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滨海方言,以苏北灌溉总渠为界,南北有较为明显的区别。这里所讲的是灌溉渠南的滨海话。滨海话有19个声母。普通话中的舌尖后、清、塞擦、擦音 zh、ch、sh,在滨海话中大都以同样的发音方法,改变了发音部位,分别发成舌尖前的 z、c、s(如“珍”、“出”、“书”等字的声母)或舌面音 j、q、x(如“占”、“吃”、“扇”等字的声母)。普通话中舌尖后、浊、擦音 r 在滨海话中一部分发成舌尖中、浊、边音1(如“日”、“肉”、“乳”等字的声母),另一部分则发成了零声母(如“容”、“荣”、“融”等字的声母)。普通话中的齐齿呼单韵母 i 是零声母音节时,在滨海话中零声母大都变成舌尖前、浊,擦音[z]  相似文献   

2.
<正>杭州第二中学小贴士她是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建立最早的现代中学,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其前身为私立蕙兰中学和国立浙江大学附属中学。从“蕙兰”的校训“诚、勤、爱”,到竺可桢的训词“立志、努力.为公”,她从精神层面上认准了自已的追求方向:“高”(高目标、高境界),“正”(树正气、走正道),“实”(说实话、做实事)。  相似文献   

3.
地处古代南方丝绸之路要道的云南,拥有面向“三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肩挑“两洋”(太平洋、印度洋)的独特区位优势,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省份.云南省委、省政府抓住机遇,迅速部署,依托区位优势,切实找准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定位,努力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挥好重要省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全面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要求加强跨区域教育合作机制建设。我国在跨区域教育合作机制建设方面既无可以因循的现成经验,又面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制度多样、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教育体制和利益诉求差异大等诸多困难和挑战。我国应该加强“一带一路”跨区域教育合作机制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建立和完善“一带一路”跨区域教育合作机制的框架体系,循序有效推进“一带一路”跨区域教育合作机制建设,充分利用现有机制搭建新的双边、多边跨区域教育合作机制,并在国家框架基础上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打造“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区。  相似文献   

5.
噢嘀翩渭广气,‘呱赢耀.挥户河南新郑市第三高级中学一(3)班一(墉导老师:高东红)江苏滨海县滨海中学高一(9)班山西广灵一中高“住4)班一_-一河南唯县高级中学一(3)斑河南项城市第一高级中学一(18)班安徽临泉县田象炳实验中学(北校这高一(l”该河南西峡县第二高级中学0604班;瑟  相似文献   

6.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建立职教联盟,可加快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步伐,真正实现文化互通,达到共建、共享、共荣。笔者在对“一带一路”职教联盟模式的研究中,采用了网络数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国内外职教联盟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找出国内外职教联盟建设的差距,探索职教联盟的建设模式,为“一带一路”职教联盟建设提供科学论证和理论建设准备,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科建设提供实践研究和理论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人才竞争力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因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竞争力平均水平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一带一路”各区域间人才竞争力发展不平衡,亚洲、大洋洲和中东欧地区较强,而南亚、非洲和拉美地区则较弱。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竞争力排名表现中处于中上水平。我国在推进“一带一路”人才开发与合作时,需要关注人才竞争力的区域(国家)差异特征,把握各自的优势与不足,规避不必要的风险,保障合作实效;同时,应当强化高等教育合作,促进全球人才流动,拓展第三方市场资源,助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竞争力提升,支撑“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8.
秦国方士徐福东渡的问题,随徐阜村(徐阜村即徐福村,1982年在江苏赣榆县金山乡发现)的发现,日渐受到中日史学工作者的关注。多年来,在中日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徐福问题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对徐福东渡的目的还存在歧异。如:有学者曾认为:“徐市(即徐福)等之入海寻求三神山,正是当时滨海一带的商人,企图打通与日本诸岛之商业的通路。”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进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创新性的来华留学生国际化人才培养规划是促进高校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才需求及特征分析,思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培养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建立“四位一体”课程体系和“三阶段七模块”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建设,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提高来华留学生的培养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美国基督教会卫理公会在中国沿海沿江开放城市创立了一批教会学校。1867年夏天,美籍卫理公会传教士赫尔利和陶里从福建来到九江,在九江租界地城外土桥口建立了九江乃至江西近代史上第一所有着现代意义的学校———“埠阆小学”。1872年,美籍卫理公会又选中了南门口甘棠湖畔肖家街一带为校址,并在新校址上广植花木,开辟操场,建筑校舍,充实设备。1881年将埠阆小学迁入新校址,并兴办小学、中学两级体制的学校,正式命名为“同文书院”。“同文”的含义乃出自于《中庸》:“普天之下,车同轨,书同文。”据地方史记载,同文新校址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5W传播理论,以加快“福茶”品牌建设为例,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福建茶文化传播的传播者——政府、传播内容——福建茶文化、传播媒介——“福茶”品牌、传播对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消费者、传播效果——福建茶文化传播效果进行分析,提出以“俭、清、和、静”为精神内核的福建茶文化,指出政府、茶企、闽茶工匠是“福茶”品牌的有力传播者;在分析福茶”品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成效基础上,提出“一带一路”背景下“福茶”品牌建设对策,推动“一带一路”背景下福建茶文化有力传播。  相似文献   

