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本文重点考察《洞灵真经》一书的音注内容。文中首先进行文献梳理,介绍了该书产生流传背景,其次集中讨论释音数据。通过《道藏》收录的两种文本跟宋本参验比勘,详示异同;进而辨析其音释特点。结论认为,此书释音目的基本上是用以辨析字形,标示异体字,从而构成了音义书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相似文献   

2.
《南华真经直音》上承《经典释文》,全书主要采用直音法给《庄子》(即《南华真经》)的文字作注,另辅以反切和标注四声等方式注音,是一本主要采取直音法注音的道典音书。全书注字简明,浅近易读,在语音研究上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贾善翔著的《南华真经直音》是宋代汉语语音史研究的重要材料,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未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南华真经直音》与《广韵》声类相比,贾善翔音切反映了宋代通语语音的演变和当时四川方言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4.
顾炎武的《诗本音》为《诗经》注解本音并说明韵例,从中可以看出《诗经》押韵字的位置、韵脚之间的距离、章节的押韵以及特殊的押韵形式,有助于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体会其音韵美。  相似文献   

5.
《山海经》是以经、注合刊本的形式流传的,因此,考察《山海经》版本可以按不同注家的版本作出分类介绍;因为有《山海经》部分经文的大型注本,也可按"全经注本""、非全经注本"作出分类介绍。  相似文献   

6.
胡刻本《文选》注是如今比较通行的一个《文选》注释的版本,其中大量引用了王逸注《楚辞》的资料,但今人少有研究。因此,本文对胡刻本《文选》注中所见的王逸注《楚辞》资料进行全面地整理,分析探究《文选》注在引王逸注《楚辞》的方式、表现出的倾向等,进而总结《文选》注所引的王逸注《楚辞》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浅析《文选》李善注引《说文》之被释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文选》李善注所引《说文》的被释字入手 ,将之与今存大徐本《说文》进行比较 ,且加以分析 ,最后归纳出李注《文选》在注释词语时的一些特点及其对今本《说文》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道德真经集解》是南宋道士董思靖辑录前人《老子》注解之作。经文的音释内容在承袭陆德明《老子音义》的基础上有所变化。其变动部分或是注音形式的更换,或是因对经文的理解不同而改变了陆书的注音,展现出作者自己的抉择。此外也有不见于陆书的全新注音。这些内容显示出音义体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南宋刻本《音注韩文公文集》未撰编刻者姓名,张允亮、傅增湘判定其为祝充校注本。今检此书注文得知,此书应为一不尽出注家名氏之集注本。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文选》李各注所引《说文》的被释字入手,将之与今存大徐本《说文)进行比较,且加以分析,最后归纳出李注《文选》在注释词语时的一些特点及其对今本《说文》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卷子本《文选集注》,原藏日本金泽文库,日本明治维新之际流散。200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周勋初先生辑《唐钞〈文选集注〉汇存》24卷搜罗今存流散殆尽。以影印今存24卷观之,原书当有120卷。此书当是日本平安时代中后期(相当于我国北宋时期)日本某《文选》学家采日本所存遣唐使带回之《文选》诸注本汇编而来,故其所采诸家注本多见于日本滕原朝臣佐世《本朝见在书目》(记载约当我国唐末日本皇室公藏、私藏汉籍,《古逸丛书》有影印本)著录。所采李善注、《钞》、《音决》、五臣注、陆善经注既为唐本,而《钞》、《音决》、陆善经注三家原书久已失传,是研究唐代《文选》学及校勘今通行《文选》至为珍贵  相似文献   

