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上世纪以来,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在利用水的同时,给水资源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和浪费,保护"生命之源"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警报拉响,为挽救"生命之源",多少科学家投入到这场救水于污染的战斗中。富国,是其中的一员。富国,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所、河流与海岸带环境创新研究基地研究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5,(23)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建立"三项制度",划定"三条红线"。本文针对四川省都江堰人民渠第一管理处灌区的水资源管理现状及问题,提出如果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水资源的污染水是生命之源,在水圈中处处呈现出不息的生命。地球上除了空气之外,没有哪种物质比水对人类更重要了。哪里有了水,生命就能延伸到哪里。水被誉为“生命之源泉”、“农业之命脉”、“工业的血液”。据测算,哺乳动物含水量为60%-68%,植物的含水量为75%-  相似文献   

4.
水是生命之源,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具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但现如今水资源紧缺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联合国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目前,世界上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淡水资源缺乏的环境中,而如果人们继续像现在这样毫无节制地用水的话,则30年后贫水人口数将可能达到三分之二。据称地球上有97%的水属于不可饮用的水,而余下的3%的水资源中又有三分之二在冰川I雪原,不能直接供人们使用,可供利用的江、河、湖、泊及地下水的总量仅占地球总水量中极微小的比例。人们用水分配中又有67%用于农业灌溉;23%用于工业生产,市政民用只占10%。  相似文献   

5.
正虽说地球上的水资源很丰富,但可供人类直接饮用的水资源并不多。加上如今大量水资源已被严重破坏,世界上每天至少有6000个孩子因喝了被污染的水或体内缺水而死亡。要解决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除了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节约用水、避免浪费和污染外,还可以通过净化水的方式对水资源进行二次处理,得到可供多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以来.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在利用水的同时.给水资源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和浪费,保护“生命之源”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警报拉响.为挽救“生命之源”.多少科学家投入到这场救水于污染的战斗中。  相似文献   

7.
水被称为生命之源,已为世所公认。现代化的工业社会正面临着水资源匾乏的困扰,保护水资源成了全球性的话题。捍卫用水安全,生命之源的保护者们在为水的清洁拼搏着,倾注全部。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我国著名的水处理专家马放教授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是生命之源。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饮用水安全问题研究是影响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课题。3月22日,第十五届世界水日的主题为“应对水危机”。据介绍,全世界约有12亿人缺乏安全饮用水,每年有300多万人死于不洁饮用水直接引发的各种疾病。联合国每3年发表一次的《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是对全球淡水资源进行的最全面评估,去年的报告中指出,全球用水量在20世纪增加了6倍,其增长速度是人口增速的两倍。由于管理不善、资源匮乏、环境变化及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等原因,全球约有11亿人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26亿人缺乏基本卫生设施。同时,水污染也进一步蚕食着大量可供饮用的水资源,危害人类的健康。全球每年有310万人因饮用不洁水患病而死亡,其中近90%是不满5岁的儿童。  相似文献   

9.
"水是生命之源",是万物生长的必备养料,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更供给了人们的新需求,优化了能源产业的结构。本文以水利施工中常见问题的研究入手,详细分析了水利施工管理的重要特点,总结了水利施工管理的内容,提出了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有效方法,为提高水利设施的安全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水是生命之源。自古以来,因为水的这份特殊性,多少能人志士开展疏河蓄湖兴水利的治水工程,围绕治水工作产生了不少发明创造,这才有了全国各地土肥水美的盛况。然而,曾几何时,污染几乎成了"水"这一至清至纯之物挥之不去的阴影,为使其摆脱这一阴影,多少科学家投入到救水于污染的战斗中。张毅敏研究员,一位如水般坚毅的女子就是这场战斗中的一员。作为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流域生态保护与水污染控制中心(水中心)负责人,  相似文献   

