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爱玲的小说,自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一直颇受青睐,评论家、作家、读,一再以话张爱玲为热。由此也产生了一群作家,在写作上与她的风格颇为相似,被称为张派传人,王德威在一系列讨论张爱玲的章中,将张爱玲与其传人的关系聚集于“鬼话”之延绵与铺陈之上,并列举了一些作家,如台湾的苏伟贞、袁琼琼、施叔青、李昂,香港的钟晓阳、黄碧云等,甚至也罗列了男性作家白先勇、苏童于其中。张爱玲亦因此被王德威戏称为“祖师奶奶”。  相似文献   

2.
天才梦     
张爱玲,现代文学史上重要女作家。她的这篇《天才梦》的发表,将她介绍给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并在后来真的实现了自己的“天才梦”,名噪一时,可以说,这是她成为一名天才作家的提前告白。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和她的小说   张爱玲 (1920~ 1995),她出生于上海,比萧红晚生 9年。 1939年考取伦敦大学,因战事影响,改入香港大学。同年,发表处女作《天才梦》。 1942年中断学业回上海。 1943年至 1952年,发表《金锁记》《倾城之恋》《十八春》《小艾》等小说,出版小说集《传奇》,散文集《流言》。 1944年与胡兰成结婚, 2年后分手。 1952年逃往香港,供职于香港美国新闻处, 2年后出版长篇小说《秧歌》《赤地之恋》。 1955年去美国。次年与美作家赖雅相识并结婚,直至其 1967年去世。 1976年《张看》出版,次年《红楼梦魇》出版。 1992…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女作家张爱玲的遗稿又有新发现,其唯一一篇描写台湾的游记《重访边城》在《皇冠杂志》上发表。《重访边城》全文约15000字,分成两大部分,前半部描写台湾,后半部写香港。在台湾部分,张爱玲先到台北,由名画家席德进带她走访台北的巷弄、庙宇,她在文章中写道:“有席德进带着走遍大街小巷,是难求的清福。他默无一语,简直就像你一个人逍遥自在地散步,不过免除迷路的恐慌。”  相似文献   

5.
1944年;张爱玲的第一部小说集在上海出版,曾轰动一时,这就是名闻遐迩的《传奇》。作家命名这部小说集为“传奇”,大概有“后来传奇”中的“传奇”Z意吧环过;作家本人的身世和经历,倒确实富于一种传奇色彩。其祖父张佩纶为请末名臣;据说《孽海花》中的庄仑樵就是以他为模特儿的;其祖母则是近代史上大名鼎鼎的李鸿章的女儿。尽管张爱玲成名较早但只是近年来才渐为人知,这之前的中国新文学史则对她不著一字。自美国夏志清在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上辟专章评述张爱玲;而且对她赞誉有加之后,张爱玲在中国这才声誉日隆,一时间,他的…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比较另类的一个作家。她和同时代的许多作家不同,她的作品通过对人性的剖析,情感的消解,凸显出一种极为悲凉的氛围。在张爱玲笔下,亲情和爱情一样,沦为人攫取自身利益,表现人性"恶"的一面的工具;这与和她同时代的作家们是大相径庭的,然而也就是这样的不同,更加凸显出张爱玲在文学史上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自1943年5月起连续发表一批小说作品轰动了上海,也令著名翻译家傅雷振奋。很少撰写文学评论的傅雷以迅雨为笔名,发表《论张爱玲的小说》,揭开了张爱玲研究的第一页。傅雷高度评价《金锁记》,对长篇《倾城之恋》和短篇《琉璃瓦》、《花凋》等有褒有贬,而对未定长篇《连环套》却采取了否定态度。他严厉针砭其主题、人物、格调,几乎全面否定其语言。正在创作旺盛期、好评如潮的张爱玲自然无法接受.在傅文发表当月作了回应与辩白。然而她心里十分明白:《连环套》没有写好,决定戛然而止不往下写了。几十年后,栖身美国的张爱玲重新看到《连环套》,她不能不衷心佩服傅雷激烈而中肯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的小说,自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一直颇受青睐,评论家、作家、读者,一再以话张爱玲为热。由此也产生了一群作家,在写作上与她的风格颇为相似,被称为张派传人,王德威在一系列讨论张爱玲的文章中,将张爱玲与其传人的关系聚集于“鬼话”之延绵与铺陈之上,并列举了一些作家,如台湾的苏伟贞、袁琼琼、施叔青、李昂,香港的钟晓阳、黄碧云等,甚至也罗列了男性作家白先勇、苏童于其中。张爱玲亦因此被王德威戏称为“祖师奶奶”。本文就张爱玲的小说与黄碧云的小说试进行比较,以此来小窥张派传人在写作上对祖师奶奶的继承与超越。表面上看来,两…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及其早期小说浅论郭运恒张爱玲这位在"孤岛文学"沦陷区红极一时的女作家,无论唐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还是香港司马长风的《中国新文学史》,都不曾给她留下方寸之地。而"张爱玲不见于目前的中国文学史毫不奇怪,国内卓有成就的作家,文学史家视而不见的,比比...  相似文献   

