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过去的一年多到最近的一两个月,互联网,这个虚拟的空间,发生着实实在在翻天覆地的变化,亏损、裁员、停业、倒闭声不绝于耳,兼并、联合。重组“大戏”天天上演,直至6月初的新浪“王志东事件”和最近爆出的书业著名网站博库进行“重大调整”的消息……书业中曾盛行这样的话网络出版将是传统出版的终结者。但不管谁能“终结”谁,抑或联手同行,现实是,书业网络公司和其它网络公司一样在艰难中度日,而传统出版社大  相似文献   

2.
2006年的民营书业是沉寂的,无论是资本运作、渠道建设,还是选题策划、品牌创新,诸多方面都没有太多的声音,一些较大规模的企业没有取得很大的进展,而那些规模较小的公司则在新年之后销声匿迹。“调整”、“转型”、“整合”、“规范”是业界人士常挂在嘴边的词汇,2007年,在中国出版业彻底的转折点来临之前,调整就成了民营书业现阶段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3.
规划·发展     
2006年,作为“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许多行业都在描绘自己的发展蓝图。出版业也不例外,作为出版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民营书业是如何规划自己的呢?本期焦点故事推出“民营书业,2006如何规划自己”。对民营书业来说,生存是第一要务,许多公司正在招兵买马,聚草屯粮,他们笑称“与其墨守成规,不如奋起一搏”,当然这一博不是要倒下,而是化蛹为蝶的重生。对策划公司来说,当然是做自己擅长的选题,对发行企业来说,则要调整渠道,寻求新的发展点,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做大做强。在民营书业,张立宪因主编《读库》而声名鹊起,本期“坦…  相似文献   

4.
面对金融危机,一些出版业内人士作出了许多较为乐观的认识和分析,笔者认为有误读这场危机的可能。本文针对书业中一些人认为“书业有可能在危机中因祸得福”、“出版企业化程度低可以规避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将是书业发展的大好机遇”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5.
2004年随着国内图书零售市场和批发市场先后放开;2005年教育类、少儿类出版社销售码洋有比较大的滑坡,于是中国书业“冬天来了”呼声出现。众所周知,中国书业销售量的70%~80%是靠教材、教辅支撑,随着教育“减负”、教育一费制、教材招标、教材政府采购以及循环教材和相关教育政策的实施,刺激着中国书业必将有个转型。在此转型过程中,中国书业必将经历一个大的阵痛。若转型顺利成功,中国书业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若转型遇到挫折,中国书业的“冬天”可能会真正到来,而2005年部分出版社的销售码洋滑坡可能只是冬天到来之前一个小小的寒流而…  相似文献   

6.
在目前我国的出版业中,读者购买力的分流和对图书选择的高度理性与出版物品种不断扩张的矛盾,形成了图书市场的主要矛盾。这个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图书市场出现结构性疲软的原因,它预示着中国书业将进入调整期。高速发展后的调整需要中国书业进行反思和总结,这同时也是新世纪到来之前的力量积蓄。调整是必要的,调整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中国书业经过近20年的高速发展,已进入稳定增长时期。新闻出版署早在1994年即针对高速发展的出版业提出了“阶段性转移”的战略部署,这是对未来出版业发展进行调整的“未雨绸缎”。但在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网上书店作为电子商务的重要代表进军图书业,其发展态势如雨后春笋.根据市场调查,最适于用电子商务方式营销的商品就是图书.而图书业又是个大市场,连同对商业部门的批发和新华书店系统内的调拨,2003年全国图书总销售额首次超过1000亿元,达1070.2亿元,因而一些有实力的集团、网络公司,纷纷介入出版发行与销售渠道,以期获得这个高速增长产业的高利润回报.  相似文献   

8.
新华书店是我国图书发行业的主体之一,在政府倡导“全民阅读”和全民教育文化素质提升方面,起着支撑作用.然而,进入21世纪,尤其是10年代后,随着网络化、数字化迅猛发展,以传统书业业态为主体的新华书店正经历着以互联网为主体的平台电商的强烈冲击,互联网+颠覆着传统书业业态,当下传统书业、电商书业相互博弈,展望下一个10年,传统书业必将迎来一个以互联网为基础,线上线下相互融合并以“社群营销” “精准营销”为主导的时代.  相似文献   

9.
近日,民营书业的两大协会活动都很热闹,先是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非国有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非国有”)在天津书市期间大打“服务”牌,组织会员参加中国书业发展高级论坛,组织与邬署长的座谈,组织民营书业赴德学习团,进行民营书业评选等等。薛野和徐智明作为非国有的第二届领导,  相似文献   

