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和赵中庸共同采写的消息《革命圣地延安无铁路的历史结束》,在获得首都产业报1991年好新闻一等奖之后,又获得了第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消息传开,许多朋友问我,这条消息是怎样采写的?感受最深是哪一点?我以为,新闻采写也要换换脑筋。“换脑筋”,是邓小平同志视察首钢时提出来的。我的理解,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摆脱禁锢,更新观念。搞经济建设需要这样,搞新闻采写也要如此。我们这条消息的采写,就是在换脑筋的过程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2.
我是云梦县的通讯员。1986年底,我采写的《云梦涌现百余家农民经纪企业》一稿,先后获得全国首届通讯员好新闻一等奖和全国农民报系统1996年度好新闻一等奖。《中国记者》编辑部的同志要我说说这篇消息是怎样写成的。我的体会主要有两点:一是积极投身到农村改革的浪潮中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一是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我是怎样想到要写这篇消息的呢?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县农村也出现了喜人的变化。随着农村第二步改革的步步深入,尤其是以农副鲜活土特产品流通为特色的经销业,更是十分活跃。在这种五业兴盛,百  相似文献   

3.
我采写的消息《小车司机“解放”啦》,在获得“厦华杯”全国副省级党报好新闻一等奖及厦门市好新闻一等奖之后,又被评为2000年度福建省好新闻一等奖。这篇560字的消息是2000年从一个会议中“捡”来的。回顾这条消息的采写过程,我感受到,文山会海虽然枯燥,但众多的文件和会议中确实蕴涵着有用的信息和新闻线索,只要我们多加留心,跳出“会议”抓新闻,就一定能在文山中淘到“真金”,在会海中逮到“活鱼”。身为党报记者,从事新闻工作8年,似乎与党政会议报道结上了不解之缘。采写这条消息时,我刚从家乡闽西北的一家党报调到厦门日报半年左右时间…  相似文献   

4.
1998年,我和同事侯法洁等采写的录音报道《乐亭人的生育观》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好新闻三等奖、中国广播电视人口好新闻三等奖、河北省新闻奖一等奖、河北省广播电视好新闻一等奖、河北省人口好新闻一等奖等奖项。下面,我就采写这篇报道谈一谈体会。  相似文献   

5.
一个在见报稿中被其他新闻事实所淹没的新经验,经过一番发现与深化写成的消息,却获得了第十八届云南新闻奖一等奖,回顾《我市吸收群众代表参与查结一批基层信访案件》一文的采写经历,我感受颇深。让见报而未显出重要性的消息“升值”  相似文献   

6.
1989年《光明日报》主办了全国短新闻有奖征文比赛,我采写的《八旬老汉修桥记》在一等奖空缺的情况下,获得二等奖,一些同志、朋友纷纷向我表示祝贺,还让我谈谈采写经过。我的写作底子不厚,谈不出什么东西来,只是把采写的前后情况向同志们介绍一下。那还是1986年的事。当时我在邻居刘耀民家闲聊(他是造纸厂锅炉工),听说有一位80岁的老头去他们厂买钢筋,要修一座石桥。当时社会风气正盛行往“钱”看,有些人劝老头,少扯这个事。我感  相似文献   

7.
在刚刚揭晓的2004年度河南省好新闻评选中,濮阳日报选送的一条不到600字的消息《“台湾张廖简全国总会”去掉“全国”二字》,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获得了消息类一等奖。作为这条消息的作者,回想采写过程,我体会到,没有政治家办报思想的指导,没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就不会有这  相似文献   

8.
宋晓晖 《青年记者》2012,(27):61-62
《山东87名见义勇为英雄每月领取资助金》一文,是笔者采写的一篇不足700字的消息。这条短消息,不但获得了全国副省级城市短消息竞赛一等奖,还获得了山东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更被国内各大网站广泛转载。回顾这篇消息的采写过程,对于一线记者怎样发现  相似文献   

9.
在新疆第8个民族团结教育月里,我采写的通讯《各族人民为他“送行”》在《新疆日报》发表后,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自治区卫生厅特向全疆发出《通知》,号召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学习杜东亚同志的高尚医德、良好医风和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这篇《通讯》已先后获得1990年度《新疆日报》民族团结报道一等奖、同年《新疆日报》好新闻一等奖、新疆好新闻一等奖和全国8省区民族地区报道好新闻一等奖。不少同志问我这篇采写报道的经验,我说除了新闻事实典型等客观因素外,从主观因素来讲,主要是激情,是激情使我产生了强烈的采写冲动,是激情激励我一定要把它写成佳作。新闻作品首先要有素材,有“原料”,但又不是一大堆材料的简单组合,它要受情感等心理因素的影响,是材料、观点和情感的有机结合。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情感、激情总是有阶级性的,我所说的“激情”,  相似文献   