10.
婚恋现象的现代审视──论张爱玲小说的思想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婚恋现象的现代审视──论张爱玲小说的思想价值钱振纲自1944年5月著名翻译家傅雷在《万象》杂志上发表署名“迅雨”的《论张爱玲的小说》一文以来,在迄今为止的半个世纪中,大陆、台港和海外学者发表了上百篇评论、研究张爱玲小说的文章,并且出版了这方面的论文集...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的小说引发了一次又一次的张研热,然而她的散成熟作品却早于小说。且不说早在1938年她就在《大美晚报》上发表了一篇英散《what a life,what a girl’s life》,仅以大家所熟知的《天才梦》(1939)而论,就比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1943)早发表四年。从事张爱玲研究多年的台湾东海大学中系副教授周芬伶说:“张爱玲的小说是旧时代的总结,她的散却是新时代的开启。”此言充分肯定了张爱玲散精神的现代性。张爱玲的散成就,不仅体现在那遍布于作品中让读惊羡不已的散珠碎玉般的字和奇语,也不仅仅是让人们捉摸不定、总是充满新鲜感的“解甲归田式自由散漫”的章结构;张爱玲的散,继承了五四时期的学传统,大胆地进行个性化的追求,毫无避讳的书写着对凡俗而真切的市井生活的好感,在对卑微生活中挣扎的小人物寄予同情的同时,也对人性的缺失、传统化的负面影响予以深刻地批判。张爱玲的散,与五四学倡导个性主义、人道主义、富于批判精神的特征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2.
一枝独秀卓然大家──张爱玲《传奇》题材、方法、人物三题曹建玲,白遂君张爱玲是中国40年代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星,是现代文苑里一枝傲然独放的奇葩。她的小说既不同于“五四”启蒙文学作品,也有别于左翼革命文学和抗日题材作品;既比30—40年代那些新感觉派、后期...  相似文献   

13.
三十年前的张爱玲是一位“走红一时”的风云人物。当她的小说在上海报刊上一露面,就立即引起了文艺界和读者们的注意。当年的张爱玲以自己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登上了作家的宝座,从而确立了她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 1 在张爱玲的文学创作生涯中,她虽然也写过散文、电影剧本和诗歌,但真正的成就还是她的小说创作。张爱玲由于对写作题材的熟悉和较高的艺术修养,从他的第一篇小说创作开始,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指出:“我甚至只是写些男女间的小事情,我的作品里没有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的生存体验与《传奇》胡荣华张爱玲这位40年代上海滩上红极一时的女作家,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人们淡忘,相反,她的名字却随着《传奇》、《流言》等作品的相继再版而悄悄走进读者的心中。究其原因何在呢?仔细阅读张爱玲的作品便会发现其中透露出一种与众不...  相似文献   

