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以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产品的包装设计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具备保护商品,方便运输和促进销售的功能,还成为促进商品营销的一种重要的竞争手段,并且成为一定社会文化风尚的载体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迎合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市场上开始涌现出琳琅满目,风格各异的商品,形式各样的包装设计也吸引着消费者的眼球,但是在快节奏、高频率、日益变的复杂化的现实生活中,人们在面对那些烦琐的产品功能,复杂的包装设计中,简单明快,主张可持续发展的简约主义风格开始更多的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用最简单,最少的元素来设计以及传达商品的信息,减少了过量包装带给环境的负面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之下,随着“绿色消费者”的登场,使得主张人类和环境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在包装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可持续性循环利用的包装设计开始成为当今社会所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从某种角度看来,简约主义风格反映了现代人的一种“消费观念”,也体现了人们在注重生活品位、健康时尚的同时,又注重合理节约的一种现代生活理念,它的发展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元素为我们的包装设计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素材和资源,激发我们将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融入当代设计中.中式卷烟包装作为现代具有民族特色的包装设计之一,也在学习如何将传统元素与卷烟包装设计更好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黄山 《上海集邮》2007,(8):23-25
“平面设计”是从英文GRAPHIC DESIGN翻译过来的新名词,在这里不是按原文字面译成“图形设计”。那么,究竟什么是平面设计?根据王受之教授的说法,“平面设计”指的是在平面空间中的设计活动,内容包括字体设计、版面编排、插图与摄影作品的采用,以达到视觉传达的目的,同时达到视觉的心理满足,而它的表现方式则是以现代印刷技术达到的。如书籍、包装、广告、标志、企业形象系列等的设计,以及各种出版物设计等等。虽然他在这里没有提到邮票设计,但很显然,邮票的设计应该属于“平面设计”的范畴。  相似文献   

4.
浅谈中国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和应遵循的原则是:适合于环境保护的绿色包装设计,突出商品个性化的包装设计,适于电子商务销售的现代包装设计,融入高科技手段的包装设计。  相似文献   

5.
本土设计语言是中华民族自然、社会、审美心理、历史积累和沉淀的结果,它反映出和谐与平衡的审美价值。随着全球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体化,发掘民族文化精华愈显迫切。本土语言设计理论的建立和创新在现代设计中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正>明晰、合理的课堂教学主线就好比一条"精品旅游线",把学生带进"一处处风光秀丽的景点",使一堂课显得有条不紊、环环相扣,而且重点突出、精彩纷呈。那么,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主线该如何设计呢?一、体育课堂教学主线设计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主线是教师在把握学生现有  相似文献   

7.
精神健脑的主要要求是心理平衡,心理平衡是保健最主要的措施,其作用超过一切保障作用的总和。你只要注意心理平衡,就掌握了养生的精华和健康的金钥匙。一个人心理平衡,生理就平衡,什么病就都不得,得了病也好得快。由于我们的人生是我们的思想所塑造的,所以心理健康来源于大脑。美国约尔美医院汤西希科博士说:“可以断言,人的大脑想的是什么,会强烈地影响着人的身体,而且还会影响人身体的最后结局——死亡。”心理健康就是精神健康,就要心理平衡。一个人只要有个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对他人和社会永远有种感激…  相似文献   

8.
我们正处在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这是一个追求生活质量、需要心理健康的时代。真正健康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新的医学模式不光把人看成一个生物的人,同时看成是一个社会的人,有心理活动的人。它告诉人们,一个疾病现象的产生,不光有细菌的因素,也有社会的、心理的、行为的因素,更有生活方式的因素。我们必须用新的健康观念代替传统观念。世纪之交,我们要大声疾呼:现代人请关注你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一、感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客观现实是心理的内客和源泉。感觉、知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是人的心理的基本过程之一,也是认识过程的最初阶段。感觉是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而知觉是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然而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和整体是密切联系着的。所以当我们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同时也就反映了它的整体,故我们通常将感觉、知觉称之为“感知”。例如,我们看到这是一个排球,那是一场足球赛等等,均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列宁曾指出:“感觉、知觉是客观实在作用于我们感官的结果”。“不通过感觉,我们就  相似文献   

