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战略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民族精神传承的中坚力量,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从政治角度来说,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在保证民族统一和认同、保障国家安定和团结以及社会主义方向上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从成长的角度来说,相对于小学和中学教育而言,大学生阶段是民族精神的最重要的定型期;就学校教育而言,没有民族精神的教育,整个学校的教育将会迷失方向。本文最后对当前的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提出了初步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梦视域下探讨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既可以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全新的视角和特殊的话语体系,也可以引导大学生将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相结合.文章结合学术界已有的研究解释了民族精神教育的内涵;从历史必然、现实要求及重要意义三个角度阐释了在中国梦视域下为什么要强化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最后提出了在中国梦视域下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民族教育特殊性的表现之一便是民族学校的课程。民族学校的课程除了具有普通学校课程的共性之外,还在民族学校教育中发挥了特殊的职能和作用,对此可以作多维解读。一是从少数民族学生发展的角度而言,民族学校课程发挥了"先行组织者"的职能;二是从"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的角度而言,民族地区学校的课程发挥了不同民族学生相互交流中介的职能;三是从民族文化传承的角度而言,民族学校的课程又是民族文化的浓缩和整合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沈浩 《现代企业教育》2014,(16):285-285
本文从外部环境、学校教育、社会问题、学生自身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民族精神缺失的原因,从高校教育工作的角度提出了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是公民价值观的核心组成部分,公民价值观又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当代大学生存在着国家主人翁意识淡薄、民族文化认同感缺失、公民人格修养匮乏等问题。因此,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值得高度重视。剖析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冲突产生的根源,应该从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良好社会风尚的营造,学校教学、教育的改善及校园文化的开展入手,才能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中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强化校园文化对价值观的引导功能以及对民族精神的弘扬效应;二是培养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促进民族精神的重构和再发展;三是加强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夯实民族精神培育的政治文化根基;四是充分运用情感教育方式和手段,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感染和洗礼。  相似文献   

7.
加强民族精神的培育可促进大学生良好精神状态的形成, 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存在着明显的缺失,诸如现代国家主人翁意识淡化,民族文化认同感缺乏,公民人格修养的匮乏等方面,剖析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缺失产生的根源,只有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制度保障、良好社会风尚的营造,学校教学、教育的改善和校园文化的发展以及大学生自主、自觉、自信,才能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进而有效应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缺失.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视阈出发,通过对民族精神与文化的内在关联的深层次思考,探寻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文化基源问题,提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四个对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主阵地、主渠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根本;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径;校园文化建设是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9.
抗击非典的斗争,对于教育、思想战线来说既有严峻的挑战,又有难得的机遇。大学生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以实际行动弘扬了民族精神,为民族精神充实了新的内容,将自身的精神层面提升到新的境界。大学生在抗击非典斗争中表现出伟大民族精神的原因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管理者应结合突发事件教育、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并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是公民价值观的核心组成部分,公民价值观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对大学生价值观现状进行分析,它存在着诸如现代国家主人翁意识淡薄,民族文化认同感缺失,公民人格修养的匮乏等问题,因此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值得高度重视。剖析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冲突产生的根源,只有通过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良好社会风尚的营造,学校教学、教育的改善和校园文化的发展以及大学生自主、自觉、自信,才能确保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中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1.
构建新时期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体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实际需要,从时代性角度,阐述了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应如何紧密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把握时代精神内涵,顺应时代发展,积极探索构建新时期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12.
民族认同是少数民族地区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进行民族心理认同研究对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机制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作为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对于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意义长远。因此,从教育而言,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成为许多专家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他们以不同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大学生民族认同进行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现将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视角来解读感恩教育,不仅有利于正确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精神,而且能够从传统文化思想和现代教育的层面来认识大学生感恩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既是文化继承,又是时代创新,是高校践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切入点.感恩教育只有和大学精神相结合,和学校教学相结合,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才能更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弘扬,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高校信仰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大学生是否具有信仰、具有何种信仰对大学生本人来说事关其人生发展的方向,对社会和国家而言,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和兴亡。面对社会转型时期良莠不齐的信仰表现,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指出目前大学生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构建大学生良好信仰教育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为实现共同理想与目标的精神支柱,学校教育在对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过程中承担着重要使命.体育作为教育学科之一,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基本的途径之一,它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应渗透对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各族人民的价值共识,促进民族进步、国家发展的精神源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关系到党的兴衰成败和国家、民族的振兴。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深刻了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现状,深入剖析制约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因素,不断创新教育手段和路径,完善教育体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合力,才能确保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7.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撑,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才的前沿阵地,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从国家发展战略和人的全面发展战略的高度,就高校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途径进行了四个方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脊梁.大学生是青年的主体,是未来社会和国家的骨干和支撑,积极探寻和把握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契机无疑是有重要历史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指出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所以创新教育已成为目前和今后学校教育的主题歌。从宏观角度来看,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往往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从微观角度来看,创新教育对于个人良好素质和人格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论从国家民族,还是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实施创新教育,已日益迫切。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全球化背景下国家民族意识的演变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提出了挑战,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以民族文化为根基的民族精神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是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主阵地.要重视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工作,科学安排教育的内容,不断探索教育的有效途径,提高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