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1 毫秒
1.
清华简《系年》是一部不见于传世文献记载的完整史书,其中出现的赵氏人物对于燕赵历史文化研究具有一定意义。对《系年》中出现赵氏人物的5章文本进行解读,并对其中出现的6位赵氏人物的事迹加以介绍,一方面与传世史书相互印证,另一方面对不见于史书记载的内容加以探析。  相似文献   

2.
王莹 《文学教育(上)》2010,(15):101-101
元杂剧《赵氏孤儿》是根据《史记》记载的故事改编而成的,而改编后大大增强了原故事的悲剧色彩。本文以《赵氏孤儿》对《史记》的改编为视角,从几个角度对其悲剧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戏剧《赵氏孤儿》是根据我国春秋时期晋国的一段史实改编而成的,最早的剧本是由元朝人纪君详写的,全名叫《冤报冤赵氏孤儿》,该剧以曲折、生动的情节、雄浑、悲壮的内涵而讴歌正义、鞭挞邪恶,这就吸引住了亿万观众而久演不衰。《赵氏孤儿》的故事不仅在我国广为流传,妇孺皆知,而且在世界戏剧史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十八世纪,法国著名戏剧家伏尔泰将此剧译到了西方世界,西方也就开始上演此剧。本文试就《赵氏孤儿》一剧史实的真伪作简单的考辩,以就正于方家。 赵氏遭受灭族之祸,史称“下宫之难”。对这段史实的记载,《史记》与《左传》截然不同。不但赵氏被灭族的原因不同,而且时间也不同。即使同一部《史记》,在不同的篇章中,记载也有出入。为了清楚起见,现将《左传》与《史记》对赵氏被灭族的有关记载摘录如下: 1、《左传》成公四年(即晋景公十三年,公元前五八七年)晋赵婴通于赵庄姬。 五年(公元前五八六年)春,原(赵同)、屏(赵括)放诸齐。 八年(公元前五八三年),晋赵庄姬为赵婴之亡故,谮之于晋候,曰:“原、屏将为乱。”栾、郤为征。六月,晋讨赵同、赵括,武从姬氏畜于公宫,以其田与祁奚。韩厥言于晋候曰:“成季之勋,宣孟之忠,而无后,为善者其惧矣,……”乃立武,而反其田焉。  相似文献   

4.
《赵氏孤儿》的故事见于《史记·赵世家》。据《史记·赵世家》记载,晋景公三年,(屠岸)"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赵氏府第),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而在《史记·晋世家》中却是这样记载:晋景公"十七年,诛赵同、赵括,族灭之。韩厥日:‘赵衰、赵盾之功岂可忘乎?柰何绝祀!’乃复令赵庶子武为赵后,复与之邑"。这两处记载并不一致,这是怎么回事呢?要弄清楚这些问题,需要看赵武之前的赵氏谱系。赵人的先祖是华夏族的一支,  相似文献   

5.
本文辨析宋人王銍《默记》中所载关于《代滕甫辨谤乞郡状》为其父王萃代为滕氏所作.《陈情表》,是误印《苏轼文集》中之说并非事实,指出两文各自独立,苏文是修改王文而成,并且立意各有明显不同,从而纠正了前人记录的错误.  相似文献   

6.
本文辨析宋人王经《默记》中所载关于《代滕甫辨谤乞郡状》为其父王萃代为滕氏所作。《陈情表》,是误印《苏轼文集》中之说并非事实,指出两文各自独立,苏文是修改王文而成,并且立意各有明显不同,从而纠正了前人记录的错误。  相似文献   

7.
《宋史》卷373《洪皓传》记载:洪皓“…至南雄卅卒,年六十八,死后一日,桧(指秦桧)亦死,帝闻皓卒,嗟惜之,复敏文阁直学士,赠四官……”这里说秦桧死於洪皓后一日。但在《洪皓传》后所附  相似文献   

8.
诸位,你听说过《赵氏孤儿》的故事吗?这故事可真是撼天地、泣鬼神哪。《赵氏孤儿》是元代纪君祥创作的杂剧,依据《左传》《史记·赵世家》等史书所记载的两个家族矛盾斗争的历史衍生而成,悲怆凄切,驰名中外,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哈姆雷特》。  相似文献   