12.
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有效做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岛滨海职业学院始建于1992年,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民办青岛滨海职业学院”,成为山东省第一批具有专科学历教育资格的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育才中学的前身是1951年建立的“广东省育才学校”和“中共南分局干部子弟学校”,后更名为“华南师院实验学校”和“广州市第六十二中学”。她是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创办的第一所基础教育学校。 四十五年来,广州育才中学虽几易校名,二但始终坚定  相似文献   

14.
程林 《福建教育》2023,(2):14-18
工程教育不应局限在大学,而要延伸至中小学,且关键要抓住高中这个志趣聚焦的关键期,建立以“引起兴趣”“体验乐趣”“聚焦志趣”为主线的大、中学衔接工程教育模式。文章结合上海中学2008年起逐步构建形成的大、中学合作的工程教育体系及其实践,为新工科、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工程教育提供经验参考和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15.
信息     
《教师博览》2012,(5):32-32
上海八中将办“男子中学”近年来,“男孩危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上海市黄浦区与华东师范大学日前签订合作协议,依托上海市第八中学在高中学段探索建立男子中学,应对当前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的“男孩危机”,解决学校“阴盛阳衰”、“男孩女性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闻喜中学成立于1916年8月,是在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建立的山西省首批县立中学,至今已有九十四年历史。进入新世纪,闻喜中学与时俱进,变革图强,被命名为“山西省文明学校”。2009年,被山西省教育厅命名为“山西省示范高中”。  相似文献   

17.
《教学月刊》2005,(2):F002-F002
杭州第七中学前身为浙江安定学堂,创建于1902年(清光绪28年)。是浙江省最早建立的中学之一。岁月峥嵘,阅尽沧桑.“诚”“勤”“爱”校训铸就“七中”一个世纪的辉煌。先后涌现了包括文坛巨匠茅盾、史学家范文澜、漫画家华君武、翻译家冯亦代、中科院院士柯召等在内的一大批杰出人士。  相似文献   

18.
平川中学位于兴国县城东四公里的洪门(兴隆坪),校园面积达75000平方米,环境优雅,绿树成荫,众人称赞“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平川中学历史悠久。1923年在潋江书院的基础上创建的,1942年迁至现在的洪门新校舍。1950年平川与正义、光华、崇孝等校合并,成立“兴国联中”,后改名为“兴国中学”。1953年在县城社门前(现兴国一中)设立分部。1956年改名为“兴国初中”。1968年增办高中,名为“兴国第二中学”。1968年一中、二中合并,成立“兴国县农机厂五七中学”,校址设在洪门。1973年再度改为“兴国第二中学”。1985年恢复“兴国平川中学”校名,由全国政协付主席肖华同志(已故)书写校名。  相似文献   

19.
特等奖: 《让梦想插上智慧的翅膀》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镇中心小学三(1)班宋捷指导老师:万里 《追逐我的画家梦》 江苏省滨海中学附属双语学校六(2)班李思慧指导老师:裕海霞 《嫩嫩的绿色的梦》 江苏省如东县袁庄镇毅夫小学薛宗清指导老师:袁孝俊 (((新语文学习)三部曲》 江苏省东台市南沈灶镇小学六(3)班薛小宇指导老师:薛卫 《“一起走过的日子”之订书风暴》 江苏省靖江市城南小学六(6)班刘晓喃指导老师:范晓华 一等奖: 《我的梦想》 江苏省滨海中学附属双语小学纪佳住振导老师:王亚捷 《放飞梦想》 江苏省金坛市金城镇中心小学四(6)班马克…  相似文献   

20.
《教学研究(河北)》2011,(2):F0003-F0003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是一所各界瞩目的学校,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传统。1947年11月24日,党和政府在刚解放的石门建立的第一所中学——“石门联中”,即石家庄市第一中学的前身,翌年三月,石门联中更名为“市立中学”,并分出部分师生组建师范学校和女中。九月“市立中学”更名为“石家庄市第一中学”并分出部分师生组建石家庄二中,1953年被省政府命名为河北省重点中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