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硅太阳能电池输出功率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当负载变化时,其输出功率不能达到最优输出状态.为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利用率,实现硅电池输出功率和负载之间最佳匹配,对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功率特性进行了测试.试验中,设置一定的温度范围,通过改变负载的大小,测试负载对硅太阳能电池输出功率及其有用功率的影响,并通过Origin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处理.结果表明,负载约为1.3 kΩ时,硅太阳能电池输出功率最大;1.5 kΩ左右时,硅太阳能电池输出功率稳定;负载约为1.65 kΩ时,硅太阳能电池的功率因素最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太阳能电动车的能源供给部件太阳能电池的工作特性,采用buck型DC—DC变换器和滑模控制技术来实现对太阳能电池输出最大功率点的跟踪,实验结果证明了滑模控制技术能够快速的跟踪太阳能电池输出最大功率点。  相似文献   

3.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8):114-117
针对光伏电池最大功率跟踪(MPPT)常用算法在跟踪速度和跟踪精度之间的矛盾,提出模糊控制策略,通过Matlab/Simulink搭建了光伏发电系统模糊控制算法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分析证明,该模糊算法能够迅速响应并有效减小最大功率点附近的振荡,最大限度地提高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该算法简单、灵活且跟踪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光伏发电作为充分利用太阳能的一种有效方式,其功率调节、电能质量、电压稳定和无功补偿问题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使光伏发电系统输出最大功率,一方面根据地理和气象信息通过物理跟踪时期使光伏阵列工作在最佳的朝向和倾角;另一方面通过对光伏阵列工作点电压的调节使其工作在最大功率点。  相似文献   

5.
从太阳能电池数学模型出发,利用MATLAB/Simulink工具箱建立了太阳能电池的仿真模型,对影响太阳能电池输出性能因素(工作温度、光照强度)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太阳能电池输出特性呈非线性,相同光照强度下,环境温度升高,太阳能开路电压降低,输出最大功率值减小,其性能在逐渐减弱.相同环境温度下,光照强度提高,开路电压升高,输出最大功率值增加,太阳能电池输出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得到太阳能电池的最佳工作状态,需要对其各参数进行求解.太阳能电池等效电路模型为电压-电流的隐式方程,无法采用常规方法得到解决.通过引入Lambert W函数,将电流表示成电压的显式方程,并编写程序与牛顿迭代法进行对比,证明了此方法的正确性与精确性.模拟仿真发现串联电阻与并联电阻对太阳能电池的伏安特性和输出功率等特性曲线有较大影响,且影响效果各不相同,但共同影响着输出电压与功率等参数.  相似文献   

7.
光伏系统的输出因受外界影响,无法长时间稳定供电,因此必须借助光伏充电控制器解决这一问题。为了保证在不同条件下输出功率最大,研究追踪最大功率点(MPPT)的光伏充电控制器,结合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和充放电特性,设计完成基于MPPT的光伏充电控制器。经试验测试,该控制器能保证输出电压幅值稳定,追踪效率在0.95以上,充分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技术研究和应用现状,相对占空比扰动法,提出一种用于最大功率点跟踪的模糊控制算法,建立系统控制模型,并用Matlab/Simulink进行系统整体仿真,验证了当外界环境变化时,模糊控制法具有MPPT速度更快以及稳态功率波动更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可再生能源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在水产养殖测试基站中引入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同时为确保系统在野外环境下的可靠供电,提出一种新型的MPPT跟踪方法。该方法针对扰动观察法存在的最大功率点附近震荡问题引入变步长参数,使系统能够快速跟踪到最大功率点,并在最大功率点附近稳定运行;针对因环境变化剧烈造成的错误跟踪情况,引入功率预测法,使系统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最后在仿真环境下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新型的MPPT跟踪方法具有较快的跟踪速度与较高的稳态精度,能够适应复杂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0.
光伏电池板所处环境的非线性变化使得光伏电池的功率保持在最大功率点(maximum power point,MPP)非常困难。传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方法普遍存在技术缺陷,无法满足当前需求。针对光伏发电MPPT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麻雀搜索算法优化的极限学习机(sparrow search algorithm-extreme learning machine,SSA-ELM)神经网络控制器的MPPT方法。与传统技术相比,该MPPT方法在稳定性、速度、超调和MPP的振荡等方面的效果均较好。使用MATLAB/Simulink平台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及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刘希云 《德州学院学报》2005,21(3):28-31,35
刘震云是一个对权力这个词特别敏感的作家.他分别从乡土权力,历史形态的权力,主流社会的权力三个方面对权力进行了思考.通过具有逻辑层次的三个方面的探询,作家表达了对权力的质疑,呈现出强烈的反叛姿态.  相似文献   