10.
书业内外     
据《中华读书报》报道,正当国内四家网络公司如火如荼地争做中国“亚马逊”,拉开2000年中国书业电子商务年序幕的时候,由知名书业策划人三石创办的“三石图书传播网”(www.3 Stonebook.com)横空出世,于近日正式开通,并以其周密的网络策划、准确的网站定位、较好的网络概念迅速得到网民特别是书业同仁的重视,成为我国首家专业的图书传播网络,同时也是书业界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专业网站。国内著名网  相似文献   

11.
创意策划以及对市场的敏锐感觉向来就是民营书业的强项。随着新一轮市场竞争的到来,2008年的民营书业在面对供需不匹配、纸张涨价、资金链紧张等局面的情况下,积极地进行着进一步的思考和调整。这其中,许多较有影响力的民营策划商利用自身特有的策划优势,在内容提供领域中寻求着各自的"霸权"。  相似文献   

12.
在2011年,民营书业发展比较平缓:民营书店遭遇生存危机,一些教辅企业也遇到一些困难.但是,面对再大的困难,拼命地想问题,努力地做事情,这才是自己的救星.本期“焦点故事”栏目推出崔传高撰写的《谈民营书业转型与多元》,提出认真面对教辅新政,明确自身优势-寻找切实的途径.认为把握住机遇就能获得发展,积极地应对挑战就能破茧成蝶.  相似文献   

13.
从我国出版业的改革和发展进程来看,2003年是民营书业发展非常重要的一年,成为政府有关部门、业内和社会各界人士以及民营书业自身关注的焦点。这是由我国政治、经济发展和出版业改革开放的步伐决定的。在此,我们对民营书业2003年的主要发展进程进行点击和回顾。一、取消“二渠道”称谓,民营书业引起政府部门前所未有的关注2003年开年之时,民营书业的发展就受到政府部门前所未有的关注,预示着这一年对民营书业来说将是非常重要的一年。1月7日,在北京图书订货会前召开的“2003年中国书业高峰论坛”上,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明确表示,今后…  相似文献   

14.
《新京报》报道:随着几大民营书店的相继关门,引起业内不少人士的讨论。对于民营书店在传统书业经营中面临的困境,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黎波认为与其自身经营、大环境影响和读者阅读习惯都存在关系。“中国在没有完成独立书店向连锁书店过渡时,  相似文献   

15.
吴樾 《新闻世界》2012,(5):109-110
网络电视新闻的悄然兴起,对传统电视新闻造成冲击。网络电视新闻有其自身的优势。本文对新媒体语境下,网络电视新闻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网络电视新闻还应该在“主流化”,“直播化”,“大制作化”“突破技术瓶颈”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6.
《电子出版》2005,(6):58-61
网络、电子商务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也给出版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正如电子工业出版社社长王志刚所描述的那样:“未来的公司都将成为网络公司,不会上网营运的企业将无法生存”,“今天出版社不想赢得网络,明天网络会让对手赢你”。任何企业都无可避免地卷入全球电子商务的浪潮,对于整个出版发行业来说,如何正确认识、对待书业电子商务,如何及早提出书业电子商务解决方  相似文献   

17.
《新京报》报道:随着几大民营书店的相继关门,引起业内不少人士的讨论。对于民营书店在传统书业经营中面临的困境,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黎波认为与其自身经营、大环境影响和读者阅读习惯都存在关系。“中国在没有完成独立书店向连锁书店过渡时,  相似文献   

18.
《书底挂号》是上海书业公所1906年春成立后,根据同年制定的书业公所章程,各书局将各自的书底“报明公所登册”而形成的类似今日版权登记之类的簿册。根据上海市档案馆现存书业公所《书底挂号》,有57家书局在书业公所登记了自己的书底。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出版市场的一些情况。下表根据《书底挂号》中各书局登记的书目略加分类而编制:新旧学书籍数量对比一览表(见右表)将其汇总,大致有如下表:不难看出,当时出版物中传统书籍占了绝大部分。它们中有经学史学书籍,如纬文阁的《十三经注疏》、《朱子近思录》,广明书局的《四五经新义》等;也…  相似文献   

19.
正30多年来,我国民营书业的影响和贡献逐年攀升,已发展成为我国出版业不可或缺、稳步成长的一支重要力量,成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在出版领域重要的体现和实现。民营书业成长到今天是我国深化出版体制改革的成果,也是民营书业企业自身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锲而不舍、努力发展的成果。在出版领域转企改制初步完成的大背景下,国有出版集团、出版单位已经或正在成为市场主体,竞争实力不断增强。他们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迅速扩张实力,做大做强,于是与一些规模大、实力强、信誉  相似文献   

20.
走近春天     
春天的脚步在走近,但漫卷的狂风让人还裹紧厚厚的冬衣。2005年,有人感慨,又是一个出版小年。而民营书业情况更为不妙,左有新华改制,右有外资虎视,图书销售大环境不好,自身还款也不理想。面临两头夹击,民营书业路在何方?本期封面文章推出“资本运营:民营书业的新出路?”阐述了一个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