12.
平山久雄 《中国语文》2012,(4):319-328,383
敦煌《毛诗音》残卷P.3383里的直音注有两个特点:(一)为数不多,对反切注的比率较小,(二)直音注里"同声直音"较多,即直音字的声符多与被注字相同。直音注在S.2729里为数更少。本文因而对敦煌《毛诗音》假定甲、乙两个祖本,还假定一个蓝本,据此解释:甲祖本把蓝本的普通反切和直音按自己采用的独特结构原则改换为新式反切,只留存了"同声直音";留存的理由当是"同声直音"写在卷子背面就容易认识表面被注字的缘故。乙祖本则把这些直音也都改换为新式反切了;P.3383属甲祖本系统,S.2729则属乙祖本系统。  相似文献   

13.
赵玉芳 《文教资料》2007,(34):79-80
中华书局1962年整理出版的标点本《汉书》,集各本之大成,但错讹在所难免。李善注本《文选》大量注引材料,使我们得以窥见《汉书》传至唐初所保存的面貌。本文旨在利用《文选》李善注语中引用《汉书》的注释材料以及其他相关资料,考究同异,辨别是非,希望对《汉书》的校勘整理或《文选》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文选集注》中的"今案"标明了唐时诸家注本如《钞》、《音决》、五家及陆善经本正文与李善本的不同之处。本文通过比勘《文选集注》与监本、尤刻本、胡刻本、陈八郎本、明州本、奎章阁本及建州本等,一是有助于认识唐时诸家《文选》写本的旧貌,及考察《文选》的异文及其流传与接受情况;二是可发现《文选集注》多方面的校勘价值,对纠正诸宋明刻本的讹误及认知《文选》版本流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宋尤袤本《文选》所见《山海经》文献材料,分别与敦煌本、集注本、北宋监本、奎章阁本、赣州本《文选》对校,其存有与各本不同的《山海经》增注文,且其增注方式不同于赣州本对“已见”例大量回溯,而是通过重新增引及在原注上补充新注两种方式,对李善注进行了补充。另有他本增引《山海经》而尤袤本无的情况,表明了尤袤刊刻《文选》所据底本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文选》尤刻本是以全帙形式留存至今的最早的李注《文选》版本,在《文选》版本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依据近年问世的《唐钞文选集注汇存》一书,在详细比勘其中李注和尤本中的李注异同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尤刻本李注不仅正文、注文以及注音部分吸纳了五臣注,而且也汲取了唐代其他众多注家的内容。尤刻本李善注《文选》,实际上是唐代以来在李善注原本的基础上,又采纳诸家注本之长的集大成之书,其间搀杂了唐、宋两代漫长的岁月里学者们校勘《文选》李注的成果。这一性质的成因在于李注本在李善生前已经有多种不同的钞本和宋代官学多次组织学者加以校勘,采纳当时存世的各家注本,加上自己的意见,多有改动和充实。  相似文献   

17.
《群经音辨》七卷,北宋贾昌朝撰,是继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之后又一部重要的音义兼注著作。它的出现,不仅是我国古代音义之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且又与当时的语言及经学发展状况紧密相关。《群经音辨》所辨析的材料虽然皆来源于《经典释文》,但它又自创体例,自成系统,显示出了与一般的经学传注和小学纂集类著作不同的工具性特点,对指导当时的读书人阅读经典以及对后来的辞书编纂都有着重要意义和影响。因而,在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上野本《注千字文》是现存最早的《千字文》注本之一,与敦煌本《注千字文》的关系值得探讨。本文论述了这一珍贵抄本的文献学意义,并着重对黑田彰等人著《上野本注千字文注解》的注释加以补正,为进一步展开与敦煌本《注千字文》的比较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汉诗音注》注音体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蜜 《文教资料》2011,(36):100-102
《汉诗音注》十卷,是清初学者李因笃评点汉诗之作。,该书音注主要以《诗经》音为参照,对那些古音韵异之字加以解释,同时对古今音同的字也作了注音。本文旨在对该书注音作分类阐述,呈现其丰富的注音体例。  相似文献   

20.
《齐民要术》特殊注音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齐民要术》音注中的声母、韵类、声调的特殊现象作了比较、分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