15.
1943年发表于《天地》杂志的《封锁》,不仅是张爱玲这一时期践行年少时“天才梦”的力证,亦是促成张胡之恋的“红线”,其中更包含着作家对于整个战时人类生存困境的凝视。张爱玲藉由文本《封锁》建构数个“梦境”,从饮食男女恋情美梦到战时上海众生之梦,及其自身的浮生一梦。通过将张爱玲的自身经历与文本进行比照,可以看到二者的互涉,更可以注视到作家在支离破碎的梦境背后的惶惑不安。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是成名于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一位女作家,50年代移居国外。多年来,她的作品在她诞生的土地上被遗忘了,但是在台港海外,张爱玲有很高的知名度,人们将她独特的风格誉为“张爱玲体”,许多读者以自已为“张迷”而自豪。张爱玲的文学成就首推其小说创作,她的长篇小说《倾城之恋》、《金锁说》、《十八春》、《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使无数“张迷”为之倾倒。同时,作为一个出色的散文家,张爱玲同样是当之无愧的,我们读她的散文集《流言》、《私语》,同样可以感受到作者为我们精心营造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谁都不会忘记二十世纪初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令人侧目的“新女性”,然而谁也会在心里对不仅仅是女性文学狂热时期根基的虚弱暗暗摇头。然而,有一个作家在悄悄地做着许多热血作家所不曾注意的工作,她就是张爱玲。她为女性文学掀开了女性心狱充满疮痍的一页。她真实地掀开了黑夜里女性生活的残酷画面。在中国女性作家里,还没有一个人象张爱玲那样以对女性的深切同情和关注去孜孜凄惨于女性悲凉命运的写生。所以,有人说“鲁迅之后有她,她是个伟大的寻求者。”(胡兰成《评张爱玲》《杂谈》四四、五),固然,这里的评价有其评论者情感上的溢美之词。但张爱玲对女性心理痼疾的展露确有其不可低估的意义。如果说鲁迅毕生致力于对国民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18.
何一档案自小学三年级至今,何一已在《中国小作家》、《全国小学优秀作文选》、《初中生创新作文》、《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等报刊上发表了散文、小说、诗歌等作品40余篇,其中有5篇获全国和江苏省征文大赛一、二等奖。1995年,她被中国作家协会列为“中国优秀小作家”候选人。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冯亦同看了她的文章,评价道:“观察仔细、视角独特、构思新颖、文笔细腻。”在谈到为啥酷爱写作时,何一笑着说,看见触及心灵的事,就想立即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有不吐不快的感觉。一篇文章写出来,她感到无比快乐和兴奋。写作已成为她生…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的《对照记》对照的是形象(照片)与个人身世的真实,因此她用文字来解释心得。《对照记》本身有很强的“后设性”,对《对照记》的解读,则是“后设”的“后设”。从《对照记》中所列的相当可观的张爱玲祖父祖母一代人的照片中,可以解读出她的怀古幽思,她所怀念的就是她祖父母这一代的人物和生活方式,这自觉或不自觉地展露了她的历史怀旧意识。《对照记》中没有张爱玲与父亲或母亲的合影,也没有她父母亲的合影,这些照片的缺失使《对照记》创设了一股幼时的失落感或被遗弃的情境,呈现出“褪了色”的苍凉。张爱玲自己的照片在全书中有30多幅,她的姿态在“镜花水月”式的美学意境中制造了一种神秘感。张爱玲“传奇”不仅是她的文字,也是她的形象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海外文坛     
正法国作家马克·李维《她和他》推出中文版近日,法国作家马克·李维携最新作品《她和他》在京举办读者见面会,这是他发表的第17部小说。马克·李维在受访时表示,"我是以视觉化的方式来写书的,我写出的是一种感受,如爱和孤独,这种感受可以跨越国界"。自出道以来,马克·李维保持着一年出一本书的节奏,作品涉及题材广泛,他讨论过友谊、爱情、历史等,而《她和他》则关注的是孤独,"其实在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