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中国历代反动统治阶级捧为“圣人”的孔子,曾经竭力鼓吹“恕道”,来欺骗人民。事隔二千四百多年,叛徒、卖国贼林彪之流又拣起了“恕道”这个破烂,大肆兜售。林彪和孔子是一丘之貉,对于他们鼓吹“恕道”的鬼把戏,必须彻底戳穿。孔子提倡的“恕道”究竟是什么东西呢?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相似文献   

2.
两千多年以前,没落奴隶主贵族的代言人孔孟,散布什么“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什么“父母在,不远游”、“忠孝”、“仁义”、“三纲五常”等等。这一整套反动思想,为历代反动统治阶级视为至宝,放肆宣扬。在无产阶级革命的今天,它依然残存在人们头脑中,不肯轻易地退走。林彪这个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  相似文献   

3.
两千多年来,孔老二这个顽固维护奴隶制的反动思想家,一直被历代的反动统治阶级吹捧为“圣人”,并被抬到吓人的高度。什么叫“圣人”?“于事无不通谓之圣”(《书·洪范·孔传》)。这样的“圣人”完全是反动统治者为了欺骗和愚弄人民而制造出来的。毛主席说:“什么是知识?自从有阶级的社会存在以来,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做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做阶级斗争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就是这两门知识的结晶,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并且指出:“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孔老二既不参加生产实践,又反对劳动人民变革现实的阶级斗争,他怎么能有什么真正的知识呢?有一天,孔子的学生樊迟请教孔子学习种庄稼的事,孔子恶狠狠地说:我不会,你去问老农。樊迟又问如何种蔬菜,孔子仍然回答:我不会,你去问菜农。(《论语·子路篇》)看!寥寥数语,揭穿了孔子“事无不通”的假面具。正如毛主席所说的那样,孔子“不但没有  相似文献   

4.
二千年来被尊为“圣人”的孔老二,是反动统治阶级一手捧起来的。帝王将相捧他,刘少奇、林彪捧他,苏修也拼命地捧他。可是,劳动人民在孔子生前的时候就骂过他“如丧家之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孔子是哪家的“圣人”,这还不清楚吗?毛主席教导我们:“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国内外反动派  相似文献   

5.
《水浒》是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不只在于它选取什么题材做为描写对象,更重要的是它以什么样的立场、态度来描写,看它歌颂了什么,反对了什么。在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地举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历代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反动的阶级利益,  相似文献   

6.
毛主席指出:历代反动统治阶级及其“教育家”之流,“都拿孔夫子的道理教学生,把孔夫子的一套当作宗教教条一样强迫人民信奉”。《三字经》就是把以孔老二为代表的儒家反动思想,当作宗教教条强迫人民群众和青少年信奉的一本反动小册子。《三字经》相传是宋朝反动儒生王应麟编纂的,后经明、清封建学者陆续增补和国民党反动文人加以重订。它出笼后,被反动统治阶级及孔孟之徒吹得天花乱坠,捧得神乎其神。这本所谓“袖里通鉴纲目”、“小百科全书”,内容十分反动,浸透了反动没落阶级意识形态孔孟之道的毒汁,宣扬的是唯心论的先验论、反动的唯心史观以及忠孝节义、三纲五常之类的封建伦理道德,是为封建统治阶级培养“忠臣”和“孝子”,即他们的奴才和接班人服务的。正因为它是一本宣扬孔孟之道的“通俗读物”,所以流毒很广,害人不浅。今天,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器,对它加以分析批判,彻底肃清其流毒,是很有必要、很有好处的。为了更好地批判孔孟之道,把批林批孔运动深入、普及、持久地进行下去,我们编写了这份《三字经》批注,供大家参考。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美国反动统治集团和历代的反动统治阶级一样,总是乞灵于“天才论”为其精神支柱。美国政府历来都以“天才教育”作为维护垄断资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工具。特别是在近十几年来,为了同苏修争夺世界霸权,摆脱美国政府所面临的困境,维护其摇摇欲坠的反动统治,美国统治集团及其在教育界的代理人更加疯狂地鼓吹反动的“天才论”,更为大力地推行“天才教育”。在一九五九年,苏修人造卫星刚刚上天不久,美国统治集团慌了手脚,惊呼这给美国“带来的危险,触目惊心地震动了美国公众”。他们吵吵嚷嚷,抱怨美国中小学教育质量低下,“要求美国学校提高标准”,尤其着力推行“天才教育”,大肆叫嚣“天才儿童”是美国“人力和  相似文献   