12.
大学内部权力结构及其平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内部存在着两种最主要的权力结构形式——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大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机构,其健康运行需要处理好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可在借鉴国外大学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运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大学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结构平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伴随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相对分离,广泛存在于市民社会中的社会权力越来越承载着人们对民主理想的期待。社会权力含义非常宽泛,它的作用也并非只有正向这单一维度。如果不区分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条件,忽略社会权力本身具有的两面性特点,过分强调它对政治权力不加反思的影响和控制,可能会造成理论上的混乱。必须用交往权力来制约社会权力。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论述了领导者影响力的构成,分析了权力性影响力与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不同表现及其相互关系,并对如何提升领导者影响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本通过对教育行政组织中存在行政权力变质现象进行了意识、结构、机制和制度根源的分析,并在其基础上构建了较理想的权力控制机制。包括从权力意识、权力承受、权力运作环境和权力运作过程等多方面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冯雪峰文艺思想中,有许多关于文艺的“力”之概念,这些概念密切相关,其中“艺术力”是整个概念体系的核心。总的来看,“艺术力”的内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战斗力”是艺术力的功能,强调文艺为政治服务,在文艺批评标准上侧重作品的政治思想性;“主观力”是艺术力的关键,突出世界观对艺术创作的决定作用,但也对创作主体的主观创造性给予了观照;“人民力”是艺术力的源泉,艺术创作的本质在于反映“人民力”,创作主体主观改造的源泉来自“人民力”。  相似文献   

17.
高校内部的权力结构及其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大学制度要求改变传统的由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二元“构成的高校权力运作方式,应当由学术权力、行政权力和学生权力“三足鼎立“的高校内部权力结构所取代。为此,必须着力化解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学术权力、行政权力与学生权力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18.
教师权力的合理运用是影响师生冲突走向的重要因素。基于约翰·弗伦奇对权力的分类,师生冲突中的教师易受到偏误认知的导引和消极情绪的裹挟,从而使得教师在运用权力控制师生冲突走向时遭遇五大陷阱,即参照权力运用失信,专家权力运用失效,合法权力运用失实,奖赏权力运用失准和强制权力运用失度。这不仅不能掌控师生冲突的走向,反而会导致学生产生抵制行为,使得师生冲突进一步螺旋升级。为此,脱离权力运用陷阱,消解师生冲突,重建和美型师生关系,教师需以修德为根本,参照权力运用才得以适时;以提智为关键,专家权力运用才得以有效;以法治为抓手,合法权力运用才得以正当;以公平为原则,奖赏权力运用才得以精准;以权力与情感为着力点,强制权力运用才得以有度。  相似文献   

19.
任何改革都会遇到阻力,但若有足够动力则能克服阻力,持续推进。区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同样如此。岳阳市君山区在区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五力"齐发形成了强大的改革动力,消解了改革的阻力,确保了改革的有效推进,完善了改革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政治学关于权力的定义归纳起来有手段说、强制说、能力说和选择说四种,这些定义都没有揭示出权力的组织化特征,未能对“权力的构成”作出回答,难以对权力的运动和阶段划分得出理性的认识.从新的视角看,权力应该是个人或团体以组织化的方式对自然和社会资源进行强制性占有和分配,并为此建立群体认同的人类行为.权力是由利益、组织、规则三种要素构成,这三种要素之间此消彼长的过程,推动着权力沿着从最大化向最小化方向的运动.这一运动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绝对权力阶段、相对权力阶段、公共权力阶段.绝对权力阶段以组织利益与规则利益的高度重合为特征,相对权力阶段以规则利益高于组织利益为特征,公共权力阶段以非权力组织的高度发育和规则的简约化为特征,并且权力在受到最高程度的制约后(即最小化)将会形成新的社会形态.只有权力受到持续而广泛的制约,个人的发展和人类的解放才能获得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