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证”、“症”、“征”三字的区分胡升华“证”、“症”、“征”三字在中医学书刊中出现得十分频繁,但现行各类中医书刊在这几个字的应用上十分混乱。这虽然不一定会造成专业读者的理解偏差,但从编辑规范和中医教学上来说,这种现象是应该避免的。这一问题不少学者已注...  相似文献   

2.
规范准确统一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池文俊书稿编辑加工的质量,是实现图书优质的重要保证。我对编辑加工操作规律的初步探索,归纳出“规范、准确、统一”六字诀。按这六字的要求认真加工书稿,许多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从而有效地提高书稿质量。下面介绍给同仁参考,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汉字不规范、难统一的局面总是对图书、报刊等出版物的质量造成直接影响。一、当前出版物中的汉字不规范现象目前出版行业中存在一些使用汉字不规范的现象,而其中有些问题并不是一纸条文就可以解决得了的,有的甚至一时还难以协调,有的则是官方意见与大众认可度未能达成一致的共识。以下仅举几例简要说明。1.汉字使用不规范(1)人名用字不统一目前出版物用字在有些方面还不是很统一,人名用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比如:用“钱锺书”还是“钱钟书”,用“文徵明”还是“文征明”之类的人名用字,在出版界就没有一致的做法。以“钱钟书”为…  相似文献   

4.
蓝·篮·兰     
报刊上常常见到“兰球”、“兰天”等不规范的写法。这主要是对“蓝、篮、兰”三字的用法搞不清,误“篮、蓝”可以简化为“兰”。“蓝”是颜色的一种。“兰”是“蘭”的简化字,是“兰花”的“兰”。“蓝蓝的天”中的“蓝”,“青出于蓝胜于蓝”中的“蓝”都是指颜色,应该用“蓝”,而不能用“兰”。把“篮球”写成“兰球”,把“菜篮子”写成“菜兰子”,这是把“兰”错当成“篮”的简化字。因此,必须弄清“蓝、篮、兰”三字的各自用法。  相似文献   

5.
胡莉 《今传媒》2014,(6):125-126
编辑是图书出版流程中书稿质量的主要把关者,对保障大型古籍整理图书的质量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概括起来,其作用就是"统一、规范"四字,即:统一体例、统一版式、规范用字、规范标点。本文以笔者工作中遇到的实例予以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图书编校质量问题及对策李明近几年来,图书编校质量的下降已成为出版界越来越突出的问题。现今社会上流传的“无错不成书,百错是好书”的说法,或许多少有些夸张,但许多书中错字、别字、漏字、多字、颠倒、标点符号错误、知识性和语法逻辑错误以及印制低劣等造成的图书...  相似文献   

7.
在有关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一类的文章或图书中,"敌、伪、顽"是常见词语.我在审读书稿时,不时发现有些作者及编辑人员对这三字把握不当,差错频频.而出现差错,往往源于认识模糊.  相似文献   

8.
《山西献征》是清代山西地区的人物传记集。“献”“征”二字同时出现,见《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这句话是说:夏、殷二代之礼我能言之,而二国不足取以为证,以其文献不足故也。文献若足,则我能取之以证吾言也。朱熹《论语集注》:征,证也。献,贤也。  相似文献   

9.
“三校一读”是《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为加强图书生产流程中校对环节的管理,确保图书编校质量而作出的规定。从这一量化了的规定中,我们不难看出,校对的次数被视为保证图书质量的关键之一。应该说,“三校”之规定综合考虑了图书编校质量、出版周期与成本以及市场等因素,在一般情况下,“三校”是可行的。但是,对于“重点图书、工具书等,应相应增加校次”,这是《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对“三校”之规定所作的补充,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况下,校对次数不能简单地以“三”为限,应以质量论校对。遗憾的是,在执行上述规定过程中,不少出版…  相似文献   

10.
“失责编辑”种种施一言把编辑大名载于书上公诸于众,并冠以“责任”二字,是近些年时兴的事。此先,读者在书上是看不到该书的编辑为何人的。这种做法,大概意在标明编辑者对所编图书质量敢于负责,忠于职守,应该说是让人敬佩的一种举动。但是,当有些图书面世后,读者...  相似文献   

11.
图书"主书名页"亟待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名页”是指图书正文之前载有完整书名信息的书页 ,包括主书名页和附书名页 (根据图书情况而定 ,可以不设 )。为了与国际社会接轨 ,为使我国出版的图书规范化 ,早在 1990年 7月 31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就批准发布了国家标准GB 12 4 5 0— 90《图书书名页》 ,明令 1991年 3月 1日开始实施。GB 12 4 5 0— 90《图书书名页》已经执行了 11年 ,执行情况如何 ?从陈列在图书市场的各个类别的图书中可以看到 ,实施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图书“主书名页”亟待规范。“主书名页”是指载有完整的书名、著作责任者说明、版权说明、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版…  相似文献   

12.
报纸上的一些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这样一种使用引号的句子:广大贫下中农、社员群众深有体会地说:“……”,同志们一致认为:“……”,等等。我认为,凡是这种情况,都不应该用引号。引号的规范用法之一是:表示复述和引用。引号中复述或引用的,应该是原话或原文。  相似文献   