10.
《名字写在大地》是我2002年采写的通讯,当年获得了省好新闻一等奖。总结当初的这份“答卷”,我愿与大家说上几句话。  相似文献   

11.
旧题新作意在“深”———获奖稿《三找犁田人》采写体会□邓经民当我得知《三找犁田人》(原载《黔江日报》1995年5月23日二版-在1995年四川省好新闻评选中获一等奖的消息,作为作者,既感高兴,又始料不及。这是我从1992年以来4次获得省好新闻奖中档次...  相似文献   

12.
在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我采写的《非典型肺炎病原是衣原体?》(见2003年2月19日《南方日报》,获得了文字消息一等奖。这篇发表在第三版的简短消息,能获得如此殊荣,实在出乎预料。现在回过头看,有些东西值得好好总结和回味。一、在纷繁复杂的新闻事实面前,时刻保持清醒头脑  相似文献   

13.
采访是消息写作的基础.要写消息,要写出好的、有新闻价值的消息,就要做深入细致的采访,占有丰富、典型而真实的材料.近日,中国石油新闻工作者协会公布了2008年度中国石油优秀新闻作品名单,笔者与他人合写的消息<巨厚黄土区资料采集取得新进展>获得了一等奖.  相似文献   

14.
我同省报一位记者采写的消息《关中田间出现“集团军”》一稿,获得了1992年度陕西新闻奖一等奖。回顾这篇稿件的采写过程,我深深感到:作为一名通讯员,不但要有学习名家的虚心态度,而且更要有敢与名家争高下的气魄。这样,才能写好稿,出精品。 1992年5月7日,我在《西安晚报》发表了《女“麦客王”创办收割联合体》的消息。报道了我县女“麦客王”何俊英带领4位亲友筹资16万元创办收割联合体的情况,喊出了农机干部和农民的心声:“农业机械化要走农业机械集团化”。稿件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省农机局领导说:人家一个农家妇女都敢创办收割联合体,咱农机局为啥不能搞机收大会战?事后,省农机局领导总结几年来小麦机收经验,拍板定案:在夏收期间组织千台收割机开展规模机收大会战,探索机械化集团作业的方法和小麦机收配套服务问题。5月25日,我又在《西安晚报》发表了《千台收割机会战八百里秦川》的消息,向全省人民报告我省农业机械化历史上的一件大喜事。稿件发表后,我激动不已。一则新闻报道,引出了千台收割机会战八百里秦川。我暗下决心,追踪报  相似文献   

15.
1986年11月13日,我采写的消息《“烹饪王国”正面临挑战》在中国食品报一版发表后,引起了我国烹饪界的重视,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文摘报、四川文摘周报等报刊先后作了转载,并获得1986年首都产业报好新闻一等奖和第八届全国好新闻二等奖。 1986年10月初,我从商业部了解到中国烹饪代表团将赴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参加第五届世界烹饪大赛的消息后,便决定待代表团归来,重点采访代表  相似文献   

16.
史静 《大观周刊》2011,(34):14-14,6
在当今信息媒体多样化的趋势下,广播消息如何吸引听众?如何唤起听众共鸣?实践证明,在广播新闻中充分运用丰富多彩的音响,发挥广播媒体的独特优势,能让听众身临其境,进而赢得听众。下面就结合本人采写的获得山西新闻奖一等奖的作品《一诺千金》谈谈广播消息写作中音响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采写的一些新闻报道多次获得中国晚报好新闻奖、华北晚报好新闻奖和山西好新闻奖。作为一名记者,谁都想出新闻精品。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好新闻呢?我认为,好新闻是记者厚积而薄发,吃透“上头”和“下头”, 用心思考、用心观察、用心采写而来的。现结合我的从业经验,粗浅谈些采写好新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消息《个体贩运大军搞活湘粤赣边境流通渠道》(载《湖南日报》1986年11月5日一版),见报之后,在读者中,特别是湘粤赣边境地区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获得全国1986年度好新闻一等奖。这对我们来说,既是鼓励,又是鞭策,激励着我们在今后的新闻实践中,更好地增强创优意识,精心采写新闻。这篇消息的采写实践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头脑中有没有刨优意识,或创优意识强不强,情况是大不一样的,稿件的质量当然也是大不一样的。具体到这一篇,我们的创优意识,重点体现在选择主题、深入  相似文献   

19.
我们采写的《台州三千“党代表”活跃在股份制企业》(载1997年12月30日浙江日报第一版,见附稿),继获得当年度浙江省好新闻一等奖后,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比中,荣获一等奖。这篇消息,在一年一度的全国综合性优秀新闻奖评比中夺得桂冠,是浙江日报史上零的突...  相似文献   

20.
从事新闻工作30多年来,我采写的消息、通讯、评述等各类新闻作品,获得自治区、全国性新闻奖50多件(次),其中有17件荣获省部级以上一等奖。说心里话,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一生最大的追求莫过于自己采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