8.
《论语》这部黑书,记述了孔老二的主要反动言行,是历代统治阶级和儒家学者崇奉的“经典”。他们的各种反动思想和学说,都可以在《论语》中找到它的根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剖析这一反面教材,揭露批判孔老二的反动军事思想,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思想根源及其极右实质。  相似文献   

9.
董仲舒(公元前一七九——前一○四年)是西汉时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在我国封建社会初期,他第一个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反动政策,鼓吹“奉天法古”的复旧路线,把维护奴隶制的孔孟之道加工改铸为地主阶级的正统思想,曾长期地为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近代一切反动头目所拥护。直到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叛徒、卖国贼林彪为了复辟资本主义,也把董仲舒当作偶象来顶礼膜拜,喧嚣什么“大家都当董仲舒”。因此,为了深入批林批孔,就必须彻底批判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反动实质。  相似文献   

10.
《三字经》中宣扬什么“讲道德、说仁义”,“中不偏、庸不易”,《弟子规》中更加露骨地胡说什么“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这些“中庸之道”的反动说教,都是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用来麻痹人民,束缚人民手脚的精神枷锁。这些说教纯粹是骗人之道,宣扬者本身没有一个人准备自己照此办理的。孔老二、林彪之流鼓吹“中庸之道”,但是他们对革命的阶级从来就不实行“中庸之道”。孔老二和他的徒子徒孙杀了少正卯、商鞅、吴起、桑弘羊等法家代表人物。林彪一伙继承孔老二的衣钵,对革命人民也从来不讲什么“中庸”的,他们对革命者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实行法西斯专政。所以,他们宣扬“中庸之道”,目的是为了维护没落阶级的利益,妄图复辟反动剥削阶级的统治。  相似文献   

11.
孔老二活着的时候,虽说是颇吃苦头,四处碰壁,惶惶然若丧家之犬;但他死后,却着实大走红运,被历代统治阶级谥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等等,真是捧上了天。孔老二生前总念念不忘“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他死后算是沽到了好价钱。然而,正如鲁迅指出的,权势者提倡“尊孔的时候已经怀着别样的目的”,不过是把孔  相似文献   

12.
“师道尊严”是一切剥削阶级教育的反动传统观念,是剥削阶级在教育领域里实行反革命专政的一件“法宝”。由于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长期鼓吹和强制推行,“师道尊严”的流毒又深又广,至今仍然是进行无产阶级教育革命的大敌之一。林彪“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在教育战线的集中反映之一,就是要“复”“师道尊严”之“礼”。因此,为了痛击复辟资本主义的反动思潮,深入开展批林批孔斗争,把无产阶级教育革命进行到底,必须彻底批判“师道尊严”。  相似文献   

13.
《名贤集》与《三字经》、《千字文》等一样,都是历代反动统治阶级,为了宣扬孔孟之道而编写的所谓“启蒙”课本。长期以来,在城乡广为流传,流毒甚深。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青少年学习文化科学和培养思想、道德、情操的一门基础学科。历代统治阶级十分重视这门学科的教育作用.《学记》开宗明义就说:“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又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统治阶级是把学习文化科学提高到“化民成俗”和“琢玉成器”这个高度来认识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史学带有浓重落后性和反动性,打着鲜明的封建印记。贯穿于传统史学中的“严夏夷之辨”就是一种落后的、反动的民族主义思想。它产生于春秋时期,形成于秦汉,而后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继承和发展,而且成为封建史学家的衣钵传承下来,一直影响到今天民族史的研究。封建统治阶级需要民族偏见。秦汉以后的汉族统治者主宰中原的,就以华夏苗裔自傲自贵,而歧视居住在周边地区的被称为蛮夷戎狄的少数民族,他们忘记或者否认自己的乃祖乃宗竟是蛮夷戎狄出身,而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史学家也十分强调“严夏夷之辨”、“尊王攘夷”、“用夏变夷”。  相似文献   

