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6月28日,我到莱芜市钢城区艾山街道下基层采写的最后一篇稿件见报.总计9篇下基层稿件中,有6篇被评为A级稿,3篇上了头条."新闻是跑出来的,脚底板下出新闻",这句话在"记者下基层"活动中再次得到了验证. 近年来,我积极参加<(莱芜日报>组织的"记者下基层"活动,收获了一些好稿件,更重要的是对新闻的内涵、对记者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正> 一、新华社多媒体待编稿库项目背景 新华社作为中国的国家通讯社,承担着对内对外新闻服务的重要任务,多媒体待编稿库是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对内服务的核心,是新华社编辑、记者采写稿件的总集合。这些稿件通过总社各专业编辑系统、各社办报刊编辑系统、分社编辑系统、各种移动发稿系统以及公众互联网的电子邮件系统等采写、传递、存储到多媒体待编稿  相似文献   

3.
记者发稿总免不了与编辑电话联系。记得,前些年记者询问稿件,编辑总问:是急稿,还是慢稿?而去年,编辑先问是否当日新闻?在今年,编辑则是开门见山地问,你几点几分发来稿件!2000年12月31日,我参加新华社·新华网“新世纪曙光报道”的现场直播,切身领教了一次非常紧张而又兴奋的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4.
新华社新闻大厦的发稿系统中,有一个专门为全国地市报提供新闻稿件服务的部门——国内部地方新闻编辑室。这里编发的稿件供全国230多家地市报刊用。今年春天,作为新华社与地市报双向交流的一项内容,安阳日报社派我到新华社国内部地方新闻编辑室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和工作。在这期间,我与地方室的同志一道编稿,还参加了他们组织的易地采访,耳闻目睹之间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我到地方室后编辑的第一篇稿件是《安阳市劳动局妥善解决特困户子女就业问题》,当时我对这种纯地方新闻能不能在新华社播发心里吃不准。但地方室一位负责人看过后说,别看这只是地方新闻,站  相似文献   

5.
记者好做应该说,一个跑部委的专职记者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好做!信息社会出现了电脑、邮箱、闪存,更重要的是出现了“新闻通稿”和新闻发布会……这一切的一切使得记者不必再去手写稿件,更不用深入采访,只需把“新闻通稿”电子版删改一下再署上自己的名字“上传”到指定位置就OK了,连新华社记者也概  相似文献   

6.
报刊、广播、电视的编辑经常遇到三对矛盾:一是与新闻受众的矛盾,编辑喜欢的新闻稿,受众不喜欢,或者是受众喜欢的新闻,编辑却没有选用;二是与记者的矛盾,记者采写的稿件,编辑看不上眼,或编辑对稿件的处理,记者有意见;三是与上级新闻控制者的矛盾,编辑认定的好稿,有时上级扣发或上级指定要发的稿,编辑不积极编发。对同一篇稿件受众、记者、编辑、控制者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就有不同的评价,就会产生分歧,编辑怎样才能处理好同受众、同记者和新闻控制者的关系呢? 首先,编辑心中要始终装着受众,把握好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7.
一些通讯员,注重稿件的内容写作,这固然不错,但却往往忽视稿件标题的提炼。殊不知,为一篇稿件做一个好题目,也能提高稿件的采用率。虽然我是搞业余新闻写作的,时间又不长,但发出的稿子90%被新闻单位采用,其中主要原因,是我在注意稿件内容的同时,也注意稿件题目的选择。今年7月中旬,我写了一篇一个冒充局长的人在村民家行窃的稿件。稿子写好后,我加了个《假  相似文献   

8.
塔斯社纽约分社的记者出色地报道了美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新华社据塔斯稿编发了八条消息(见新华社新闻稿2月12日至15日)。这些稿件提供了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采访象美共第十六次代表大会这样一个重要会议的记者,需要高度的政治水平,敏锐的新闻嗅觉和熟  相似文献   

9.
说长道短     
新华社9月30日播发的《崔大妈看球》稿,以其写作精、角度巧、语言朴素和主题深刻的优势,成为数以千计的亚运稿件中的佼佼者。写此稿的两位记者分管藤球项目的报道。当竞赛场上没有太多的新闻可寻时,他们就把视线转向了看台,于是捕捉到了一位65岁的崔大妈的看球心态。独特的对象赋予稿件独特的角度与内容。稿  相似文献   

