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4 毫秒
1.
残疾儿童是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身体上或者是智力上存在各种各样的残疾,学习能力与社交能力不及正常儿童,但是他们享有的权利是与正常儿童一样的,他们也应该享有正当的接受教育的权利,而"送教上门"就是这样一种新颖的、能够保障残疾儿童享受教育权利的重要安置方式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升了残疾儿童的入学率,那么,就对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相关情况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游戏不仅是儿童的学习方式,也是儿童的生存方式,儿童应该拥有游戏的权利,那么,保障儿童游戏的时间和空间就是保障儿童游戏的权利,因为游戏的时间是儿童生命的节律,游戏的空间是儿童生存的家园。  相似文献   

3.
<正>教育以权利为基础,是国际社会所认可的人权标准,并促进这些标准在社会中得到实施。在基础教育阶段,要确保所有儿童都受到良好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儿童为中心,培养儿童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并帮助每个儿童发挥全部潜能。素质教育不仅与学习相关,而且关系到儿童的身体健康、营养状况、社会福利、安全保障以及免受虐待和暴力,它还关系到儿童周围的环境以及他们上学前和毕业后发生的活动。以权利为基础的教育,承认儿童为权利主体(权利持有者),国家及其他监护人(如父母、教师)有义务去履行这些权利。作为权利持有者,儿童、父母、教师有权要求国家履行、尊重、保护及满足全体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以权利为基础的教育方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视窗     
《上海教育》2011,(10):5-5
学龄人口减少扯动中国教育学龄人口减少对教育的最大影响就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流动儿童"的出现。他们大量流出农村,加剧了农村学校的生源不足;他们进入城市后的教育保障,又没有得到制度性的解决,形成城市公办学校生源不足。这两大教育群体的教育公平问题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5.
《儿童权利公约》将儿童权利保护置于首要位置,为儿童权利的保护提供了普遍的法律标准,它是迄今为止得到最为广泛认可的国际公约,成为儿童权利保护最重要的一个国际法律文件。中国积极实施《儿童权利公约》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是,我国儿童生存权保障也还存在不足,我国应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制,加强儿童生存权保障的组织,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从而使儿童生存权得到更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实施全民教育,推进教育权利平等,是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然而,城市流动人口子女与同龄城市儿童相比,受教育的权利是不平等的。因此,全社会都应对他们的教育问题给予高度的关心和重视。  相似文献   

7.
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的救助安置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河南模式" 遵循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以儿童权利为本位,坚持儿童优先、儿童利益最大化、平等和无歧视原则,采取多种政策措施切实保护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保障了儿童的权益,促进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儿童的需求
  儿童是学前教育的最大当事人,只有以儿童的视角看待问题,才能了解科学保教活动中儿童的需求。
  基本的人权。这种生命的权利在儿童身上最首要的体现是获得照料和保护的需要。每个儿童都有发展的权利,儿童的发展一日千里,身心不断成熟,在成长的过程中儿童有相应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每个儿童都有学习的权利,儿童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获得相应的发展,他们有权利获得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有效学习的方法。儿童有游戏的权利,他们需要通过游戏来释放天性,体验成长的快乐。不给儿童提供游戏的时间、空间,不给儿童管理自己游戏的权利,就培养不了能够管理自己游戏的儿童。儿童有“承担责任”的权利(包括在自我服务、家庭生活、劳动等方面承担责任),儿童只有在不断获得承担自我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前提下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生存品质。  相似文献   

9.
自由是人的本性。儿童首先是作为人的存在,之后才是作为儿童的存在,因此自由是儿童存在的本性。作为大自然中的一员,儿童是按自然的普遍法则而自由发展的,同时他们又以其独有的方式主动建构着自己的世界,在社会中他们也同样是被承认的拥有自身权利的社会主体。当前教育中无视儿童权利的现象十分严重,现实状况亟待成人改变对儿童自由的错误认识和态度,以利于儿童健康、快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外来务工者大量涌进东部城市,一个严峻的教育问题——如何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尤其是接受同等水平教育的权利成为了新时期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在品德课程与教学中,这一问题则体现为如何让农民工子女拥有足够的适合他们已有发展水平的课程与教学资源。事实上,当前国内各版本教材都开始“尽量关注农村儿童的体验”,但总...  相似文献   

11.
目前,制约孤残儿童救助与权利保障工作的因素很多,其中既有人们思想认识的不到位,也有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更重要的是孤残儿童权益保障缺乏长效机制。本文分析了制约孤残儿童救助与保护工作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维护孤残儿童合法权益的几项措施:加强思想观念的转变、完善法律规制、努力构建孤残儿童权利保障的长效机制、积极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等。  相似文献   