16.
《实知》和《知实》,是《论衡》第七十八篇和第七十九篇,是王充有关认识论的重要论文,是声讨唯心论的先验论的战斗檄文。唯心论的先验论和唯物论的反映论,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切反动统治阶级及其御用文人,总是鼓吹唯心论的先验论,进步的阶级或阶层,一般地主张唯物论的反映论。孔丘鼓吹“生而知之”,孟轲宣扬“不学而能”,“不虑而知”,汉代的儒者更胡说圣人是“前知  相似文献   

17.
自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历代反动统治者,无不把孔子当做“圣人”越捧越高。到了宋、明时期,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等反动哲学家,又创造了为维护后期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新儒学——理学。孔子更俨然成了人间“上帝”;儒家的学说也进一步被“当作宗教教条一样强迫人民信奉”(《反对党八股》)。此后,有谁敢非议孔孟之道,就会被扣上“离经叛道”的罪名,甚至遭杀身灭族之祸。但是,有压迫,就有反抗,这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阶级斗争规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也同样如此。事实表明,历史上广大被压迫群众和要求变革的进步思想家,对于孔子及儒家学派一直是持批判斗争态度的。恩格斯曾指出:“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对某一种神圣事物的亵渎,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为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终结》)明代末年被反动统治阶级诬蔑为“非圣无法”、“异端之尤”的李贄,就是一个敢于向当时居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理学开展斗争,敢于叛孔孟之“圣道”,敢于反对儒家的传统偏见,因而受到统治阶级残酷迫害的进步思想家。  相似文献   

18.
王充是汉代杰出的法家代表人物,是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的重要著作《论衡》,不仅对先秦以来儒家的反动哲学观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而且对儒家的反动教育观也进行了有力的抨击。 两汉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董仲舒,继承并发挥了孔孟的唯心主义先验论,把儒家学说宗教化神学化,建立了一套以“天人感应”说为核心的神学思想体系。他在教育领域里,抛出了所谓“性三品”的反动观点,把人性分为三等:“圣人之性”、“中人之性”、“斗筲之性”。胡说什么“圣人”是天生具有知识和智慧的上等人;“中人”是可以在“圣人”教化下变善的中等人,而“斗筲之性”的劳动人民,则是“天生愚蠢”、不堪造就的下等人。这实质上是孔老二的“生而知之”和“上智与下愚不移”反动谬论的翻版。董仲舒鼓吹这套反动教育观的目的,是妄图把知识神化,剥夺广大劳动人民受教育的权利,实行反动的文化专制主义和愚民政策。在“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反动思想体系统治的情况下,王充继承先秦法家荀子、韩非子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以勇敢的反潮流精神,提出了重实践的唯物主义教育观,与孔孟和董仲舒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及其反动教育思想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发展了先秦法家的进步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9.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经常遇到“经”、“传”、“注”、“疏”四种有密切联系的古代典籍。 “经”是被儒家列为经典和注释经典的著作。如《诗经》、《易经》等被列为十三经,是历代封建统治阶级认为最有价值的书,相当于今天学生的语文课本。  相似文献   

20.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就是孟母三次搬家的原因。孟轲的母亲站在剥削阶级的立场上,鄙视劳动,看不起劳动人民,认为只有读先圣之书才是最崇高的事业,认为同劳动人民做邻居对她儿子读书学习不利,所以就三次搬家。她要儿子好好读书,是为了把他教养成能“复礼”成“大业”的大人物,骑在劳动人民头上的圣人,好为反动统治阶级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