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淞沪会战"七七事变"爆发37天后,日本侵略军又向上海发动大规模进攻。中国军队英勇抗击,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日军寻找借口大举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中国军队第九集团军以及陆续调集的6个集团军70余万人奋起抵抗。随后,日军加强上海派遣军力量,中国军队也陆续增援。9月30日拂晓,日军向中国军队发起猛攻,中国守备部队伤亡惨重。10月26日晚,中国军队第88师400  相似文献   

2.
淞沪会战起于1937年3月13日,终于11月13日,历时整整三个月。会战已经过去60多年,但对会战的评价却是见仁见智,各持一说。大致从研究革命史的角度来考察,对淞沪会战持否定意见居多;而从研究民国史的角度来考察,对淞沪会战意义持肯定意见居多。近日读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一书,对淞沪会战多有论述,颇受启发。  相似文献   

3.
<正>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的上海淞沪抗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投入兵力最多、战斗规模最大也是最为激烈残酷的一次战役。国民政府几乎将它所有最精锐的主力部队都投入了战场。胡宗南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这支号称"天下第一军"、蒋介石赖以起家的嫡系部队,从1937年9月初奉命投入淞沪战场,血战两月余,直至战役结束,为这次战役付出了惨重的  相似文献   

4.
1937年8月13日,中国军队对进犯上海的日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淞沪会战开始了.在中国军队的统帅部里,一些德国军官参加了指挥,为首的便是--法肯豪森.  相似文献   

5.
1937年8月13日,日本军队进攻上海,中国军民的淞沪抗战开始。日本军队进攻上海也是对英国利益的直接侵犯,期间,以《泰晤士报》为首的英国报界对日本侵略行为的谴责和批评,对中国军民淞沪会战时英勇抗敌的称赞和声援,与之前卢沟桥事变时期相比有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对英国政府援华制日政策的制定施加了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6.
王春华 《湖北档案》2008,(11):36-37
1937年8月13日,被世人称为“血肉磨坊”的淞沪会战爆发。当天,国民党部队72军88师524团中校团副谢晋元奉命带领一个营的兵力。进入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四行仓库当时是金城、盐业、中南、大陆四家银行合设的仓库,  相似文献   

7.
<正>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拉开帷幕,中国军队在虹口、杨树浦一带与日军海军陆战队激战,日军决定全力增援上海,国民政府也决心大战一场,调动全国军队向上海进发,由此在上海市区之北沿江一带爆发了登陆与反登陆之战,打得最惨烈的是罗店争夺战,被后人称为"血肉磨坊"。首当其冲1937年8月23日晨,日军陆军上将、上海派遣军总司令松井石根率领第3、第11师团,1个航空  相似文献   

8.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刚回国不久的郭沫若应前线指挥作战的张发奎、陈诚之邀,先后组建了两支非常有影响力的战地服务队.这两支战地服务队以文化人士为主,虽不是操枪弄炮的职业军人,但他们一样与炮火硝烟相伴,冒着生命危险担负战地宣传、后勤保障等工作,堪称“战地奇兵”.  相似文献   

9.
<正>1937年的"八一三"淞沪战役是中日之间的第一场大战,双方投入兵力总数在百万以上,如此大规模会战不仅在整个抗日战争中罕见,在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战争中也屈指可数。淞沪会战是由一个个局部战事汇聚而成的,在海岸线自西向东有浏河、狮子林、宝山、川沙的拼杀,在黄浦江沿岸自北向南有蕰藻浜、杨树浦、虹口的争夺。在这曲震撼人心的悲歌中,中国将士们前赴后继,用铁血书写他们人生最后的篇章。姚子青血战宝山,全营殉职;谢晋元留守四行,孤军  相似文献   

10.
源来 《湖北档案》2007,(2):80-83
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日战争揭开了序幕,当时梅兰芳住家在上海.三个月后,淞沪失守,黑暗弥漫了大地,上海租界上也是一片乌烟瘴气!有一天,有人来向梅兰芳提出要求,说是希望他能在电台上播一次音.……  相似文献   

11.
血沃蓝天     
1937年的“七七”事变,日本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八一三”淞沪会战结束后,日军又把侵略的矛头指向当时的中国首都南京,于是,一场惨烈的南京保卫战打响了。目前广为人知的是,在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前,中国陆军曾在南京城外进行了殊死抵抗,而鲜为人知的是,在此前后的南京万米高空上,中国军人同样进行了一场壮怀激烈的保卫战。  相似文献   

12.
血沃蓝天     
1937年的“七七”事变,日本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八一三”淞沪会战结束后,日军又把侵略的矛头指向当时的中国首都南京,于是,一场惨烈的南京保卫战打响了。目前广为人知的是,在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前,中国陆军曾在南京城外进行了殊死抵抗,而鲜为人知的是,在此前后的南京万米高空上,中国军人同样进行了一场壮怀激烈的保卫...  相似文献   

