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统编教材低年段教学目标提出:让儿童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对促进学生个体成长以及传承经典文化意义重大。温儒敏教授明确表示:中小学校在开展古诗文教学时,应该少一些朗读,多一些吟诵。吟诵曾经是私塾、官学里读书学习唯一的读书方式,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多年前大批学者呼唤吟诵归来,从叶圣陶至周有光、叶嘉莹、南怀瑾。叶嘉莹先生说:"我以为吟诵之目的不是为了吟给别人听,而是为了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的心灵能借着吟诵的声音,达到一种更为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现在"吟诵"这种传统的读书方式终于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回归当代语文教育了,社会各教育领域都在进行积极的推广。从大学到小学,吟诵教学正慢慢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层面。本文中重点介绍小学古诗文吟诵的教学策略和几点具体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也是一个诗的国度.历代经典诗文经过岁月的淘洗,成为中华民族语言的典范和精华,更蕴含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和品格.这些经典诗文通过一代代的吟诵得以流传下来. 一、"吟诵"和"诵读" 吟诵,是传统的读诗文的方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这是因为一方面,诗歌产生于人们生产劳动的呼号之中;另一方面,传统诗歌讲究平仄、押韵、对仗,富有音乐性.也就是说,诗歌自产生之日起就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适合于吟诵.  相似文献   

3.
针对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古诗文吟诵一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吟诵的内涵与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教学措施,其中包括初读、带领学生感受音韵的魅力、意读,引导学生走入意象的世界以及品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等等,以期能够对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带来一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吟诵是中国汉语古诗文的活态,是诗乐传统的核心,是传承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古诗词的吟诵作为我国古代诗词艺术,在今天对我们学习古诗词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古诗词吟诵教学,让吟诵回归语文古诗词课堂,让语文课堂真正的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5.
吟诵是古代的读书方法,也是古人创作诗文的重要手段,当今,我们把吟诵作为一个对古诗文理解的途径。在部编教材中,优秀古诗文占到所有选篇的30%。针对部编教材的这一变化,教师若能教会学生吟诵,将吟诵注入格律诗教学,对促进格律诗乃至其他古诗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吟诵是中国古典诗文的传统创作方式、诵读方式和教育传承方式,在私塾教育系统抛弃百年后回归,却面临失传危险。传统吟诵虽采用当时的文读语音系统,与普通话吟诵在语音方面仍存在很大差异。本文重在分析山东青州传统吟诵与普通话吟诵在声母和韵母方面的差异性,以探究其中的对应规律,促进山东吟诵文化的传承、研究及发展。  相似文献   

7.
吟诵是汉文化圈中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所以也只有通过吟诵这种方式,才能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吟诵与朗诵有明显区别,吟诵可以分为"诵、吟、歌、唱"四种形式;吟诵要遵循"平长仄短、依字行腔、依意行调、文读语音"等规则;吟诵是方言文化绝佳的表现形式,推广和传承诗词吟诵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随着官方对白话文的普及,传统的私塾教育被迫退出历史舞台,中国人的读书方法、学习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古代诗歌教学也因此一改前人重视音韵的教学模式,以主要解读文字为主,介绍背景、解释词语、总结大意、背诵诗歌,"吟诵"这一沿袭了几千年的读书方式也随之被遗忘。事实上,中国古代诗文用现代朗诵的方式来接受学习,有着很大的不足,而"吟诵"显然更适合解读中国古典诗歌。  相似文献   

9.
陶蕾 《教育文汇》2021,(2):43-44,55
吟诵是中国古诗所独享的艺术美,它在中国的文学发展史、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近年来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却一度遭遇冷落。随着传统文化的回温,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统编语文教材的面市,以及"真语文"的提倡,吟诵逐渐回归语文教学。本文将讨论吟诵应用于初中古诗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经典诗文具有的文学价值及它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是毋庸置疑的。吟诵古诗词,可以让学生认识美,感受美,欣赏美。吟诵课教学可以从导入开始,通过音乐和图片,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画面美,其次,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平仄,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音律美,最后,通过吟唱,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音乐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