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发病有密切关系,引起了医学界的普遍重视。一般认为"无幽门螺杆菌就无溃疡",但目前对其致病因素和致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主要认为是该菌丰富的尿素酶分解尿素产氨及其"空泡毒素"引起粘膜损伤,在胃酸作用下受损部位形成溃疡。同时,该菌产生的氨使pH增高,反馈性引起胃泌素分泌增多,使胃酸大量分泌,导致溃疡。基于该菌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关系如此密切,因此,临床对消化性溃疡在传统抗酸治疗、保护因子应用的基础上加用除菌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发病有密切关系,引起了医学界的普遍重视。一般认为“无幽门螺杆菌就无溃疡”,但目前对其致病因素和致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主要认为是该菌丰富的尿素酶分解尿素产氨及其“空泡毒素”引起粘膜损伤,在胃酸作用下受损部位形成溃疡。同时,该菌产生的氨使pH增高,反馈性引起胃泌素分泌增多,使胃酸大量分泌,导致溃疡。基于该菌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关系如此密切,因此,临床对消化性溃疡在传统抗酸治疗、保护因子应用的基础上加用除菌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兰索拉唑、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胶囊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8例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且经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切片染色镜检、13C-尿素酶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任何两项阳性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60例,常规三联方根除治疗(兰索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胶囊)加0.35g双歧杆菌片0.7g2次/d,口服,与抗菌药物间隔2h服用,疗程14d。对照组58例,常规三联方根除治疗(兰索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胶囊)不使用双歧杆菌,疗程14d。治疗结束4周后复查”C-尿素酶呼气试验。比较两组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根除率80%,对照组根除率77.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但是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7%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三联疗法结合双歧杆菌片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中不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胃癌的早期诊断仍然是目前的一大难题。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效果相差很大.故早期胃癌的诊断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我们通过对1985-1994年间我院收治的143例早期胃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胃癌早期诊断治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万怡 《家教世界》2021,(4):20-21
幽门螺杆菌:一人感染,全家共享? 你可能在其他地方看过,幽门螺杆菌主要依靠“粪-口”传播或者“口-口”传播. “粪-口”传播可以理解为不讲卫生,例如上完厕所不洗手就抓东西吃,或者喝生水. 这个没什么好讨论的,毕竟好好洗手、不喝生水是人人都应该遵循的好习惯,这不仅可以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还可以保佑大肠埃希菌平安、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灭幽门螺杆菌(HP)煎剂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在西药治疗基础上服用HP煎剂72例,与同期西药治疗病例88例作副作用及疗效对照。结果:中西治疗组副作用小,HP根治率高。结论:灭HP煎剂有减轻西药副作用,提高HP根治率等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介绍幽门螺杆菌的细菌学特征、致病机制 ,阐述了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十二肠溃疡的关系 ,并提出诊断、治疗方案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口腔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是多种胃肠道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与某些口腔疾病亦有一定关系。本文从阐述幽门螺杆菌(Hp)的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口腔中Hp检测、口腔Hp与胃内Hp关系、口腔Hp与口腔疾病,五个方面进行综述,揭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口腔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51名调查对象进行血清尿素酶抗体检测,同时进行胃镜检查,采取胃粘膜进行幽门螺杆菌培养,探索出一种更适于临床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完成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完成人:张祥宏,薛丽英,李月红,邢凌霄,吕萍,王俊灵,米建民,李学民,申海涛,王娟 该课题集中三代研究人员,针对河北省太行山区癌症高发区早期筛查指标、发生部位的变化规律、防治策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该课题紧密结合我国胃癌高发区实际和胃癌防治需要开展的大规模系列性研究工作,研究历时近20年,研究人群多达9600人;在国内率先开展的1 4年大规模前瞻性研究,揭示了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中国胃癌高发区居民胃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在国内率先提出食管胃交界腺癌病理诊断治疗及相关问题,引领和促进了国内学术界对食管胃交界腺癌相关问题的认识;揭示了食管胃交界是我国北方地区居民胃癌发生的主要部位,改变了胃癌常见发生部位的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显微图像分析,分别对胃癌及对照组肉眼下非病变区胃窦粘肿幽门腺生长抑素样免疫反应细胞(D细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胃癌和对照组D细胞主要分布在胃窦粘膜中下部,胃癌 D细胞减少,其数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胃癌组形状因子增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文为探讨胃癌时胃窦粘膜非病变区幽门腺D细胞的内分泌调节提供了形态学信(?)。  相似文献   