12.
游戏,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玩。但儿童的游戏却不同于成人的玩,它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通过游戏,儿童锻炼了肢体,提高了智力,训练了思维,丰富了情感,也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可以说,儿童就是在游戏中成长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在我国早期教育的现实中,受成人意志及功利意识的驱使,忽视儿童需要、违背儿童天性、剥夺儿童游戏权利的现象十分严重。越来越多的父母被卷入早期教育的热潮,形形色色的号称能够使一两岁的孩子认字多少、数数多少、背多少唐诗的“神童方案”剥夺着儿童游戏的权利;各种各样的知识技能训练比如钢琴、绘画、计算机等等,挤占着孩子的游戏时间。家长们指望通过各种提前开始的知识技能训练,使孩子在将来的社会竞争中占据优势,出人头地。然而,家长们有没有想过,这样做有可能导致“拔苗助长”、“南辕北辙”的结果呢?教育与心理学的研究与实践表明,由儿童自定前进步伐、自我控制的游戏是他们学习与发展的最佳途径,缺少游戏机会与经验,将影响儿童各方面的发展。本期的“特别关注”推出《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旨在提醒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仅仅从消遣娱乐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儿童游戏的意义是不够的。游戏对于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使我们必须把保障儿童的游戏权利,看作是对他们的学习与发展权利的保障。家长、教师和社会都应当把保障儿童游戏权利的实现看作是自己的责任,还给儿童游戏的时间,为他们创造游戏的环境和机会,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3.
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两为主"实行近10年以来,该政策的落实情况和执行效果不容乐观。现行政策涉及多方利益主体,诸如政府、学校、城市儿童家长、流动儿童家长等,他们基于各自利益的得失,对现行政策抱有不同的态度,影响政策的执行和调整。政策的本质是利益的分配,政府在对教育利益进行权威性分配时,必须遵循:强调政府责任,平等保障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实现教育公平等原则。  相似文献   

14.
法治思维以信仰法律、尊重程序和保障权利为核心,对保障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具有根本性意义.基于对原阳县留守儿童学校的观察,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上各有短板又未能协调配合.亟需以公平正义思维保障受教育权的方向,以权利义务思维明确各方职责,在执法中强调程序和效率、重视责任追究和权利救济.应建立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的宣告机制、侵害预防机制、救济机制和国家帮助机制,从实践层面保证法治思维的落实.  相似文献   

15.
《儿童权利公约》将儿童权利保护置于首要地位,为儿童权利的保护提供了普遍的法律标准,我国积极实施公约,使我国儿童的发展权得到了较好的保障:儿童受教育权得到很好保障、儿童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儿童使用网络更便利获取信息机会增多、儿童参与权保障不断改善。但我国儿童发展权保障还存在不足,我们要进一步提高保障儿童发展权的意识、完善相关法制和政策,强化儿童权利保护的管理体制和规划,完成余下的"普九"任务,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儿童教育质量,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儿童参与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教育文摘     
孩子只有一个童年在一个有关教育的座谈会上,一些父母在谈论“儿童权利”这一问题时心情十分复杂:从理性上讲,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各种权利完全是正确的,但又担心一旦把权利还给了孩子,子女不再接受自己的教育怎么办,因为他们毕竟是孩子。家长们的忧心不无道理,这倒不是他们对自己的子女缺乏信心,而完全是因为他们自己对生活的体验。仔细想想也不难发现,许多家长在谈论上述担忧时,其实也就找到了自己与孩子沟通的理由和办法。正像许多父  相似文献   

17.
农村转移人口无法在城市安居的根本原因是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制管理。这个群体有权利在城市获得住房,政府有责任解决他们在城市的安居问题。他们应享有与市民同样的权利,并且应获得适当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受教育权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残疾儿童作为我国公民的一部分,其受教育权利的实现是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他们受教育的权利与正常儿童一样也应得到保护,但是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儿童自身等方面的原因,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因此,我们必须强化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儿童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甚至提问的权利是我们教育者千方百计要堵养和维护的,那么当儿童把各种各样的问题呈现到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对待呢?简单的告知答案肯定不是我们想要的,那么把儿童的问题让儿童来回答——“反问”,这是否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呢?下面我们将尝试进行回答。  相似文献   

20.
2011年春节刚过,一场全民打击拐卖儿童和解救乞讨儿童的行动在网络和现实生活中全面铺开,民众的参与热情之高和参与度之广着实令人感动。然而,真正从源头上杜绝儿童乞讨现象,让乞讨儿童都能回归学校,保障这些孩子接受教育的权利,除了全社会的关注外,更重要的是如何从法律层面上维护他们的权益。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欲探究有关乞讨儿童权利救济的法律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