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全世界来看,所有的文字都无一例外地起源于图像,读图是人类认知世界,感知世界的最朴素、最原始的方式.图像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不是现在才兴起的,而是随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轮回,逐渐又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阿莱斯说:"无论我们喜欢与否,我们自身在当今都已经处于视觉成为社会现实主导形式的社会."①在这一时代中,报刊要发展,不仅要正视时代潮流,更要审察这个时代的特点、规律,以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从学理上说,人类的类语言倾向使得图像具备了意义生成性能,而在当下社会,技术的高度发达、图像表意传统的继承以及艺术和文化的大众化都促成了图像时代的到来。当前,我们正身处一个人类历史上空前的视觉富裕和视觉张力的时代,我们通过图像消费、沟通并感知世界,认识社会。  相似文献   

3.
回顾已经过去的20世纪,谁也不会否认在推动整个世界进步的革命性因素中,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电脑,而电脑最伟大的应用是互联网.电脑与网络的结合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信息时代的来临.人类社会中的"地球村"愿望正在慢慢实现,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观念、思想观念乃至竞争与对抗形式都将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任何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都要依靠和依托土地,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耕地少、耕地资源不足的国家,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因此,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千秋万代应尽的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人类最古老的纪念碑,是我们的历史、文化和精神的最佳载体;语言是人类进行交际与传播的工具,是我们认识世界、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但是,如何在经济全球化、传播全球化的语境中正确、科学地使用语  相似文献   

6.
杨萍 《青年记者》2012,(11):38-3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报纸受到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的夹击,巴菲特曾说:报业似乎进入了“漫长的衰落期”,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延续报纸生命,挽回日益下滑的报纸发行量?报纸视觉化被提上议程. 阿莱斯说:“无论我们喜欢与否,我们自身在当今都已经处于视觉成为社会现实主导形式的社会.”这一社会被阿莱斯称为“图像时代”(Toward TheImge).从深层意义上来理解,“所谓图像时代,是指人们理解世界的方式和经验都视觉化、形象化了”.  相似文献   

7.
如果把新闻事业比作社会的神经系统,那么新闻摄影就是最敏感的视觉神经,它的镜头时刻注视着世界各个角落的重要动向。当今,不论一个重大新闻事件发生在何地,它的图像信息都可以通过卫星传遍世界。居住在世界各国的人们,不出家门就可以通过摄影报道看到发生在地球各个角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事件的具体场面。因此,为时代传真写照,迅速及时地记录社会的前进步伐,是新闻摄影记者的光荣  相似文献   

8.
《大观周刊》2011,(1):8-13
人类习惯用文字和图像来记录历史,因为在20世纪初,录音和录像技术产生前,声音一直都是易逝的,导致我们鲜少用耳朵了解世界。其实我们生活的城市每时每刻都发着声,有每一个城市都有的建筑敲打声、车来车往声,也有一个城市独有的声音,例如吆喝、戏曲、民歌。加拿大人夏弗把这种以声音作为城市判别标记的模式称作“音景”(Soundscape)和“声音生态学”。  相似文献   

9.
电子出版中常见图像格式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像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图像是用各种观测系统、以不同的形式和手段观测客观世界而获得的,可以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眼并进而产生视觉的实体。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科学研究和统计表明.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约有75%来自视觉系统,也就是说是从图像中获得的。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问题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被公认为是人类21世纪面临的最富有挑战性的难题之一。可以说,人类自从进入文明时代以来从未像今天这样需要挖掘与展现我们的理论反思潜能:通过重新思考我们与周围自然世界的关系,来重新构建一种可以使人类长久地在地球上生存的经济、政治、社会与文化。正因为如此,我们不仅需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意义上的生态学或“科学生态学”,而且需要人文与社会科学意义上的生态学,其中也包括一种“环境政治学”或者“生态政治学”。  相似文献   