11.
水是人类生命之源,水是经济腾飞的先决条件,水环境不容污染,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突出水面。城市水环境的恶化,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水是生命之源,在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都要用到水,水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从而成为污水。为避免污水排放后对环境造成污染,需要对其进行收集处理和排除,并作适当的回用,以节约水资源。因而,在城市建设的规划中,污水工程的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肩负着收集和输送城市各种污废水以及净化处理、排除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的贫困及其开发利用苦咸水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一切生命的源泉。没有足量的水也谈不上有人类的文明,经济的发展。一、全球水资源现状在5.1亿平方公里地球总面积中,有3.61亿平方公里烟波浩渺,即71%为水覆盖,可谓“水球”。地球上水虽然不少,但其中97.3%是海水,既不能灌溉,也不能饮用,作为工业  相似文献   

14.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既不可或缺又无以替代。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不仅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决条件。水利部高度重视水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不断提升我国生态文明水平,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以黄河流域下游为例,在构建黄河水资源高效管理体系、水工程坚实保障体系、水生态统筹开发体系、水管理法制透明体系、水文化教化育人体系等方面开展探索研究,以期更好推进黄河流域下游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活性炭在微污染源水质处理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饮用水源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常规工艺对此类水源水处理效果不好,且会生成大量具有"三致"作用的三卤甲烷类物质。活性炭以其应用灵活、基建投资省而受到人们的欢迎,尤其适合于季节性变化大的源水的净化。本文针对微污染源水较系统的研究了活性炭在处理微污染源水中投加条件和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水是生命之源,我们每天都要饮水以补充体内水分的流失。可如果你发现自己喝的一直都是被污染的水,会不会很可怕?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近日,科学家在对全球多地自来水样本检测中发现,有超过8成的水源受到了微塑料的污染,污染比率最高的美国达到93%,最低的德国也达到了72%。这么广的范围,这么高的污染率,让人们再也无法忽视这个听起来还有些陌生的小东西。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环境保护已成为社会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而水资源监测更是环境保护问题的核心,水是生命赖以存活的动力之源,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然而由于工业产业不断发展、全球气候变暖、农业飞速发展等诸多因素,水资源污染、短缺等问题逐渐凸显,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如何治理水资源,如何对水资源实施合理有效的监测,是我国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之路上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本研究对于近几年我国在水环境监测方面遇到的瓶颈进行列举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许多星球也拥有水和海洋,但仅仅这点条件还不足以哺育生命。珍稀的"生命之水"水!水到底在哪里?科学家们将"饥渴"的目光投向茫茫太空,不厌其烦地扫描着星际空间的巨大分子云以及系外行星的大气层,只是为了在数千数万光年之外看到一个水分子。水是生命之源,找到它就等于为寻找外星生命带来了希望,而鉴于宇宙永无穷尽的尺度,科学家们坚信,找到另外一个生机盎然的"蓝色星球"只是时间问题。但是,事情真的如此简单么?  相似文献   

19.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据“全国生活饮水水质和水性疾病调查”显示,全国有79%的人在饮用有害的污染水。饮水水质之差严重威胁着亿万人的健康。人类要健康长寿,必须进行饮水革命。发明人房林相瞄准这一课题,经过5年的研究,克服重重困难,终于研制出一种高性能的“四化”净水器。这是一台能产生离子性“四化”水(净化、矿化、磁化、营养化)的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高级净水器,是人类饮水的又一次革命。四化净水器研究的成功,引起国内外的关注,先后荣获“中国专利产品博览会金奖”、“国际名优产品博览会金奖”等多项荣誉。为…  相似文献   

20.
水是生命之源,是万物之灵。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样伴随着资源的枯竭,对自然的侵蚀。工业化的有害物质逐步增加,污染了大量水资源。地球上的淡水本来就是稀缺资源,在我国有许多地区的水资源都无法满足当地人民维持生命的需求,所以我国伟大的领袖共产党人们近年来大力提倡"南水北调"工程项目,希望通过利用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来达到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目的。由此可见,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对于国家建设、保护环境是很重要的。本文旨在探讨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