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碳交易如何影响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核心指标的绿色低碳发展,需进行实证检验。基于2005—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多期DID模型评估碳交易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碳交易促进了试点地区绿色低碳发展,在经过安慰剂、PSM-DID、剔除用能权交易试点样本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成立;碳交易实施对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进步具有正向影响,绿色能源消费占比增加、高技术产业结构提升与技术进步是碳交易提高试点地区绿色低碳发展水平的主要机制。构建连续DID模型,研究碳交易规模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影响,发现碳交易规模扩大对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具有正向影响。研究结论为碳交易助力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经验支持,也为区域碳市场及全国统一碳市场的进一步扩容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新发展格局注重提升消费地位,居民绿色低碳消费的重要性突出。政府推进居民绿色低碳消费既能够满足居民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又能够促进“双碳”目标实现。文章结合当前我国绿色低碳消费发展情况,阐述了绿色低碳消费的重要性,分析了绿色低碳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健全绿色低碳消费市场、强化绿色低碳宣传教育、培育绿色低碳社会氛围和完善绿色低碳消费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居民绿色低碳消费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3.
从软件外包产业对地方经济产业转型和升级的影响入手,分析了当下软件人才培养的不同模式的具体特点,结合无锡-IBM实训基地的实践,探讨了"IBM培训课程体系+企业个性化的定向培养"的混合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正>波浪能发电的概述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等重大战略决策,围绕“双碳”目标,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专利产业化,2022年1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了《绿色低碳技术专利分类体系》,绿色低碳技术一级技术分支包括化石能源降碳技术、节能与能量回收利用、清洁能源、储能技术、温室气体捕集利用封存等5个技术分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转变以往"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关于碳足迹和低碳经济的研究已经悄然展开.总结了日常生活中碳足迹计算的相关方法和常用实例,分析、比较了高校的碳结构,并通过抽样关注高校碳足迹,提出了高校碳足迹研究方案以及发展前景.这将为提倡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和绿色校园建设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帮助,并促进低碳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加速推进,我国工业领域绿色转型发展面临巨大挑战。铜有色金属是重要工业原材料,铜产业是实现工业化的支撑产业之一,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本文立足新时代“双碳”战略目标背景,全面分析了鹰潭铜产业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现状,以及铜产业结构、碳排放强度和低碳技术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鹰潭铜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实施路径进行了研判,提出了推动铜基新材料产业、发展再生铜产业、延伸产业链、强化技术创新等发展路径,以及建立绿色制造体系、健全和完善相关政策和配套设施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 内江市委八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强调要坚持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培育页岩气综合利用循环经济、钒钛、氢能三大产业集群,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传统产业节能降碳改造、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加快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由温室气体过度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问题使得低碳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碳金融便是低碳经济的主要表现之一,碳金融包括以温室气体为标的的股票交易和以温室气体排放权为标的的期权交易等多种形式的金融活动。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碳金融市场广阔而且潜力巨大,但由于我国当前经济的发展模式以及碳金融在我国起步较晚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因此碳金融在我国的发展依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本文从碳金融的发展历程入手,结合PEST分析法,从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科技(Techonological)等方面着重分析近几十年碳金融在我国的进程及影响,指出碳金融是高效、绿色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但由于我国国情依然存在发展限制,并就此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及绿色低碳概念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深入人心,节能减排受到了政府和民众的高度重视。中国作为煤炭生产和销售的大国,如何促使自身做到绿色节能减排,是政府及煤炭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从神华集团现有物流模式的入手,分析了中国煤炭企业在供应链与物流方面有待改进的地方,并提出了节能减排、实现绿色低碳物流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双碳”目标,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专业课程的构建需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与格局。本文以“物理化学”为例,在“双碳”背景下,探索一种“绿色”发展环境下新型的产教一体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背景。根据化学专业的学科特点,结合地区科研资源,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从课程培养目标、课程内容、产教融合以及就业导向等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双碳”背景下基于地区科研资源的化学专业课程建设改革。  相似文献   

11.
王珮  黄珊  王瑶  李文心 《科研管理》2023,(12):158-169
碳排放权交易是国家激励企业降碳减排、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环境规制工具。碳绩效反映了经营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是衡量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2010—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SE-SBM、多期PSM-DID和中介效应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碳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主要结论有:碳排放权交易显著提高了企业碳绩效;碳排放权交易通过促进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正向影响企业碳绩效;碳排放权交易的作用效果存在异质性,对源头管控型低碳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且长期效果更佳。本研究厘清了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碳绩效的作用机理和影响路径,丰富和拓展了碳排放权交易微观层面的研究视角,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建设提供经验证据,为企业借助碳排放权交易提升自身碳绩效提供理论依据,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市化进程伴随交通运输行业的飞速发展,随之带来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居高不下,近年交通运输行业节能降碳面临着艰巨的挑战。作为国家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地区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建设长株潭地区节能和低碳城市群意义重大。本文研究表明长株潭区域构建节能低碳型交通系统具备较为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基础设施,新能源车辆应用推广等降碳举措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仍然居于较高水平,节能低碳交通系统建设任重道远。政府应高度重视交通运输行业节能降碳问题,推广绿色交通工具,引导人们选择低碳出行方式。  相似文献   

13.
