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热狗冷猫     
有一天,我跟家人聊天,聊到一半,到我该写作的时间了,怕影响他们的兴致,我就偷偷离开,去了书房。 “爸爸呢?”隔了一阵,我听到儿子问他妈妈。 “去写作了。”我太太回答。“爸爸好像一只猫。”儿子带着抱怨的语气说。  相似文献   

2.
蔡雨艳 《知识窗》2013,(2):17-17
自从儿子出生以来.就没有离开过我的视线.我总是为儿子担心,怕这怕那,总怕他多走弯路,总想告诉他一些我的人生经验。一天.儿子突然对我说:“妈妈.你有没有发现.你跟我说的好多话听起来都是自相矛盾的.”我先是愣了一下.再仔细想想.好像真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3.
校园幽默     
《知识窗》2011,(10):24-24
历史在重演父亲跟老师谈论自己的儿子:“请您告诉我,我儿子历史学得怎样?当初我念书的时候。不喜欢这门课.考试总是不及格。”历史老师回答说:“历史在重演.”  相似文献   

4.
《科技新时代》2007,(4):8-8
母亲对儿子说:“起床了!你该去学校了!”儿子说不想去。母亲问为什么,儿子回答说:“老师们都不喜欢我,同学们也不喜欢我。”母亲说:“你必须去。第一,你是校长。第二,你今年已经50岁了。”没错,这只是一个笑话,但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班族对上班的厌倦;现在无论什么事情,一旦成为工作后好像都失去了乐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科学生活》2011,(11):70-71
在张爱玲的《金锁记》中,七巧为了不失去自己的儿子长白而千方百计笼络儿子,长白有了太太,她就百计千方嫌弃辱骂儿媳;长白喜欢寻花问柳,她就把丫鬟给他做妾,为的是笼络住儿子,不让儿子出去……小说中七巧的心理无疑是病态的。然而,现实社会中,也不少老人为了子女甘愿“被啃老”,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6.
“当初怎么会生出你这个不听话的儿子!”父母摇着头,一脸无奈:“你已经是彻底不可救药了!”老师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相似文献   

7.
创新工程是株洲市二中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推进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在这项工程中唱主角的就是张天如老师。早在1985年,张天如老师就冲破重重困难和阻力,在学生中开展科技发明活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当时许多教师、家长不理解,不让学生参加,认为参加创造发明活动会影响学科成绩。有一位家长还直接找了张天如老师,说他的儿子进二中就是为了升大学,要求退出创造发明活动小组。张天如老师面对这些由旧的教育观念带来的阻力,一方面作说服工作,另一方面用事实来作回答。就是那位家长的儿子在张天如老师教育…  相似文献   

8.
一堆亲人一再围在经世身边询问因由,经世却一直保持沉默,实在被问烦了.就干脆把头钻进被窝,连个“不”字也不肯讲。经世的父亲气得把帽子一摔:“我要去找老师去!他究竟对我儿子干了什么?”而经世的母亲只能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诉:“经世小时候可不是这样的啊……经世小时候甭提多能说了……去找校长局长厅长!看看他们用的什么老师!不把那老师开了我不甘心啊……”经世的舅舅在旁边瞪姐姐一眼:“开了?那么简单!不把他告了坐牢,我们钌卅酌芒笛皂白睁’”  相似文献   

9.
开心一刻     
《科学与文化》2006,(9):29-29
相夫教子□亮仔陈/文一天晚上,儿子参加班上的同学聚会回来,一进门就缠着她妈妈给他买部MP3。太太问,“你姑姑前不久不是送了一部CD机给你了?不是一样可以听音乐?”儿子说,“现在谁还用那种老古董。你没看见,楼下开电梯的老伯伯听的都是MP3了。我们班好多同学都买了MP3,浩浩和毛毛都用上MP4了。”太太说,“你爸既不是高官,也不是大款,你怎么总拿自己跟人家比呢?盲目攀比只会增加你的虚荣心和父母的经济负担。什么事情都要切合实际、量力而行。要不,等你爸爸也像浩浩的爸爸一样当上局长,或者跟毛毛的爸爸一样当上总经理,别说MP4,就算给…  相似文献   

10.
李蕙 《科教文汇》2014,(4):97-97,99
“官二代”、“富二代”是一个从出生就拥有得天独厚的物质资源,有着优越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的群体,与此同时他们就要经受各方面更多的诱惑,父母作为“官一代”、“富一代”,并作为他们的监护人,就更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本文就从李刚的儿子李启铭的交通肇事案和李双江的儿子李天一的飙车闹事和强奸案为切入点,浅谈对“官二代”、“富二代”家庭教育的问题及其策略。  相似文献   