13.
张谞 《湖北档案》2006,(3):37-37
1940年5月的枣宜会战是继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之后又一次大规模的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的一次重大战役.在这次战役中,中国投入了包括第五战区、第九战区的三十多万精锐部队,日本投入了侵华日军的主力第十一军的十余万部队,在荆楚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反复拉锯血战,来回厮杀.虽然日军最后攻陷了宜昌,但是中国军队也给予了日本侵略军沉重的打击.就在这次战役中,著名爱国将领、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壮烈殉国,成为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军衔最高、职位最高的中国军人,也是"二战"期间反法西斯阵营中战死疆场的最高军队将领.  相似文献   

14.
<正>1937年8月13日,日军继卢沟桥事变之后,又在上海挑起事端。声势浩大的"八一三"淞沪抗战,成为"七七"事变后,中国军民奋起抗击外侮的一次大规模战争。中华民族历经八年抗战,终于在绝境中浴火重生。上海市档案馆藏有一大批抗战档案,其中绝大部分内容与两次淞沪抗战(1932年一·二八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有关。这些档案揭露了侵华日军的暴行,展示中国军人的英勇气概,彰显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201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80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15.
翻开60年前中国抗日战争的档案史册,中日军队正面战场较大的战役有12次,其中6次都在湖南境内。这就是1939年9月至1942年1月的三次长沙会战,1943年11月至12月的常德会战,1944年5月至8月的长衡会战以及1945年4月至6月的湘西战役这6次会战持续时间长达5年零9个月,日军投入兵力60万余人,中国参战部队200多万人。每次会战,敌我双方投入兵力合计都在数十万以上其作战时间之长,双方用兵之众,战争规模之大,我军歼敌之多,是其他战场所不曾有过的。  相似文献   

16.
<正>1937年8月13日,日本海军陆战队约七八十人,由便衣队前导,于9时15分自北四川路日本小学开出,自虹口横浜桥,以轻机关枪向中国军队横扫,图越淞沪铁道,冲往宝山路,中国军队驻防警察及保安队,当予猛烈还击,淞沪战事即告发生。随后日军集中驻沪陆军及海军陆战队约万余人,向国民党保安队及87、88师4万多驻军进攻,当日战争扩展到上海其他地段,闸北、虹口、杨树浦各处,如引翔乡、江湾路、八字桥、青云桥一带均爆发了战斗。"八一三"事变后,难民  相似文献   

17.
正"‘出云’舰被鱼雷击中,传已于昨晚沉没!"这是1937年8月17日南京国民政府的官方报纸《中央日报》上特大新闻的标题。这条振奋人心的捷报称:昨晚中国鱼雷艇深夜突袭,日军第三舰队旗舰"‘出云’舰受重伤,各方盛传已沉没"。自1937年8月13日起,中日两军已在大上海的十里洋场鏖战数日,淞沪战场正迎来最激烈、最血腥的片段。此时,中国军队竟能击沉日舰队旗舰,自然是一桩"大快人心"、"大长士气"的  相似文献   

18.
<正>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因为校舍毁于日军战火,无家可归,审时度势之后,同济大学不得不作出艰难选择,开始辗转西迁。1937年9月,同济迁至浙江金华。中共同济特别支部根据上级党组织指示,留在浙江参加革命工作,同济党组织暂时中断。1937年11月,同济从浙江金华迁至江西赣州、吉安。1938年7月再迁广西八步,未及复课即于当年冬迁往昆明。从1939年春在昆明办学到1940年10月开始迁校四川宜宾李庄,同济在昆明办学两个春秋。虽然形势险恶,但在当地地下党组织的领导和支持下,以西迁以  相似文献   

19.
八年全面抗战时期,日寇铁蹄横扫湖南,全省大部分县市遭受摧残.面对日寇疯狂侵略,在湖南株洲攸县,许多青年踊跃加入到保家卫国的队伍中来,他们当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英雄人物.如网岭洞井铺李仁祥,入伍后被分配到远征军,他和战友走出国门,与印度、缅甸人民一道抗击日本侵略者,在战斗中被鬼子砍断了右臂仍不下火线,顽强战斗,为战役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渌田青年陈凡,在部队担任排长,参加过淞沪战役,他们联队奉命保卫上海四行(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总金库,从1937年8月13日起至10月25日止,与日寇周旋、拼搏两个多月,终于保全了四行总金库,成为当时震惊世界的“困守四行总金库孤军作战八百战士”.  相似文献   

20.
微记录     
<正>@历史尘雪:1937年淞沪会战中,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旅副旅长杨杰奉命率部扼守西塘,战况异常惨烈呈绞肉机状态,阵地数度易手。10月11日晚,日军冲破我军阵地,上级询问战况,将军答:"尚能支持,不须后援"。言毕,亲率敢死队逆袭日军,不幸身中数弹,壮烈殉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