熊爱华  丁友强  胡玉凤 《资源科学》2020,42(11):2184-2195
在碳减排门槛效应下,考察了绿色创新与低碳补贴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揭示了从高碳向低碳转变的制约因素。考虑了企业与政府的碳决策目标差异,将全要素生产率分为不含环境因素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包含环境因素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2006—2017年省际及重点碳源行业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①在绿色创新与低碳补贴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中,碳减排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②当碳排放总量处于低位时,绿色创新与低碳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促进作用,超出碳高位的补贴将会失效;当碳排放强度处于中位时,低碳补贴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积极影响;③碳减排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S”型关系,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呈正“U”型关系,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也有正“U”型关系。因此,绿色创新与低碳补贴应契合碳减排的阶段性特征,选择有效路径,为全要素生产率协调增长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决策部署,黑龙江省出台了《黑龙江省绿色金融工作实施方案》制度文件,以发挥绿色金融优势,促进黑龙江省相关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文章从黑龙江省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入手,介绍了黑龙江省绿色金融发展的基本情况,阐述了“双碳”目标下黑龙江省绿色金融发展的意义,结合“双碳”背景分析了目前黑龙江省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绿色金融发展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为黑龙江省经济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双碳”目标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实现安徽省低碳发展的关键环节。安徽省能源消耗以煤为主,碳排放量居高不下,碳排放强度高于长三角区域平均水平,且既往碳减排政策执行成效偏低。为有效解决安徽碳排放基数大、与经济发展不匹配、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资源性产业占比过高、低碳产业发展滞后、技术创新水平不足等问题,应以“双碳”为目标从全方位加强顶层设计、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化转型、合理制定差异化产业政策、推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等方面推动安徽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以低碳经济和碳金融理论为基础,在介绍碳金融发展背景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省碳金融发展的状况,研究碳金融专业(方向)的人才需求分析,并提出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7.
加快绿色创新,是采矿业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2011—2021年采矿业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碳信息披露质量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及代理成本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碳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管理创新均有促进作用。代理成本在碳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绿色管理创新的关系中发挥了中介作用,在碳信息披露质量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中并未发生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碳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中更显著;碳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绿色管理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中更显著;公众环境关注度可以增强碳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因此,文中为采矿业企业如何推进绿色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软科学》2019,(8):78-84
结合基于松弛测度的DDF与Luenberger指数分析法,实证探究"一带一路"沿线52国1995~2016年低碳绿色发展现状,并用面板回归分析影响该区域低碳绿色TFP增长的社会经济因素。研究结论:沿线国家低碳绿色发展效率水平整体偏低,且地区间差异比较大;沿线国家低碳绿色TFP年均降幅为-1.33%,技术规模的变化是抑制TFP增长的显著影响力,其余三项分解指标则为促进TFP增长的重要贡献力量;劳动力投入、城镇化发展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平方项是促进沿线国家低碳绿色TFP增长的重要作用力,而经济发展、资本投入、外贸发展、能源消费、碳强度、产业结构等影响因素则会阻碍TFP增长,且沿线国家总体经济增长与低碳绿色TFP之间存在着显著的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文章围绕广西温室气体排放数据信息服务与管理,研究建立统一规范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信息服务平台、技术支撑体系和运行管理机制,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网络服务的模式促进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20.
洪竞科  刘禹彤  陈雨欣 《资源科学》2022,44(7):1388-1404
建筑业碳中和是实现国家碳中和进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因此有必要探究区域建筑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高碳依赖规律。本文从技术、制度、经济、社会维度,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0—2018年面板数据,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揭示了建筑业碳锁定形成机理,进而结合面板数据集合论方法,探究区域建筑业碳锁定效应的时空演进规律和高碳依赖规律。结果发现:①驱动建筑业碳锁定形成的6条高碳路径可归纳为制度锁定、产业锁定、技术锁定与社会锁定4种典型碳锁定类型,工业化水平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增长、城市化快速扩张及环境规制缺失是导致建筑业高碳锁定的主要驱动因素;②抑制建筑业碳锁定形成的4条低碳路径可总结为低城市化低创新型、高投入低创新型、高投入高创新型3种模式;③区域建筑业碳锁定效应具有较大的时空异质性,时间上表现为高碳锁定趋势的加深及低碳模式的瓦解,空间上不同区域之间的路径依赖存在较大差异。本文研究成果有助于在地方层面制定建筑领域的碳达峰时间图、路线图和施工图,对实现区域自主探索低碳发展路径,顺利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