13.
动态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在澳门主办“海峡两岸图书资讯术语规范研讨会”   2 0 0 1年 8月 7日至 8月 9日 ,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澳门大学图书馆承办的“海峡两岸图书资讯术语规范研讨会”在澳门大学图书馆隆重召开。来自香港大学图书馆、澳门大学图书馆、澳门中央图书馆、澳门图书馆暨资讯管理协会的代表共 15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徐引篪 ,博士生李广建、毛军参加了本次会议。在为期三天的会议中 ,与会代表就图书资讯规范术语表的编写体例、词汇规范、编写样例以及词汇的分工、项目工作计划等内容进行了…  相似文献   

14.
在图书采购工作中,怎样才能避免重购呢?这关系到能否把有限的购书经费用在刀刃上,关系到图书馆的藏书质量问题。笔者在多年的图书采购工作中曾利用全国统一书号编制“图书采购手册”来采购图书,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随着中国标准书号在全国施行,我又利用中国标准书号中的出版者号和书名号来编制更简便的“图书采购手册”,起  相似文献   

15.
图书大中盘的特征和战略“图书大中盘”的本质特征在“大”字上。因此,我认为衡量图书大中盘的主要标准包括以下几点:首要的衡量指标是图书销售能力和市场占有率。与一般的图书发行企业相比较,图书大中盘应该在发行市场中占据较大的市场优势,而这种优势正是体现在该企...  相似文献   

16.
人民军医出版社是具有 5 0多年历史的医学专业出版社 ,到 2 0 0 0年 ,年出书品种 10 0种左右 ,出书码洋约 30 0 0万。由于当时图书编辑部只有 4~ 5名编辑 ,策划、加工一肩挑 ,内、外、妇、儿科图书均可做。这种小而全、单兵作战模式的结果 ,不仅使编辑面面俱到、疲于应付 ,而且直接导致专精之作不多。在当时的全国医学图书市场份额中 ,我社仅占3 2 1% ,在全国医学图书排行榜中 ,我社连续几年榜上无名。事实使我们认识到 ,在医学图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质化现象普遍存在的情况下 ,一个医学专业出版社虽然做的是医学专业书 ,但若不是专一、…  相似文献   

17.
近在《中国图书评论》(1988年第3期)上读到胡显中同志的《粗制滥造误人子弟——评<万条成语词典>》(以下简称“胡文”)一文。“胡文”中有些意见我是赞同的,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的《万条成语词典》(以下简称《词典》)确实存在不少质量问题,编者应该认真吸取教训,但对“胡文”中的有些意见,我不敢苟同,特提出商榷,以求正于胡显中同志和其他读者。  相似文献   

18.
叶剑 《青年记者》2003,(10):46-47
生活在一个浮躁的社会,人们常常在汹涌的浪潮中不能自已,广告人更如是。我觉得用表象来定性一个广告人有些形而上,所以我将广告人的浮躁症状罗列归纳,并称之为“创意征候群”。“得奖痴狂症”近年的广告奖项真是层出不穷,大到国际权威的嘎纳、莫比,小到国内的时报、金犊,并且获得这些奖项似乎成了广告创意人提高自身身份和砝码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汉语中,“作”与“做”是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两个字。而且自“做”字在宋代作为“作”的俗字出现以来,两个字在书面语中的用法一直没得到全面而系统的区分,使得这两个字混用、错用的现象一直非常普遍。虽然《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1996年7月修订第3版,下同)中在列举词条时已有意识地对这两个字的用法进行了统一和区分,但直到目前,无论是普通百姓、学生,还是作家诗人、编辑记者、文秘人员、语文教师乃至汉语言文字研究专家,对这两个字的书面用法仍没有统一的认识,混用和错用的现象可谓比比皆是。而且即使在许多汉语言文字大师笔下,这种现象也在所难免。例如:以博闻强记、洞幽烛微而著称的钱钟书先生和以殚精竭虑、律人律己都十分严格的李荣先生,在其文章著作中一般都使用“作”字(但也有极少数地方使用了“做”字);而以细腻缜密、清通如水闻名的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却多用“做”字(当然,在其作品中有少数地方也使用了“作”字);而且,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无论是在喜欢用“作”字的钱、李两先生笔下,还是在偏爱于用“做”字的吕先生笔下,竟然都可以找到在同一作品中的同样的语境下“做”和“作”混用的例子,如:……...  相似文献   

20.
动态     
第二届海峡两岸图书资讯术语规范数据库研讨会召开2 0 0 2年 6月 2 8日至 7月 1日 ,由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图书资讯术语规范数据库研讨会”在中心新馆召开。来自国家名词术语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台湾中华图书资讯馆际合作协会、香港大学图书馆、澳门大学图书馆、澳门中央图书馆、澳门图书馆暨资讯管理协会和中国科学院港澳台办公室的代表共 2 4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期间 ,代表们还参加了中心新馆开馆庆典活动 ,并出席了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学术报告会。在为期三天的会议中 ,与会代表审核了 2 0 0 1年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