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翻译问题已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瓶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汉英翻译人才瓶颈,汉英翻译教学瓶颈,汉英翻译教师瓶颈。针对这三个瓶颈问题,笔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理论和实践构想,即汉英语言(BL)+汉英文化(BC)+翻译技巧(TS)→合格翻译人才(QT)。建议对目前高校本科英语专业汉英翻译教学做进一步改革,并通过"跨专业联合""开辟翻译第二课堂"等方式走出目前汉英翻译人才匮乏的困境,为中国文化真正走向世界培养高素质的汉英翻译人才。  相似文献   

2.
翻译既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与文化密切相关.文化缺省是汉英翻译中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而且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汉英翻译中,文化缺省翻译的处理应本着文化平等的态度,适应文化交流的客观要求.文化缺省现象处理得体,译文就畅快;反之,则译文模糊,表达不清.应采用合理的翻译策略,最大限度地传达原作所蕴涵的语意和文化信息,扫除阅读障碍.  相似文献   

3.
习语是语言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汉语习语翻译与文化认同的关系,并探索在文化认同方面的汉英习语翻译实践探索,以期更好地掌握汉英习语翻译多元化技巧,提高汉英习语翻译总体水平,解决汉英习语翻译中部分文化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丹  巢劲云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10):108-110
茶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其翻译质量成为茶艺这一文化精髓为世界人民所接受的关键。从现有的茶艺翻译译本入手,分析其汉英文化图示的缺省、对应、冲突,在源语和目的语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建构其翻译的文化图示,从而促进茶艺文化的对外交流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在简要分析异化与归化的基础上,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原则,系统探讨适合汉英翻译教学及翻译初学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文化处理策略。一般而言,处理文化因素的策略是文化传真和变通两大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国进出口商品的数量日益增长,因此有大量的汉英商标词需要翻译。由于汉英商标词绝大多数与民族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要求我们在对汉英商标词进行翻译时,要注意把握商标词的翻译与文化的关系,充分考虑汉英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审美情趣,这对我们认识和从事商标词的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化负载词的汉英翻译在对外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英汉文化的文化预设截然不同,汉英翻译存在很大困难。总得来说,翻译策略有替代式翻译、音译、解释性翻译、和意译。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文化翻译观的有关理论,分析了汉英旅游资料在语言风格和语法句式上的文化审美差异,提出了基于文化翻译观的旅游资料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汉英双语公示语建设是乐山市迈向国际旅游最佳胜地的重要工程。本文从文化翻译的维度对乐山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文化失真"案例做了深入的剖析,并给出了促进乐山公示语"文化传真"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0.
汉英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探讨了汉英习语文化因素对习语翻译的影响与制约并探讨了汉英习语文化因素的移植策略与翻译模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跨文化交流不断深入,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也不断加深,其中汉语文化词语翻译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但是在翻译过程中,文化差异可造成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失误。本文以引用、举例、对比、归纳为解决途径,对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汉文化词语的翻译失误进行分析,根据两种语言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的异同,将文化词语的翻译分为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12.
李小华 《英语广场》2023,(16):73-76
汉英翻译承载着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旨在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翻译教学是培养翻译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可以为翻译教学提供借鉴与指导,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汉英翻译课程的目标、内容与任务,反过来这也有助于丰富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3.
翻译既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与文化密切相关。文化空缺是文化内涵词翻译的主要障碍。本文认为,汉英翻译中文化空缺现象的处理应本着文化平等的态度,适应文化交流的客观要求,尽量运用异化译法,将文化空缺词译成"中国英语"。  相似文献   

14.
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决定了翻译与文化的密切关系。通过对汉英两种语言中几类关系不同的词汇的分析来探讨汉英词汇的文化意象差异以及翻译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曾文雄 《英语辅导》2008,(2):135-137
翻译的"文化转向"被认为是翻译研究的主流。本文提出,语言、文化与翻译关系密切,翻译是一种深层的跨文化交流活动,文化翻译应基于语言转换,借助文化关联的认知语境,从语境干涉的语言层、认知层、交际层、语用层等多维层面获得最佳的关联才能使译语获得与源语高度一致的文化源语效应。  相似文献   

16.
杨丽 《文教资料》2012,(16):38-39
本文从汉英数字习语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出发,分析汉英数字习语不对称关系及其相应的翻译策略,旨在指出文化内涵对于汉英数字习语学习和翻译的重要性,以促进英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7.
孙璐 《考试周刊》2011,(75):33-34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下,翻译过程中两种语言文化的"杂合"现象也愈加明显。本文从文化的杂合化特征,文化杂合与翻译杂合的关系,杂合的"适度"原则,以及翻译杂合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翻译杂合对于推动文化杂合从而实现对原有文化的优化与超越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该文根据奈达动态对等的翻译理论,阐述文化词语的概念及其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从解说词语的概念意义和联想意义两方面入手,着重比较汉英文化词语的差异,并借助汉语文化词语翻译的一些基本策略剖析以上翻译的错误,探究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中文化词语的翻译原则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张琳琳 《文教资料》2010,(35):34-35
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所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传意翻译"理论是两种基本的翻译方法。语义翻译较客观,讲究准确性,屈从源语文化和原作者;而传意翻译较主观,更注重译文读者的反应,使源语屈从译语和译语文化,不给译文读者留下任何疑点与晦涩难懂之处。本文拟从纽马克的传译翻译和语义翻译角度,通过对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中国古典文学中文化意象翻译的方法和特点。  相似文献   

20.
文化语境是影响商务英语翻译的重要因素。以语体和文体为切入点,以文化语境对商务词汇翻译、商务句法翻译和商务文体翻译的影响为框架,对商务汉英在语体和文体方面表现出来的语言文化特征及其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文化语境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