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与文言文教学的“字字落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争华 《文教资料》2007,(32):102-103
新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但文言文本身具有其特殊性,其语言习惯、文言词汇、语法结构等不可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再次呈现、运用、交流,因此,要比较准确地把握好一篇文言文的内容对高中学生来说已非易事,至于深入了解这些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更难。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时要尽可能讲得细、讲得透,让学生真正掌握好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本文主要探讨课堂中的"字字落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光靠在作文课上讲一套,“写作常识”,“文章作法”之类,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教师把课文讲深讲透,有意识地把范文的讲解和写作指导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细心阅读课文,让他们从中吸取养料,以资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这方面,我们作了初步的尝试。对整个学期的作文计划,我们一开学就作了通盘  相似文献   

3.
文言议论文,疏通字词往往占用了大量课时,再要析篇,学习写法,就会影响学期进度。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 一、根本的办法,是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教师变通篇串讲为重点讲解,乃至略加点拨。这样,就可省下大量时间,用来指导学生析篇和学习写法。二,改进教法,释词句与析篇章紧密结合。字句是统摄于篇的,单纯地疏通,字句就会成为一片散沙。特别是文言议论文,如果不以篇来统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 ,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习惯了“我讲你听”、“我教你学”的教学模式。从备课开始 ,我们就进入了这种状态 :我怎么理解这篇课文 ,我怎么分析这篇课文 ,我怎么讲解这篇课文 ,我怎么设计这篇课文的讲解思路 ,然后怎么让学生跟着我的思路走 ,终究是个“我”字当头 ,是以“教师为中心”。接下去讲课 ,自然把这种状态贯穿在整个课堂中 ,逼着学生跟着教师的分析思路走 ,围着教师的“设问游戏”转 ,若哪位学生大胆提出点儿自己的看法 ,不但学生“死定” ,当教师的也会觉得“栽定” ,认为这节课备得不充分 ,讲得不好。这样自然是“教师中心”…  相似文献   

5.
1.必须精讲重点,深入浅出。在一节课里,要讲的内容很多,想把一切问题都讲深讲透是不可能的。教学中,通过仔细认真地备课,力求把教材吃透;在处理教材和讲解课文时分清主次,去繁求简,抓住重点,精讲多练。这样做无疑是科学的、合理的。多年的实践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讲解时要紧紧围绕教材,以《纲》为纲、以本为本,通过深入浅出地讲解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里的知识,进而发展其智力和能力。例如,讲中国近代史时,  相似文献   

6.
小学讲读教学的根本要求是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课文的宇、词、句、篇章结构。我在进行字、词、句、篇章结构的教学时,主要抓紧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个是“讲解清楚”,一个是“多写多练”。“讲解清楚”和“多写多练”都是根据课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汉语词汇丰富,句式多变,如果在教学中孤立讲解,漫无目的地追求讲深讲透,那就容易使基础知识教学与课文讲解分离开来,不能达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如《岳阳楼记》《小石潭记》等文章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可是,许多老师以教懂有关文言知识为目标,大讲特讲字句翻译、篇章理解,甚至文言语法,使文言文教学陷入重讲轻读的境地,从而导致学生对从时空上就有一定距离的文言文感到厌烦。文章不是无情物,分析讲解毕竟不能代替语言文字的感知领悟。古人学习就很重视朗读,大诗人白居易有"口舌成疮"的苦练,文学大家韩愈有"口不绝吟"的心得。作为语文教师,我一直提倡让学生在用心诵读的基础上更深入地品味文本,下  相似文献   

8.
很长时间以来,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知识的传授之外,重视对课文内容的讲解。大家普遍认为教师把课文分析得越深越细,才是讲得越好。未曾细想,这样的做法,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到底有多少帮助,而且,这样做,直接导致语文课越来越缺少语文味。转变思想,切实落实语文课的工具性,这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迫切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文言课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起着传承文明的作用,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走进课堂你会发现,学生对文言文的抵触情绪很大。很多教师也反映文言文难教,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躁却是费力不讨好。为应付考试,文言课便成了字、词、句的翻译课。教师独霸课堂,忙于讲解、板书,学生则忙于抄抄写写、背诵,教学过程机械、死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仅有的一点兴趣消失殆尽,文言课逐渐沦为语文教学中的“鸡肋”。  相似文献   