10.
<正>一、教材简析走步是人在日常生活、学习、劳动中最基本的活动能力,是人身体形态与精神面貌的动作体现。在课程标准学习领域目标中,选择走步作为教学内容,是因为走步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多样性、趣味性、竞争性,能为儿童提供展示自我的条件和机会。它既是发展学生体能的基本活动与内容,而且在心理的需求上也能让学生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11.
体育与心理健康烟台师范学院体育系王爱华,车保仁,林冬梅近代科学的大量研究证明,人的心理会影响人的健康状态。人在其生存的整个过程中不仅要适应自然环境对人的要求,而且更重要的是具备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人们的身体疾病的产生,大都是因为对自然条件和社会生活不...  相似文献   

12.
个性指具有一定倾向性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它主要包括动机、兴趣、习惯、理想、信念等成分。这些心理成分的健全发展,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要完成这一目标,不仅需要理性的传授,而且更需要体育教师自身行为的导向。  相似文献   

13.
谭敦民 《健身科学》2006,(10):46-47
红枣在我国已经有3000年的栽培史。被古代许多典籍奉为上品,《山海经》、《诗经》、《齐民要术》、《神农本草》等都有记载。如今在我国已形成数百个优良品种,其中山东红枣,北京郎家园枣,河北金丝小枣等等,享誉海内外。红枣和我们中国人有着特殊的感情,那红红的颜色,象征着吉祥如意。在北方许多地方婚俗中,给新婚夫妇床上放上红枣和栗子,有“早立子”之意。红枣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酒石酸、苹果酸等有机酸,以及磷、钙、铁等微量元素,胡萝卜素、皂甙、黄酮-C-葡萄甙等7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体物质,它在人体内可以转…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学中运用拓展训练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采用实验、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运用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和社会适应自评问卷,分析高校体育课中引入拓展理念对大学生进行训练,从而改善其心理素质的可行性。结果发现:实验前后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抑郁、焦虑4个因子上呈现显著性差异。表明:在高校体育课中,合理运用现有资源与环境,采用专门设计的训练项目,让大学生经历心理挑战的拓展训练,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成长的过程中,你会基于个人和文化上的制约,而塑造一个自己是谁的心理形象。我们可以称这个虚假的自我为小我,它由心智活动组成,而且经由不断地思考而存活。小我这个名词,对不同的人来说有不同意义,但是当我使用这个词的时候,指的是经由无意识地与心智认同而产生的虚假自我。  相似文献   

16.
黄山 《上海集邮》2006,(11):22-25
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是20世纪影响最大、时间最长的设计运动,它的产品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以至  相似文献   

17.
论基本体操训练对幼儿自控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份 ,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 ,以保证目标的实现。研究表明 ,幼儿期是幼儿自我控制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而幼儿的自我控制从开始主要受外界调节 ,逐渐地内化为自己内在的要求 ,进而逐渐形成内在的自我调节机制。近几年我国在开展幼儿基本体操训练的过程中 ,对培养幼儿克服困难、排除干扰等意志品质提供了必要的机会。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愈来愈意识到体育不仅在于强健身体 ,而且对人们的心理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幼儿时期由于生理心理特点 ,对幼儿进行基本体操训练 ,由此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  相似文献   

18.
野钓日记     
贺军 《中国钓鱼》2000,(5):30-30
“鲫鱼2000”“新黄鲫”包装设计新颖、别致,令人耳目一新.但不知使用效果如何。本着野钓出精品的心理,在郊外一条无人喂鱼和管理的小河里进行了数次垂钓试验。  相似文献   

19.
“十五”期间,我们对中学排球教学进行改革尝试,采用双排球的方法组织教学,虽然有一些需要完善之处,但仍然在实验中获得了预期的效果。一、双排球教学的设计思路从“反导试验”联想而来:自从战场上有了导弹,人们就开始研究实验反导弹。打仗有进攻,就有防守,现有体育竞技比赛项目中的进攻与防守通常是单项交替进行的。能否改进竞技排球项目,让进攻、防守同时出现?使之提高运动密度,更有利于体育教学;更接近中小学学生活动特点,增强趣味性;符合学生追新、求异、猎奇、谋变的心理;符合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际。二、双排球教学的教学目标1.创设…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曾说 :“用效用原则来评价人的一切行为、运动和关系等 ,就首先要研究人的本性”。而人的行为又是思维和意识的反映。因此 ,要研究好人的行为活动 ,就应该先从人的心理活动及人的主观意志入手进行研究。足球场上也是如此。随着当今足球运动的迅猛发展 ,运动员身体素质、技战术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 ,足球比赛场上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因此 ,足球比赛已不仅是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较量 ,而且是心理水平的较量。这就对运动员的心理竞技能力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比赛双方体力与技术水平相差无几的情况下 ,队员心理竞技能力的优劣将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