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国散文诗诞生于"五四"时期,散文诗在中国发生的助推力之一是中国诗人、作家对外国散文诗的译介.译介带给中国诗人、作家对散文诗在多种层面上的认识与理解,为他们创作散文诗提供了丰富的范式."五四"时期,大多的散文诗译者同时也是散文诗的创作者,通过译介时对散文诗的阅读与感悟,中国诗人、作家创作出了具有深刻哲理的散文诗.他们受...  相似文献   

2.
2009年3月,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散文诗群体——"我们"散文诗群在北京成立,有力地改变了散文诗的边缘状况。它提出的"大诗歌"和"意义化写作"主张,对散文诗的本体发展和文本实践进行了理论性的建构。此外,以周庆荣、灵焚为代表的"我们"散文诗群的发起者,不断介入"我们"散文诗的编辑、出版和发表的诗歌行动中,与多种文学期刊合作,集中性、连续性地推出了"我们"散文诗群的作品,成为新世纪以来散文诗发展最为重要的文学现象,进一步推动了散文诗创作者的崛起和散文诗走向公共话语领域。  相似文献   

3.
福建是现代汉语散文诗写作的一个重要地域。近百年来,福建散文诗已拥有一个代际分明的作者群体。这个作者群体一方面表现了富有福建地域色彩的想象,另一方面又为散文诗艺术展开了丰富、多元的探索。这种探索为推动现代汉语散文诗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散文诗是一种抒情文学体裁,是中国文化消费和文明传承的重要文学形式.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和探索,中国散文诗逐渐走进当代文坛关注的视野,呈现出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文学意义.2012年的中国散文诗在创作和理论上都呈现出一些新气象,标示了当下中国散文诗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2012年散文诗的成就,除了发表了大量作品外,更主要的是散文诗理论上的自觉,具体包括:文体意识、精品意识、艺术审美特征的建构和发掘.此外,区域文化语境中的散文诗,也为未来散文诗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耿林莽先生是当代中国散文诗发展的标杆性人物,是新时期散文诗创作的精神坐标,也是一位具有文学史意义的散文诗作家。他数十年来不断进行散文诗的艺术探索和理论建设,其作品形成了散文诗的现代性、为世界喊疼的现实关怀、凝重苍茫的穿透力和对话性叙事的风格和特征。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美国散文诗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理论话语以及散文诗的创作和阅读接受方式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叙事性的介入和散文诗人的成功实践,极大地丰富了诗歌“主情”的美学特质。作者以美国诗人拉塞尔·埃德森散文诗作品为例,解读在人物塑造、话语模式、叙事情节和结构方面体现出的独特叙事性,并探讨这种实验探索性的散文诗创作如何使当代美国散文诗文本呈现出浓厚的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7.
散文诗引入中国将近百年,却依然无法摆脱挥之不去的文体身份焦虑。1980年代以来,一种旨在为散文诗伸张身份合法性,主张散文诗独立于散文和诗的观点开始被广泛接受。然而,对于散文诗而言,致力于辨析、确认和探索散文诗文体独特性也许更为重要。事实上,“文体转译”和“文体溢出”提供了两个观察散文诗文体特征的指标。散文诗作为一种“镜像文体”,不仅具有巨大的细节涵纳性和技法弹性,更映射着写作者的精神视野和人格情怀。  相似文献   

8.
书法家     
《快乐阅读》2011,(24):129-129
王幅明,河南唐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外散文诗学会副主席,中国散文诗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散文诗学会会长,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文学以散文诗创作和研究为主,有9种著作出版。主编《中国散文诗90年》等图书多种。获"中国散文诗重大贡献奖"等多种奖项。书法以"二王"、米芾为基,书风奔放飘逸,多次参展、获奖,为全国及海外多处博物馆收藏、刊石。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散文诗的春天很快就过去了,进入9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中叶以后,散文诗坛显得冷冷清清生机颓然。世纪之交,散文诗如何走出危困?本文梳理出散文诗坛沉寂中孕育着的三股新生潜流,并认为那正是散文诗出路所在:1、创新意识的觉醒,散文诗向平民化回归:2、自觉把握散文诗美学特点,由诗化转向其他文学样式敞放;3、在现代哲学的观照下开拓散文诗审美表现疆域。  相似文献   

10.
近三十年的散文诗,因为诗坛老将的引领与带动,“我们”北土城散文诗群的横空出世,散文诗载体建设的加强与散文诗批评的“在场”,已然形成了其繁荣与发展的几大亮点.在人文根柢与审美定性上,一方面,宇宙、自然或生命在散文诗中得以多维呈现;另一方面,文史哲或现实在散文诗中得以共生.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人们以为鲁迅一生创作的散文诗,都已收在《野草》这个集子里了。一九八○年五月三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鲁迅在“五四”时期,以神飞作笔名写的一组散文诗《自言自语》。于是打开了《野草》集外,鲁迅无其他散文诗之谜。但是,除《野草》和《自言自语》以外,鲁迅还有没有别的散文诗,或者具有散文诗的格调和风彩的作品呢?孙玉石同志在《<野草>与中国现代散文诗》一文中,作了肯定的答复  相似文献   

