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盛铎(1859-1934年),字椒微,号木斋,晚年又号麐嘉居士等。江西德化人。清季至民国初年历任显职,包括出使日本、京师大学堂总办等。他家世代有藏书,他继承了其父李明墀所藏。自购大宗书籍来源有二:一为清季名藏家袁芳瑛“卧雪庐”旧藏;二为出使日本先后购进的“和刻本”(日本刻本,“和”是“大和”简称)。另外则是历年收购及巧取豪夺所得。如大批敦煌卷子,就是他利用主管职务之便搞到手的,后来多售与日本人。  相似文献   

2.
李日法 《图书馆》1996,(3):68-72
本文引用诸家书目、藏书题跋,对近代湘潭藏书家藏书特点作了较为深入的阐述,再现了袁氏双卧雪庐在藏书史上的辉煌。一、袁藏多精品,时人有“东南文献精华尽在于斯”之叹。二、袁氏精版本学,重宋元旧版,因而多书史、版本史上有价值、有代表性的藏书。三、袁藏方面广、质量高,“其盛为(有清)二百年所未有”。  相似文献   

3.
翁同龢(1830—1904)字声甫,号叔平,别署均斋、瓶居士、瓶生,晚号松禅、松禅居士、瓶庐居士等,别号天放闲人。清末名臣。《清史列传》卷63有传。富藏书;诗文简炼凝重;书法纵横跌宕,力透纸背,有颜真卿风骨。遗著有《瓶庐诗稿》、《瓶庐文抄》、《翁文恭公日记》等。下文将分别介绍其藏书:《楞严经》、《老学庵笔记》和《陶渊明集》。一、元写本《楞严经》  相似文献   

4.
清代苏州藏书家版本目录学成就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愉庆 《图书情报工作》2005,49(1):133-134,144
通过对钱曾的《读书敏求记》、张金吾的《爱日精庐藏书志》、潘祖荫、叶昌炽《滂熹斋藏书记》、孙从添的《藏书纪要》以及黄丕烈和顾千里在版本题跋方面的成就的介绍、分析,回顾和总结清代苏州藏书家在版本目录学研究领域所做出的贡献.强调其版本目录学研究,对后人鉴定版本目录、考证版本源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明清以来,以收藏、整理、出版、流通古籍为职志的文献大家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崛起.流韵所及,在湖南也出现了几个赫赫有名的大家,如道州何绍基之"东洲草堂"、湘潭袁方瑛之"卧雪庐"、岳阳方功惠之"碧琳琅馆".其中,岳阳方功惠在广州建成的"碧琳琅馆"共收藏宋、元、明、清刻本及明、清抄稿本达740多种50多万册,成为清同治、光绪年间全国私家藏书之冠.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三十年代前后,国内学术界曾出现一个整理和研究私家藏书史料的热点。这方面的著作有洪有丰的《清代藏书家考略》,杨立诚、金步瀛合编的《中国藏书家考略》,吴晗的《两浙藏书家史略》、《江苏藏书家小史》,潘博山的《藏书家尺牍》(影印),叶德辉的《书林清话》,蒋吟秋的《吴中藏书先哲考》,陈登元的《天一阁藏书考》、《古今典籍聚散考》,伦明的《续藏书纪事诗》、《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等等。比这更早的还有清末叶昌炽的晚年著作《藏书  相似文献   

7.
翁同龢的诗作生前并未刊行,身后由戚属、门生搜集刊行。先后有翁永孙辑《瓶庐诗钞》四卷,翁斌孙辑《瓶庐诗稿》八卷,张兰思辑《瓶庐诗补遗》一卷。《瓶庐诗稿》收录诗作一千余首,经缪荃孙、邵松年等人校勘,饶星舫写刻,堪称精审。《瓶庐诗稿》稿本今藏中国国家图书馆,可见校勘痕迹,涉及诗题改动、字句斟酌、诗作顺序调整等。然此三种皆非翁同龢生前自定,搜集遗作固然难以穷尽,且有误收他人诗作之憾。  相似文献   

8.
近代上海藏书纪事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自清末叶鞠裳(昌炽)《藏书纪事诗》问世以来,继之者有伦哲如(明)《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徐信符(绍(啟木))《广东藏书纪事诗》、王謇(佩诤)《续补藏书纪事诗》与吴则虞《续藏书纪事诗》  相似文献   

9.
明清以来,以收藏、整理、出版、流通古籍为职志的文献大家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崛起。流韵所及,在湖南也出现了几个赫赫有名的大家,如道州何绍基之“东洲草堂”、湘潭袁方瑛之“卧雪庐”、岳阳方功惠之“碧琳琅馆”。其中,岳阳方功惠在广州建成的“碧琳琅馆”共收藏宋、元、  相似文献   

