导思想;2.“以人为本”,认真调查观众需求;3.要有一批强有力的陈列设计人员队伍和能保证到位的专项资金;4.要有完善的服务功能;5.加强与观众的心灵沟通。全文按照上述思路分析研究,着重体现了“创新”二字,即:民族民俗文物陈列要创新、博物馆思想要创新、市场观念要创新等等。  相似文献   

14.
博物馆陈列艺术是设计者情感的表达,好的陈列方式可以充分传递出设计者的思想感情,发挥博物馆的宣传教育作用和艺术感召力。柏林的犹太人博物馆和国内的三星堆博物馆是成功体现设计方思想且拥有优秀陈列语言的典型。  相似文献   

15.
一、博物馆和纪念馆陈列的特殊性博物馆和纪念馆陈列是展览展示艺术中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陈列形式是根据历史文物、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艺术和技术的表现手段达到完整、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陈列内容和历史事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论陈列色彩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彩是一门艺术,一门感受性艺术。在博物馆陈列中,色彩有着独具魅力的创造,是陈列艺术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陈列色彩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陈列的艺术效果和观众的情绪。因此,作为陈列艺术设计者来说,研究好色彩学的基本原理和美的色彩配合,寻求出博物馆陈列用色的基本规律是极为重要的课题。笔者本着抛砖引玉的精神,以10多年来从事陈列艺术设计的实践和理论学习体会,就博物馆陈列的色彩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外有不少博物馆学著述,都对博物馆的房舍条件及环境功能等提出了论述,包括展厅的大小、空间的利用、展室的通风采光、参观的路线、辅助设施的提供等等,这对于新建博物馆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对于不可能破土新建的现有博物馆来说,实用意义就相当有限。就我国来看,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多数博物馆是利用旧房舍、古建筑来开展陈列活动,不可能大批新建博物馆房舍。因此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并不十分理想的条件下,去创造性地运用陈列艺术语言,努力完成设计任务。  相似文献   

18.
一场关于内容与形式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0年7月,《中国博物馆》杂志和南京博物院联合召开了“博物馆陈列总体设计”高层理论研讨会。博物馆界资深专家和中青年理论工作者13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就建立陈列总体的意义,如何实现强有力的总体领导;陈列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如何达到浑然一体;陈列总体的组织形式,领导人员的素质要求,三个问题开展深入的讨论。现将内容与形式关系问题的发言,整理如下:李文儒先生认为,陈列的形式决定内容,因为陈列是一种视觉艺术,陈列内容研究的结果其表现与存在的方式是形式,观众只有通过形式才能进入内容。他说:“我在鲁迅生平展的总体设计时提出了形式…  相似文献   

19.
自然博物馆的陈列设计多元化是指多种展示元素的组合,如景观、空间等组合手段。这种艺术效果的表达方式,不仅可以丰富展示理念,同时也可以为展示效果增加活力。本文从自然博物馆在新时期陈列艺术的发展方向谈起,以大连自然博物馆为案例,浅析陈列设计中多元素组合的重要性,表现文化风格的独特性。同时,指出陈列设计者在博物馆展示艺术中应当发挥更多的主体作用。在案例中,我们只对本文探讨的设计理念进行针对性分析,旨在抛砖引玉,为博物馆工作者提供一些实际经验。  相似文献   

20.
展陈是博物馆三大功能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审美需求的提高、陈列主题的不断深化、陈列内容的丰富,博物馆展陈艺术形式和风格的多样性、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及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已成为必然。在这一趋势和实践中,雕塑(含雕刻)的运用———由于其自身的优势如:硬质材料制成、三维艺术、鲜明的艺术个性、丰富的情感内含、强烈视觉效果等与展陈的艺术特性一致———走在其它艺术的前面。雕塑在博物馆展陈中的作用及如何运用这种艺术形式以达到最佳的效果,也成为亟待研究探讨的课题。  一、雕塑是博物馆展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博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