12.
甘南因独特的地域文明和信仰,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作家,他们怀着崇高的信念为这片土地、为雪域、为草原抒情。散文诗作家花盛以其别具风格的精神特质和作品内涵在散文诗领域里获得了不俗的成绩,本文从其创作所涉及的四个方面入手展开分析,旨在呈现花盛作品创造出的散文诗世界。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散文诗的发展经历了辉煌而又艰辛的历程。一方面,诗人们以独具艺术个性和人格魅力的创作实绩构成了中国散文诗创作的繁盛景观;另一方面,中国散文诗创作存在诸多虚弱和病态的症状。这一喜忧参半的现状,凸显了以系统的散文诗理论来指导创作的必要性。王志清先生的《散文诗美学》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该书体系严密、思想深刻、语言精美,在散文诗艺术理论方面颇多建树。本文试图从著者对言象意的阐说和对真善美的沉思两个层面揭示此书丰富的理论内涵,并发掘它对当代散文诗创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散文诗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鲁迅的散文诗《雪》为例,对散文诗教学的“三读”教学法,即听读→感读→品读渐进式教学法作了一个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5.
五四文学革命从形式和内容上逐渐开启了现代意义上的“新诗”观念.所谓“新诗”,在诞生之初,便与“散文诗”的概念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五四时期的诗人在探讨“新诗”的特征时,虽然有偏重于韵律或文法的差异,却往往借用“散文诗”一词作为“新诗”的另一个命名.之所以如此,因为“散文诗”一词表达了当时人“新诗”观念两方面的图景:语言的散文化和诗体的散文化.“散文诗”的这个概念内涵是五四文学革命的需要塑造出来的.后来的研究者往往把此时的“散文诗”误读为现在的散文诗概念.不过,在杂志栏目从“诗”、“新诗”到“散文诗”的设置变化中,不难发现“散文诗”的文体意识正在当时潜在成长.但也正是在这同一过程中,“散文诗”这一本身似乎蕴含着矛盾的概念,正促使人们进一步赋予其特殊的诗体内涵.  相似文献   

16.
共享快乐     
这次中班语言活动内容是欣赏散文诗《捉迷藏》,教参中的教学方案是:一、初步欣赏散文诗,了解散文诗的名字、主要角色;二、再次欣赏散文诗,帮助幼儿了解散文诗的内容,感受散文诗的优美;三、学念散文诗。但我总觉得这个方案并不完善,对中班幼儿来说,散文诗中的“黑夜用长长的手帕把太阳公公的眼睛蒙住,趁它还在数‘1、2、3、4……’的时候,颜色们赶紧找个自己喜欢的地方,静悄悄地躲起来”是不容易理解的。如果活动一开始便欣赏散文诗,孩子们很容易因为不理解而失去兴趣。  相似文献   

17.
潘英 《现代语文》2007,(5):48-49
蔡丽双的散文诗大致可分为抒情散文诗和哲理散文诗两种。她的抒情散文诗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在对“美”的追寻中熔入了深刻的生活感受;她的哲理散文诗将自己的发现同生命的体验结合在一起,在对“爱”的表达中体现了独特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的散文诗,是按照诗的构思创造出来的文学精品,其主要内容包括:散文诗的构思内容,旨在表现作者的情感和情绪;散文诗的构思实质,在于凭借想象营构意象;孕育散文诗的思维方式,必须诱发和利用灵感;散文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抒情,而具体形式多样;散文诗的语言,务求自然、清新、简洁和含蓄  相似文献   

19.
从困惑散文诗发展的"目前的需要"看,首先是语言;而从散文诗语言美学核心看,首先是节奏。节奏是散文诗作家气血的运行轨迹,是散文诗的旋律的基本构成,是散文诗取悦读者的气质与姿色。节奏对散文诗来说,不仅仅是形式,也是思维,是思想,是形象,更是审美意识,甚至包含着它的全部的秘密。没有节奏,散文诗就没有形式的规定性,也就没有了与散文甚或是诗歌区别的形式性。散文诗语言大致可分为雅化、俗化、欧化三种。而这三种语言,都与节奏有关,都可以从节奏上来讨论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散文诗是一种独立的文学体式,是诗歌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诗人耿林莽在《为了散文诗的繁荣》一文中说:“散文诗从诗歌撷取了它的精魂,从散文借来了舒展轻松的衣衫,从绘画吸取了丰富的色彩,从音乐找到了轻柔或昂扬的和谐节奏……”散文诗是融合了各种艺术精华的独立文学体裁,其中“诗性”是核心,小巧美、蕴藉美、空灵美、意境美、理趣美和音韵美是艺术特色。这里撷取散文诗中的几篇佳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