9.
敦煌遗书中保存了几件颇有意义的佛经目录——《沙州乞经状》(以下简称《乞经状》)。对于这些《乞经状》,日本一些学者已有所注意。如矢吹庆辉曾将他发现的该《乞经状》之一——斯2140号收入《鸣沙余韵》,并在《解说篇》中略作研究;牧田谛亮在《疑经研究》一书中对该号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竺沙雅章在《敦煌的僧官制度》一文中对该号有所叙述;土肥义和在《讲座敦煌·第二卷·敦煌历史》、岡部和雄在《讲座敦煌·第七卷·敦煌与中国佛教》中也均有所提及鲜鲅д咚浯硬煌嵌榷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全元戏曲·赵氏孤儿记》的剧目说明提出三点商榷意见。一、赵氏孤儿题材南戏非由纪君祥杂剧《赵氏孤儿》直接影响出现 ,亦非产生在元代后期。二、该剧目说明根据景李虎《元代南戏〈赵氏孤儿记〉的重要价值及版本源流》一文提要而成。然景文所概括的赵氏孤儿剧目的版本源流既不确也不全。三、《六十种曲》本《八义记》并非徐元所作。毛晋于《八义记》下署名徐元 ,造成有清一代著录上的误会。而徐本则是更接近史实的本子。  相似文献   

11.
:《鬼谷子》是先秦时期的鬼谷子或苏秦所作。它涵盖了本世纪末修辞学研究的诸多方面 ,因而是一部蕴涵丰富修辞理论的著作 ,也是我国古代三大修辞学著作之一。《鬼谷子》与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比较 ,有惊人的巧合之处 :两书产生于同时代 ,同为说服术 ,同样有大量的心理分析 ,同属口语修辞范畴。  相似文献   

12.
仡佬族青年女作家肖勤在已发表的100余万字的中短篇小说中,用诗化的语言、动态的文字和质感的画面,构建了黔北山地特有、亦是作者独有的话语风景,使其小说艺术健步登顶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审美旨趣。  相似文献   

13.
明代中叶,随着文学复古运动的影响,当时学界出现言必秦汉的风气。归有光生当其世,虽在文风上倡导"唐宋"风格,但在其实际的著述中却表现着与《史》、《汉》的密切联系,主要体现在其著述在撰述体例、内容选材及叙述手法上对《史》、《汉》的借鉴与模拟。  相似文献   

14.
陆游:苦涩的科举之路——陆游研究札记之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游从十六岁起参加科举考试,中经绍兴十年,十三年,直至二十四年的科举考试,皆因种种原因,特别是受到秦桧的排挤而失败。  相似文献   

15.
历经一年多艰辛考证,我们的结论是:位于太行之巅的陵川是抗战名曲《在太行山上》的首创地和首唱地。1938年春,桂涛声、冼星海,李曼等人带领陵川儿童宣传队在陵川佛山即兴创作并初唱了《在太行山上》。1938年7月前后,回到武汉的桂涛声把歌词誉写给洗星海,洗星海对曲谱进行了二度创作,并在武汉开始演唱。从此这首英雄的战歌,唱遍了太行山,唱红了全中国。  相似文献   

16.
西晋末年,张轨出任凉州地方长官。为了控制凉州达到割据目的。张轨首先运用“以王命凉州”策略,以此得西晋皇室的支持。同时,他大力笼络凉州地方大族,以使他们拥护自己。张轨在凉州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安置流民,同样也获得凉州百姓的支持与拥护。凉州已经成为张轨及其后世子孙的天下,形成为一个割据政权。张轨是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的开创。  相似文献   

17.
秦观在贬谪郴州前后所写的《阮郎归四首》是其在那段时间中生活与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是他遭贬郴州时期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其主要思想基调是:孤独、怨愁与思友,是对自己仕途坎坷的无比感伤与对政治前景的极端失望。  相似文献   

18.
桂文灿是广东近代少有的著作丰富的经学大家,《经学博采录》是他终其一生都在修补的著作。经历了100多年的沉淀,就是那些当年鲜为人知的经学家和许多不知所踪的著作,成为了这本意在与江藩的《汉学师承记》、方东树的《汉学商兑》分庭抗礼的《经学博采录》最弥足珍贵的地方。与中国南北学者均有密切交往的桂文灿,与其中一些传主有相同的地缘、学缘,于是书中的某些记载颇有神来之笔和属于有思想的史料,使《经学博采录》具有较大的阅读价值。  相似文献   

19.
秦骑兵骁勇善战,但斩杀项羽的五壮侯并非皆为秦人;二号铜马车的原型车不是“天子驾六”车和始皇御车;运载始皇棺木的也不是二号铜马车的原型车,而是另一种较大的辒辌车。  相似文献   

20.
历年来有关秦观葬地及其后裔的史料和文章多有讹误之处。秦观灵柩迁葬地在无锡惠山二茅峰间,而非“惠山西三里之璨山”;无锡秦园第三代园主秦炔实为秦耀之误,秦道然应是秦耀的曾孙兄弟秦德澄、德藻的长房孙。秦耀的七世孙秦蕙田使秦氏家族再度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