11.
[案例]一天放晚学回家,儿子小军就对做教师的父亲俊说“:都怪你,都怪你!让我的好朋友没了!”儿子一脸的后悔与委屈。耐着性子听完儿子“的控诉”,俊才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儿子写的一则日记被老师相中,指名在全班朗读,让同学们点评欣赏。这本是一件大好事,应该感到高兴和自豪才对。问题就出在日记的内容上,小军细致刻画了自己同桌好友“的双重性格”——聪明机灵与傻气好笑。在同学们的笑声、掌声和赞扬声之后,珍贵的友情随之烟消云散,同桌不理小军了!“你跟同桌解释解释,我看他应该能理解。”看完儿子的日记,俊不禁为儿子鲜活的事例、流畅…  相似文献   

12.
洪石 《百科知识》2007,(9S):38-39
史书中的记载 据司马迁的《史记·晋世家》记载,叔虞是周武王的儿子,成王的弟弟,年幼时经常与成王在一起玩耍。有一次,成王把一片桐叶削成玉圭的样子对叔虞说:“以此封若。”不久,史官就请成王选择黄道吉日举行分封叔虞的仪式。成王说:“吾与之戏耳。”史官说:“天子无戏言。”于是,成王便封叔虞于唐国故墟。到叔虞的儿子燮时,因其境内有一条著名的河流晋水,便改国号为“晋”。  相似文献   

13.
鲤鱼是我国一种古老的养殖鱼类,因鳞有十字纹理而得名。它金鳞赤尾、体形梭长、肉质细嫩鲜美,乃食之上品,素有“诸鱼之长”、“鱼中之王”、“吉祥鱼”的美称。3000多年前,《诗经》中就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鲤”之说。孔子得了儿子,国王鲁昭公送去一条大鲤鱼,表示祝贺:孔子引以为荣,给儿子取名曰鲤,字伯鱼。早在2400年前,范蠡的《养鱼经》中就介绍了鲤鱼及其养殖方法。  相似文献   

14.
苏军一 《科教文汇》2008,(36):51-51
1引言 每个老师都会遇到一些特殊学生:学习基础特别差,纪律意识特别弱,思想境界特别低……很多老师面对这些特殊学生,绞尽脑汁,费的心思不少,见到的成效却不大,这时,老师就会抱怨学生是“顽石”一块。其实,每一个学生都不是“顽石”,而是一块璞玉。面对特殊生,当你感到束手无策时,可能是你“琢玉”的方法不当。  相似文献   

15.
母亲带着儿子去爬山。在山顶,儿子指着那穿梭的缆车说:“我也想去坐坐。”“好的,”母亲朝儿子笑,“不过你先等等。”女人早就准备好了,只是有恐高症,她从包里摸出药和水。儿子问:“妈妈,你在吃啥?”“一颗糖。”母亲说。儿子也想吃,母亲笑着回答:“那是妈妈的专用糖。”儿子也笑了。  相似文献   

16.
初三那一年,我们搬进新家.邻居老文笑嘻嘻来道喜,后边跟条"尾巴". 这是我儿子文海."老文介绍说. 我"扑哧"笑,轻声嘀咕:"还文海呢,明明就叫螃蟹." 一屋子人在笑,就螃蟹不笑,狠狠瞪我.我也用力回瞪他,心想:哼,谁怕谁啊?在班上成绩那么差,上课还老爱吹唾沫泡儿,老师都叫你"螃蟹". 螃蟹爸坏坏地笑说:"啊?你俩是同学?哈哈,这下好了,亲上加亲啊.雪儿,你以后得管着文海.我就是被他妈给管好的."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一种比较抽象的东西,学起来枯燥无味,要学好那就更难了。学本族语如此,学习英语更是如此。不少学生一提起英语就头疼,一说到单词、语法就皱眉,没有一点兴趣,所以成绩一团糟。学习需要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心理因素,是学习知识的动力,学生对他们所学的知识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不知疲倦,越学越爱学。但是兴趣的产生和强化都离不开教师的培养和激发。那么,如何搞好英语趣味教学呢?下面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张丽钧 《知识窗》2013,(1):25-25
一日.我的一位朋友喝醉了。对我说:“你信不信。我的存款到我孙子那辈都花不完!”我说:“我信。不过,老一辈人有句话.叫‘儿孙自有儿孙福’.你真没必要给儿孙留那么多钱。”他笑了笑。说:“什么叫福?钱多才叫福!我上半辈子穷怕了,  相似文献   

19.
现场考察放心接产稳走创富路2014年7月16日,一个操着东北口音的中年人来到灵璧县清大新能源办公室,60多岁的董老师接待了他,他看到办公室墙上挂满了资质证书、荣誉证书及众多搞成功的学员赠送的锦旗,心里暗暗佩服:董老师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能源专家。他说:“董老师,我是吉林省临江市的杜永,我已同你联系七年,但一直怕项目不真实,不敢接产,上次你答应我先到已接产成功的学员家去考察再接产”,董老师说:“对,只有这样,你才能放心接产”。  相似文献   

20.
校园幽默     
《知识窗》2012,(8)
微型座谈会 儿子:“爸爸,星期五下午您有空吗?”爸爸:“什么事啊?”儿子:“学校要开微型家长座谈会.”爸爸:“什么叫微型家长座谈会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