10.
引言:稿件采用查询系统是新华社为了让编辑记者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稿件的采用情况,而专门开发的一个业务系统。它首次实现了新华社中英文文字、图片新闻稿件被国内外媒体采用情况的精确查询,它可以为编辑记者提供灵活的查询定制、查询汇总、各种查询条件灵活组合、查询条件记忆等功能,查询出的采用信息能够精确到媒体名称、采用日期、采用版面、采用篇幅,还有采用媒体的详细信息。采用查询系统的易用性好、方便性强、准确性高以及采用数据及时性好的特点为编辑记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性,编辑记者可以通过查询系统,及时了解自己稿件的落地率和采用的具体情况,这对于提高稿件的质量和采用率以及导向稿件的采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社领导及总编室领导也对查询系统给予了高度评价:"能够让每一位新华社记者及时查询出稿件的落地情况,实现了新华社记者多年来的梦想",是"业务建设中的一件大事"。该系统的成功,得助于社领导的高瞻远瞩和技术局周密的技术规划和建设工作,同时,该项目的技术选型和框架的先进性也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下面,我就从技术的角度作一个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张静 《中国广播》2007,(9):38-39
十年前广播新闻以文字报道为主,播音员大多直接以“XX台记者XX报道”开头。当时广播新闻不需要标题,记者写稿也不拟题,顶多在年终总结或评稿时后加一个题目,以便于区别稿件。  相似文献   

12.
两位记者到同一地方采访,一个能写出较有反响的新闻稿件,而一个什么新闻也没发现,空手而归;两位记者采访了同一事件,一个写出的稿件有深度和新意,而另一个写出的稿件很平淡。在这两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会说前者的悟性高,后者的悟性低。新闻的稿外功夫关键在于悟性。我认为,这  相似文献   

13.
在涉农新闻通联上传的稿件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注意,下面就从稿件文字和稿件图像两方面做一分析:一、稿件文字(一)稿件的标题:稿件的题目可是说是一个片子的眼,题目是吸引观众是第一要素,因此好的片子是否能有一个好的题目也体现了一个记者的基本功是否扎实。在工作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例举如下:1.在植树节到来时,有的地方传上来稿件题目是:(××农场开展植树节庆祝活动)。这植树节不知道有什么可以庆祝的,至少应该是纪念活动。与这个农场形成对比的  相似文献   

14.
我不止一次地听到大新闻单位的记者说:“黔东南不出新闻。”他们来黔东南采访,见报稿件寥寥,心里是不大舒服。可是,黔东南报去年却没了个《乡乡出新闻》的栏目,每期见报两篇。我的两位文友——侗族青年记者韩鸿周和苗族青年记者廖奇勋,承担了栏目的采访任务,他们深入到全州各乡,特别是贫困乡去采访,采写稿件250多篇。《乡乡出新闻》成了本报一个引入注目的栏目,很受读者欢迎。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几乎阅读了他们采写的所有稿件,还编发了其中的一部分。在读稿编稿的过程中,我还思考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华社记者到基层采访,冷不丁有人会问这样的问题:新华社是干什么的?弄得我们的记者非得尴尬地解释半天不可。也是,新华社对许多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天天在广播电视里听到新华社消息,陌生的是她又不象报纸有自己的版面。新华社是依赖报纸的版面和电台、电视台的声音而生存的,报纸刊登新华社稿件的版面叫时事版,编辑新华社稿件的编辑叫时事编辑,和新华社打交道的编辑部门叫时事部。无疑,新华社播发的稿件就叫时事新闻了。时事新闻是和行业新闻、地方新闻相对而言的。但奇怪的是,新闻教科书和新闻理论书里面,却很少论及“时事新闻”。  相似文献   

16.
喝啤酒时倘若以很快的速度往杯子里倒啤酒,杯子里总是啤酒少而泡沫多。其实,啤酒的泡沫多少并不关大事,多点泡沫可以少喝点酒。由此我想到了新闻“泡沫”。新闻“泡沫”的多少其实与报纸扩版的速度有关。我所供职的晚报,五六年前的新闻版只有3个。那时记者写稿是很难上版面的,逼得大家写好稿,抓独家新闻。记得当时最优秀的记者写得再多,每个月也只能发20篇稿件,数量虽少,但常常有稿件被《羊城晚报》、《新民晚报》等报纸转载。现在的新闻版面是以前的几倍,吃稿量自然大了。记者写一篇发一篇,几乎很少有被“枪毙”的。有的记者最多一个月能发…  相似文献   

17.
<正> 新华社多媒体待编稿库项目背景 新华社作为我国极为重要的新闻机构,承担着对内对外新闻服务的重要任务,每天要完成大量稿件的采集、编辑、发稿等新闻服务工作。这些稿件具有来源广世界各地、种类多-语种多样、稿件格式多样-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等特征。为做好新闻采集、编辑和发稿工作,新华社开发了大量的应用系统来完成对这些稿件的接收、编辑和发稿任务。同  相似文献   

18.
如何提高新闻采写能力是各媒体一贯重视的问题。三明日报社记者部坚持开展记者轮流点评一周稿件活动,引导每一位记者争当名记者,争先创优、写好稿、写优质稿件的浓厚氛围,对提高每位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取得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报纸编辑的职责是编好稿、组好版,而编好稿的前提是选好稿件,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企业报当然也不例外。我在实践中体会到,作为企业报的新闻编辑,要把好选稿关,必须坚持把握“三性”,即舆论的导向性,稿件的“新闻性”,报纸的“取向性”。  相似文献   

20.
陈颖 《新闻实践》2002,(8):74-75
地方报纸报道国际新闻,都采用新华社稿件.那么,统一采用新华社稿,编辑就可以高枕无忧,版面就万无一失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