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本第 3 0页 :“总理衙门刚刚建立 ,就被迫正式任命英国人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从此 ,中国海关管理权由英国人赫德等操纵了近半个世纪。”从字面上看 ,赫德从 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后担任了中国第一任海关总税务司职务。而实际上 ,1861年是李泰国正式出任中国第一任海关总税务司。 1863年赫德继李泰国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 190 8年赫德请假回国 ,1911年正式卸职。他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长达 46年 ,是英国侵华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可见 ,中国第一任海关总税务司 ,是赫德之前的李泰国赫德是中国第一任海关总税务司吗?$山东省即墨县第四中学@王淑…  相似文献   

2.
从旧中国海关高级职员的属籍看帝国主义对海关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中国的海关一直为帝国主义所控制,海关的最高领导职位——总税务司,自1859年设立之日起,始终由帝国主义国家的人充任。海关的高级职员税务司和副税务司,也大多数是外籍人。海关的实权完全操纵在他们的手中。旧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计有六任,即英国人李国泰(H·N·Lay)、赫德(R·Hart)、安格联(F·A·Aglen)、梅乐和(F·W·Maze),日本人岸本广吉(H·Kishimoto)(日伪时期)及美国人李度(L·K·Littile)。副总税务司前后有三人担任,英国人裴式楷(R·E·Bredon)和安格联,华人丁贵堂。依据海关档案的统计,1859年至1948年6月,近九十年间,旧海关全国各海口的税务司累计330人,其中英籍157人(占总数47%以上),  相似文献   

3.
赫德(Robert Hart,1835-1911)字鹭宾,英国人,生于北爱尔兰。1853年毕业于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旋入外交部,1854年奉派来华。初在香港驻华监督公署任职,次年任驻宁波副领事助理。1858年,任广州领事馆助理,英法联军占领广州组织的“三人委员会”秘书,1859年任广州海关副税务司。1861年任代理总税务司。1863年,因李泰国越权与英国水师总兵阿思本私自签订合同,被总理衙门免职,赫德继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1908年因病请假回国,1911年始去职,把持中国海关达48年之久,是英国侵华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赫德继任总税务司后,大力改组海关,确立了在外国人管理下的海关制度。按此种制度,1864年,中国沿海十二个商埠(包括台湾两个在内)和沿长江的九江、汉口的海关的税务司都由总税务司委派外国人担任,税务司以下的较高级职员也全为外国人。以后新增的海关都照此办理。税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的产生和实施,作为中国海关史与外交史方面的研究课题,一直受到史学界的关注. 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是如何产生的?其策划者李泰国起了哪些作用?以及海关行政主权最初是如何旁落外人的等,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本文在吸收先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清朝有关档案、外交、海关等史料,以及部分外文资料,重点论述税务司产生的史实和它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危害,以期引起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反思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四节有这样一个注释:“赫德,1859年出任中国粤海关副税务司,1863年继英国人李泰国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他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长达46年,是英国侵华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笔者认为这个注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6.
1861年(咸丰十一年),清政府根据当时海关副总税务司赫德的建议,决定从英国购买一支新式武装舰队.此事由两广总督劳崇光与赫德在广州最后商定,委托正在英国休假的总税务司李泰国一手经理.李泰国心怀叵测,他不但在英国雇定了该舰队的司令官和全部水兵,而且私自代表清政府同雇佣司令签定合同,妄图通过这支舰队控制清朝所有的新式武装.1863年(同治二年)舰队开赴中国,李泰国先期到达,又要求清政府借银一千万两,作为  相似文献   

7.
对在旧中国海关任职达45年之久的洋总税务司赫德如何评价,是我国经济史海关史领域亟待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对中国海关发展的认识,而且也关系到借鉴历史经验、构筑我国新型的现代海关制度的大目标。我们应当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正确评价在中国近代推动洋务运动的赫德与中国海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赫德与中国海关关系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在旧中国海关任职达45年之久的洋总税务司赫德如何评价,是我国经济史海关史领域亟待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对中国海关发展的认识,而且也关系到借鉴历史经验,构筑我国新型的现代海关制度的大目标,我们应当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正确评价在中国近代推动洋务运动的赫德与中国海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帝国主义对我国的经济侵略是多方面的,现仅就北洋政府有关税收的一些档案史料来看侵略者是如何对中国税收进行控制与掠夺的。北洋政府形式上设税务处,管理中国的税务,但实际上,北洋政府的税务受到帝国主义的操纵与干涉。特别是海关,帝国主义在中国设立海关总税务司公署,名义“帮办海关税务”,实际上是中国海关真正的主管。据档案史料记载。1911——1927年总税务司一直由英国人安格联担任,档案中随处可以看到他发号施令的文件。不仅总税务司,而且各口海关的税务司也都由外籍人担任。查阅现存的海关职员录,从1911年至1927年十六年中,先后担任中国各海关税务司的外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就近代中国海关英籍税务司贺璧理与19世纪末各主要列强对华所采取的“门户开放”政策的关系作一分析,以求进一步揭示旧海关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进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海关 ,是一个国家保护和发展国内经济的重要门户 ,任何一个主权国家无不把海关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然而从 1853年外国侵略者借上海小刀会起义之机 ,霸占上海海关管理权起 ,中国的海关大权却长期被外国侵略者所控制。其中 ,自 186 3年起 ,英国人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一职 ,长达 4 6年。赫德在担任海关总税务司期间 ,确定了帝国主义控制和管理中国海关的制度。他首先在各个港口实行殖民地的海关管理办法 ,大量安插洋员。除每一口岸的海关有一外国人担任税务司外 ,其他凡较高级的职员都由洋人担任。据统计 ,1873年 ,各海关洋员有 34…  相似文献   