10.
初中文言文教学要从过去偏重字词的讲解,转移到指导学生顺畅地朗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篇或段上来.这个转移是重新修订后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原大纲中的要求是“阅读文言课文.了解初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能够翻译文言课文的一些片断”,“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了解一些文言句式”.修订后的大纲改为:“阅读文言课文,能理解基本内容”,“能顺畅的朗读文言课文”,新旧大纲都要求“背诵基本课文的一些篇或段”.今年我区的中考命题就体现了修订大纲的精神.今年初中毕业会考暨初中中专招生语文试卷文言文试题共有五个小题,第一小题考查学生是否理解诸葛亮的《出师表》的主旨;第二、三,四题都是考  相似文献   

11.
听了斯霞老师教的《江姐》一课以后,有一个鲜明的感觉,那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斯霞老师能自始至终扣紧课文,讲深讲透课文的字词句章等基础知识,切实地指导学生进行巩固基础知识的基本训练。在教学中,斯霞老帅还根据学生的知识实际,该咬文嚼字细讲的就细讲,能简单扼要略讲的就略讲,不是—般对待。譬如生字词的教学,斯霞老师就是从学生的知识实际出发来处理的。如“万籁俱寂”一词,学生是很陌生的,她就先用师生谈话的力法,逐字分析,给学生以充分理解的机会,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讲解它的意义,对其中笔划比较复杂的生字“籁”,还作了书写指导,帮助学生加深记忆;而对偎、悸等生字,因学生容易理解,她就不多费口舌。因此,所化的时间不多,而学生却理解和掌握了。讲读分析也是这样。在《江姐》一课的讲读分析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外加什么词语、思想去“丰富”学生的词汇,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而是老老实实地根据课文本身提供的语言材料,根据课文本身体现的教育精神,深入细致地进行教学。例如,她在分析讲解“她没哭,嘴唇微微抖动”一句时,不是抽象地讲这句话表现了江姐怎样的优秀品质,而是通过这句里一字一词所表达的意思,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心理,仔细研究了  相似文献   

12.
讲解词语,重要的是要把词语的含义讲准确,这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词语用法的基础。所谓把词语讲准确,就是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讲清讲准词语在具体课文里的真正含义,让学生对这个词语的意义和感情色彩都有正确的理解。在学生的作业中,由于他们对词义理解片面而造成词语运用上的毛病并不是少见的。譬如,我在学生的作业中看到这样的句子:“天汾小学是举世闻名的。”“下课了,老师溜出教室。”显然,句中“举世闻名”、“溜”两词都用错了。“举世闻名”就是名闻全世界,用它来说明—个小学是大词小用;“溜”,是偷偷地跑开的意思,含有贬义,用它来说明老师走出教室就不恰当。学生这种运用词语的毛病,是与教师没有真正讲清楚这些词语的意思有关的。怎样把词语讲解准确呢?我认为,认真备课,教师先弄懂课文里词语的含义,是讲清讲准词语的先决条件。在备课时,教学参考书上的词语解释可以参考,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因为在一篇课文里,  相似文献   

13.
一、声情并茂 ,优化情景对化学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做到四要 :(1)要精确严密 :要求言简意赅 ,用词准确合乎规范 ,逻辑性强。 (2 )要富有情感 :要求抑扬顿挫得当 ,缓慢急快恰当。(3)要生动形象 :要求具体形象 ,生动有趣 ,深入浅出 ,通俗易懂。(4)要启思诱疑 :要求循循善诱 ,启迪思维 ,激化矛盾 ,揭疑释疑。例如 :教师在讲解化学概念时要对关键字句咬文嚼字 ,反复辨析 ,做到讲准、讲透、讲全、讲活 ,切忌讲错、讲偏、讲漏、讲死。又如 :描述化学实验操作的语言要讲正确并切合操作规范 ,防止出现“加强热酒精灯”、“将锌粉丢进试管”、“倾倒…  相似文献   