12.
对幽门螺杆菌(Hp)的各种诊断与方法进行论述,并指出了各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同时提出了今天在诊断与治疗Hp感染中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我们请客吃饭,从来都是一大桌子,热热闹闹——要的是个气氛,仿佛不这样不足以表明主人的热情、好客、慷慨,不足以诠释团圆。这其实除了造成浪费,从健康角度,实在可怕。比如,近些年来,医学研究证实,不少溃疡病、慢性胃炎、胃癌等都与一种细菌感染有关,这种细菌叫幽门螺杆菌,是1983年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的活检标本中分离出来的,当时在国际消化学界引起轰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多潘立酮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多潘立酮治疗组14例除常规治疗外,加用多潘立酮.对照组12例给予常规治疗加安慰剂,通过监测胃肠动力恢复时间及正常饮食恢复时间,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多潘立酮治疗组胃肠动力恢复时间和正常饮食恢复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潘立酮治疗可明显改善胃癌术后胃肠道功能,促进胃瘫恢复.  相似文献   

15.
(接上期)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05年10月3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把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细菌——幽门螺杆菌。这一发现,使原本慢性的、经常无药可救的胃溃疡变得只需抗生素和一些其他药物短期就可治愈的疾病。  相似文献   

16.
反复感冒宜换牙刷反复感冒久治不愈常与牙刷有关。有的人患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经医治仍缠绵不愈,除与个体抵抗能力差之外,还可能与其使用的牙刷有关。牙刷经常潮湿,刷毛的间隙成为细菌、病毒居留及滋长的温床。若刷牙时造成损伤,细菌、病毒就会再次进入血液,导致感染。因此,牙刷应放在通风干燥处,如果患过感冒,最好将牙刷用消毒液浸泡消毒,或更换一把新牙刷。不洁牙刷可引起胃病慢性胃溃疡、慢性胃炎是常见病,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这些慢性胃病的元凶。经过研究,发现不洁的口腔内和污染了的牙刷上,暗藏着大量的幽门螺杆菌,牙缝以及牙刷深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高表达硫氧还蛋白-1(Trx1)的幽门螺杆菌在致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创新点:首次分析临床分离菌株感染蒙古沙土鼠的胃黏膜疾病动物模型,首次对不同菌株感染所致的胃黏膜癌变相关分子机制进行探索。方法: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 TRAQ)蛋白质组学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对重要分子进行验证。结论:高表达Trx1的幽门螺杆菌在致胃黏膜癌变过程中,三个重要的细胞应激和氧化还原活性蛋白包括14-3-3α/β、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和热休克蛋白(HSP70)参与致病。  相似文献   

18.
《中学理科》2006,(6):28-35
解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u-64Zn-65Na-23Cl-12O-12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6分)1.前不久,澳洲罗宾·华伦和巴里·马歇尔两科学家获得了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发现了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造成的.下列关于幽门螺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没有线粒体、核糖体等复杂的细胞器但能进行有氧呼吸B.细胞核中具有染色体C.幽门螺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抗药基因位于质粒上D.幽门螺杆菌的基因中无内含子,故没有非编码系列2.图1表示从血液中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临床治疗细菌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院内感染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细菌培养鉴定采用常规方法和API系列鉴定;用微量稀释监测15种属816株菌对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百分率。结果病原菌共816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592株(72.55%),革兰氏阳性球菌224株(27.45%),除天然耐药外,革兰氏的性菌对舒普深的耐药率最低(0.00~10.87%),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11.11~100.0%);除MRSA外,革兰氏阳性球菌对去甲万古霉素的耐药药率低(0.00~3.85%),对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53.33~92.50%)。结论分离菌株的分布越来越广,院内感染的常见菌在各种菌中所占比例高且耐药最严重,经验治疗细菌感染应根据耐药率监测结果优选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四联疗法作为一线方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的胃病患者临床疗效,并与传统三联疗法比较,找出更有效的根治HP的办法。方法将105例HP阳性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患者给予传统三联疗法,而治疗组57例患者给予含铋剂的四联疗法,治疗结束后4周复查2组患者的HP感染。结果对照组HP根治率为77.08%,治疗组为92.98%,两组结果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四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较三联疗法疗效更显著,且副作用小,费用合理,可作为初治方案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