12.
赫德∶操纵中国海关近半个世纪的英国人陈凤民晚清之际,朝廷腐败无能,国家主权屡被践踏。尤为严重的莫过于海关管理权为英国人所窃取,并长期霸占。其中赫德是担任海关总税务司时间最长的一任,达48年之久。在其任职内,赫德使外籍税务司制度得以完善、巩固;同时,也...  相似文献   

13.
李全民 《历史学习》2003,(12):31-31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总理衙门建立以后,清政府任命的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是A.戈登B.华尔C.赫德D.蒲安臣参考答案为C。表面上看,此题选赫德是正确的。但这一答案容易使学生产生误解,认为总理衙门建立后清政府任命的首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就是赫德。事实上,赫德是第二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1861年1月20日,适应西方列强设立专门外交机构以加强中外交涉的强烈要求,在奕讠斤等人的奏请下,咸丰皇帝批准成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通称“总理衙门”。海关总税务司就是总理衙门的附属机构。总理衙门最初主持外交与通商事务,后来扩大到负责购买军火及机器设备…  相似文献   

14.
赫德与阿思本舰队事件方堃19世纪60年代初发生的阿思本舰队事件,是英国插手近代中国海军建设的一个阴谋。在这次事件中,两个有着共同目标的英国人分别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其中“一位是时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李泰国,他因明目张胆地攫取中国海军的指挥权而被清政府罢...  相似文献   

15.
1863年11月赫德被清政府正式任命为“总税务司”之前,曾连续两年多担任“署理(代理)总税务司”职务。在这期间,赫德无论是在为列强进一步夺取中国海关主权、竭力维护列强利益,还是在促成清政府与列强相互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等方面,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试就近代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制度的建立与赫德的关系,以及赫德维护列强利益的活动,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英国人赫德从1861年到1911年在中国海关任职达近半个世纪之久,史学界对他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如果不囿于赫德本人的国籍身份、行为动机,通过与清政府时统治下的海关制度比较,可以展现出赫德任职期间在总税务司制度、关税制度、财务制度、人事制度、缉私制度等方面的创新,从而揭示赫德对中国海关制度近代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近代来华外国人的汉名存在着许多特点。有的由原名音译而来,有的由原名意译而来,也有放弃原名音义另取汉名的。有的同名异译,有的异名同译。许多来华的外国人不仅取有汉名,还取有字,或出自经典,或名、字相对,情况复杂,并无规范,这都给我们的研究工作带来十分的不便。本文不揣谫陋,拟对近代来华外国人的汉名形成及其特点略加论述。一般说来,来华外国人的汉名是指外国人自己取的汉名,和中国官方文件、历史文献中定译的外国人姓名(日本人姓名除外)。  相似文献   

18.
身边的历史     
《历史教学(高校版)》2014,(1):F0003-F0003
正有"小广州"之称的三水河口,历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除了魁岗文塔、旧邮局、半江桥,还有百年旧海关。三水旧海关大楼是英国在中国设立的早期海关之一。清光绪二十三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缅甸条约》,将三水设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设领事馆和海关。同年,英国在三水旧县城河口、三江汇流处设立三水海关税务司公署(俗称三水关),实行外籍税务司专断的半殖民地海关行政人事制度,关税收入归英国所有。清宣统元年,一座四层的钢筋混凝土西式洋楼在当时的三水旧县城河口北江岸边拔地而起,即今天的三水旧海关大楼。本地人称之为"鬼  相似文献   

19.
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后,英、法、美三国领事于1854年6月29日与苏松太道吴健彰非法商定由三国领事各推荐一人充当“Inspector”,“代”中国政府征收关税,乘机攫取了上海海关行政管理权。这是近代中国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的滥觞。对此,史学界不存异议。但是,不少译著和论者却把“Inspector”直接当作是“税务司”;甚至还把英、法、美三名“Inspector”解释为“其名义均为上海总税务司”。这确有匡正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担任晚清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近半个世纪的英国人赫德,从他踏上中国的国土起,便注定要扮演“狠角色”。赫德利用中国海关为基点和舞台,做出了一番对英国和中国都产生深远影响的事业。因此,对于这位洋员如何评价,传统观点以贬意居多,然而本文试图从另一个角度即赫德对中国近代海关制度革新来论证,赫德不仅仅只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利益的代理人”,以此复原历史上赫德的真正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