14.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主要讲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课文的重点、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懂得“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在一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是缺一不可的,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篇课文从遣词造句的角度来说,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拗口难读的句子,初读起来显得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但从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教学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教学要突破的重难点的角度…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自主活动。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使语文教学不同程度地异化为应付考试的训练。这种陈旧的学习方式,最主要的问题是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重要的是要处理好课堂中教与学的关系。一、不能忽视教师的讲解课堂教学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后,有不少教师认为,启发式教学就是多提几个问题。因此,“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其实,教师的讲解在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初中基础教育,因为小学生升入初中后,自学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把知识讲清楚,不在讲得多,而要讲在点子上;不在讲得深,而要抓住重点和难点;不在讲得新,而要讲究实效;不在讲得细,而在于启发学生的思考。那么,哪些地方需要教师讲解呢?笔者认为,一是新的知识点要靠教师讲解,并考虑如何把新知识讲解准确、清楚;二是课文的重点需要教师讲解;三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需要讲解。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吃透两头,了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真正起到“解惑”的作用。二、教会学生学习人们习惯上认为,课堂上教师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中,造句练习是经常运用的一种形式。学生造句造得好不好的问题,主要在于教师对课文中的生词生语讲得透不透。如学生对这些词语似懂非懂;他们造句时就会产生各式各样的错误了。要使学生能真正理解某些生词生语并进一步运用它,教师除将这些词语的含意讲透,还要将这些词语在课文原句中作什么成分,与哪些词语搭配,表达怎样的意思等等问题,交代得一清二楚。如果再细致一些,还得交代一下常见用法与可能产生的错误。这样造出来的句子,就可能将错误减少到最低限度了。  相似文献   

17.
“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朗读要做到语调能够符合课文内容,能表达读者对课文所描写的人物和事件的正确态度。”这是教学大纲对我们所提出的关于朗读教学的要求。要怎样才能达到这一要求呢?我们认为可以这样做:一、讲解清楚,分析透彻,能使学生读得有表情读得正确。“好的朗读是以好的理解为基础的。”儿童对课文理解了,自然读得有表情读得正确。在教学中应着重对教材进行分析,让儿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特别是对难理解的词句,反复讲解;同时一发现儿童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学担负着思想教育、思维训练、扩充知识和提高识读说写水平等多重任务。提高学生作丈水平历来是其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尤其是新编小学语文教材,比原来的教材大大增加了作文内容,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应该重视作文教学。提高学生作丈水平,不只依赖课后基础训练中的作文(包括说话、写话)练习,还应该在讲读课中增加一个写作的内容。这是因为,教材中的课文就是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从写作的角度讲解课文不同于传统的讲读方法。传统的讲读方法一般没有一个特定的角度,从头到尾,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挨到什么就讲什么,一会儿归纳段落大意,一会儿分析词句,一会儿启发想象,一会儿又进行思想教育。从写作的角度讲解课文则只谈为什么这样写,而不及其余。这样可使学生对作者的运思用笔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整体的把握。要从写作的角度讲解课文,并讲得深入透彻,这需要教师在写作方面具备一定的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同时还要刻苦钻研教材,要把教学参考资料真正当作参考,而不是代替教案去照本宣科。  相似文献   

19.
对于文学课文的教学,我们必须突出分析作品的文学因素并讲授某些文学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为此,要注意几点:一、落到实处。文学课文,主要是通过作品语言教学加强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因此,要重视引导学生咀嚼作品的词句,推敲作品的章法,领悟作品立意谋篇和艺术手段的佳妙。在中学教文学作品要讲文学知识,但应该讲得适当,即只讲主要的、常  相似文献   

20.
张明德 《课外阅读》2010,(10):59-59
误区之一:教师讲得清,学生就听得懂 讲,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而听,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教师清晰透沏且带有启发性的讲解是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时先决条件,然而,教师讲得清,学生却未必听得懂,往往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如坠云雾,如果教师讲课只顾自己津津有味,不顾来自于学生一方的反馈信息,教师与学生的的思维不能同步,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毫无思考理解的余地,这样不是听不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