10.
明朝末年的陈第,是我国非常著名的一位音韵学家。《世善堂藏书目录》是其晚年整理藏书的成果。在介绍陈第的生平、世善堂藏书的源流和《世善堂藏书目录》的版本的基础上,以《知不足斋丛书》所收录的《世善堂藏书目录》为本,详细重点地分析它的著录方式、类目名称、分类方法及其缺点。《世善堂藏书目录》在目录学、文献学、分类法、版本学等方面都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中国图书馆学诞生之前,即"前图书馆学"中有关藏书的分类、编目、访求、庋藏、保管、建筑、设备以及应用等方面的一些知识和理论。分别介绍了《汉书.艺文志》序、《隋书.经籍志》、《通志.校雠略》、《通志.艺文略》、《麟台故事》、《南宋馆阁录》、《澹生堂藏书约》、《藏书记要》、《流通古书约》、《儒藏说》等文献的内容及其在我国藏书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综合评述了近年来出版的《中国藏书楼》、《中国藏书通史》和《藏书中国丛书》的各自特点及共同之处,肯定了这三部书对中国藏书史、古籍整理和版本学研究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香港兴利集团执行董事、上海市政协委员张曾基博士向上海图书馆捐赠全套《传世藏书》仪式于5月10日上午在上海图书馆隆重举行。赠书仪式由上海图书馆吴建中副馆长主持。会上,《传世藏书》工作委员会顾问杨锡山教授介绍《传世藏书》编辑、出版简况,《传世藏书》工作委员会顾问吴仲信先生向张曾基博士赠送《传世藏书》“纪念金卡”,张曾基博士致词并向上海图书馆赠书,上海图书馆马远良馆长接受赠书,向张曾基博士颁发《捐赠证书》和纪念品,并致谢词。来宾代表、中国海军军事学术委员会常委、《传世藏书》工作委员会顾问安立群少将在会上讲了话。最后,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方全林副部长致词,上海市政协赵定玉副主席致词。出席赠书仪式的还有兴利集团有限公  相似文献   

14.
罗鹭编《采山楼藏稀见清人别集丛刊》收录了其个人所藏稀见清人别集20种,每种均撰有解题。较之近若干年出版的一些清人著作,《丛刊》是一部"小书";然基于其全部的藏书活动,衡其藏书实绩、究其藏书思想、察其藏书意义,《丛刊》又实为一部"大书"。《丛刊》是当代民间古籍收藏与保护的重要收获,必将在藏书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5.
赵晨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2):141-146
[目的/意义]《玉函山房藏书簿录》是清代文献学家马国翰的私人藏书目,其分类具有独到之处,本文意在探讨其特色与形成这种特色的原因。[方法/过程]将《玉函山房藏书簿录》的四个部类分别与《经义考》、《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以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公私书目进行比较,以明确其特色。[结果/结论]《玉函山房藏书簿录》的设类体现出守旧与创新的结合,经编诸类目既借鉴《经义考》,又吸收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创新之处,史编、子编则相对保守,在分类设置上墨守旧规。通过对《玉函山房藏书簿录》分类设置的探讨,明晰其兼具保守性和创新性的鲜明特点,也因为这种特点,《玉函山房藏书簿录》的类目设置和书籍归类也存在一些不当之处。尽管如此,《玉函山房藏书簿录》作为一部私人藏书目,也是具有独特价值的。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中国藏书文化研究两部巨著《中国藏书楼》(任继愈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中国藏书通史》(傅璇琮、谢灼华主编,宁波出版社2001年版)问世以来,掀起了新一轮藏书文化研究热潮,一批专题和区域藏书研究的新成果陆续出版,反映出中国藏书文化研究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7.
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陆心源藏书目录》稿本,为已知多种陆氏书目之外的新见稿本,学界研究皆未涉及。该稿本为陆氏早期的藏书目录,其中存留卷帙、书价、流转等信息,也记录了皕宋楼早期的宋元版书入藏情况,可以结合《皕宋楼藏书志·续志》及日本《静嘉堂文库汉籍分类目录》进行比较研究。《陆心源藏书目录》之所以藏于早稻田大学,很有可能是岛田翰所寄赠。  相似文献   

18.
自清末民国以来,藏书文化史研究就逐渐发轫滋长。代表著作为清末叶德辉《书林清话》,初版于1929年的金步瀛、杨立诚《中国藏书家考略》,及吴晗的《江浙藏书家史略》。数量虽然不多,却成为藏书史研究领域的精品著作。20世纪80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19.
藏书印蕴藏于浩如烟海的传世藏书当中,是未经发掘的宝贵学术资源,具有版本目录、历史文献、语言文字、篆刻图画等学科价值.广东藏书印是研究广东历史文化的重要信息资源,可以从古籍、古籍图录、古籍影印本、印谱及网络资源对广东藏书印进行搜集.藏书印的整理包括印文释读、材料筛选、数字处理、编写传略、分类编目5个环节.编辑《广东藏书印谱》、出版《广东藏书印书影》和建设广东藏书印数据库是利用广东藏书印的3大举措.  相似文献   

20.
<正>刘承干(1881—1963),字贞一,祖籍浙江南浔,是我国近现代著名藏书家、图书馆学家。刘承干从小天资聪颖、博览群书,青年时代便对藏书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用了十年时间先后将江浙一带丁氏的持静斋、朱氏的结一庐、莫氏的影山草堂、卢氏的抱经堂等名家藏书收购,积累了总计20万册共60万卷藏书。其中的宋元珍本超过200种、明代珍本两万种、清代丛书以及集部、方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