11.
网络时代视觉文化形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觉文化是影像与形象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形态,它不只是用肉眼来看,而是把世界整个作为视觉图像来看待。现代社会,视觉在建构人类意义空间的基础上,塑造了社会文化秩序中的合法性等级。而电脑和网络媒介的出现带来了一种新的视觉文化形式——虚拟视觉文化,更多地呈现出后现代的特征,文化等级被消解,社会大众成为形象的缔造者。海德格尔所预言的世界图像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12.
一 本文涉及的是人类使用文字的两种形式--阅读和写作--以及借助于两种对比文体,说明如何塑造后者以使前一种经历尽可能有意义.尽管"以计算机逻辑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已经使我们的世界网络化了",因特网引发了人类生存所有方面信息的激增;尽管现在处在一个似乎很多人都推崇图像的世界里,但大部分信息仍然通过文字传播,也就是说我们继续、并将永远需要文字.正如澳大利亚著名作家、公共演讲人、前总统演讲撰稿人兼顾问Don Watson所言,"图画统治,但是文字定义、解释、表达、统一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知识.它们帮助我们表达原有的想法、接受新思想,所有这一切都源于文字."当然,文字写作是一回事,赢得读者则是另一回事.因此,我们越来越感到文字若要吸引视线需要变成"警语式文体".  相似文献   

13.
孙燕 《大观周刊》2011,(39):29-29,119
死刑是人类最古老的刑罚种类,在世界各国的历史上都曾占据过最重要的地位。但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发展,死刑的威慑力和一般预防的作用受到了广泛质疑。本文分析了各国的现行死刑政策,死刑存废理论,以及我国关于死刑政策的研究与发展等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博物顺生     
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东西,地球、太阳系、银河系、人类、人类的创造物,都一定要毁灭。问题不在于是否会毁灭,而是何时毁灭,如何推迟毁灭。"天地之大德曰生"。这个生,是生成、演化的意思,不限于与人类相关的事物,它道出了古人对世界流变、演替过程的深刻理解。生成与毁灭不完全是对立的,在更高一层观察,它们竟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毁灭就不会有新生。做冷静的自然哲学思考,我们清晰地确认,人类社会的历史也必然是昙花一现,不管我们如何留恋。但由此并不能必然推出消极遁世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是促进人类社会生活向前发展的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重要进程,无不以科学上的重大发明创造为推动力。邓小平同志在1986年10月18日会见意大利和美国物理学家时说道,实现人类的希望要靠科学,第三世界摆脱贫困要靠科学,维护世界和平也要  相似文献   

16.
王学智 《大观周刊》2010,(41):60-60,53
实践的观点,是唯物辩证论认识论之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强大的思想武器;实践、也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使异于人的自然满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变革社会,使社会向着更高的文明社会迈进。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实践反映和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因而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和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践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因而实践处于最基础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通过讨论哲学对于图书馆学研究的意义,回顾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三-客观知识理论在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中的影响。分析客观知识理论的内涵,认为客观知识是公共交流系统中最具有独立特征的组成部分。波普尔提出的三个世界的理论,实际上是将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独立的世界与物理世界和主观世界并列。公共交流系统是人类社会内部相互作用的核心,是图书馆现象的哲学基础,也是图书馆价值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说过:“人声本质上是一种最原始的声音,世界上一切其它的声音不过是这神圣的原始声音的一种遥远的回声。人类喉咙是世界上最初的、发声最纯正的、最值得赞美的乐器。”这话道出了声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我认为,如果说人类的声音是纯正的乐器之音的话,那么,儿童的喉咙就是发声更纯正、更值得赞美的乐器。童声是我们人类最初的、最原始的声音;童声的音质是最纯的,是世界上其他声音所无法比拟或取代的。这种银铃  相似文献   

19.
服饰色彩造型在影视作品中的审美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色彩与人类的生存密切相关。我们用眼睛来看,用脑子来想,我们创造了许多视觉色彩图像来表达对这个世界的直觉、认识、理解和幻想。世界本来就以色彩斑斓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语言是抽象的,可以用来交流和传达信息,但语言离不开形象作为基础。思维也可以是抽象的,但艺术的思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重在论述图像传播研究与文化转向之间的关系。详尽阐明了当今图像研究兴起的重要背景——"文化转向"的内涵:是以视觉为中心的转向,视觉事物成为文化建构中的关键,图像成为传播知识和建构文明社会的重要媒介,建构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想像及认知/想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被重新发现的"图像"的作用、地位和本质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最后就图像与文本的关系进行了阐释。本文认为,图像已成为现代传播中一种最有效的传播方式和途径,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生产力,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一种有效的工具和文化力量。开展图像文化传播研究,对构建和谐社会,强化传播效果,拓宽文化研究的领域等方面都将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