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伟男 《今传媒》2013,(4):102-103,105
“杜甫很忙”是指2012年3月风靡网络的杜甫涂鸦事件.自第一张杜甫涂鸦组图出现在新浪微博之后,微博管理组将其置顶为微话题,顷刻之间,“杜甫很忙”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杜甫很忙事件的走红到底是出色的网络营销,还是一次偶然的网民狂欢,其间又是否存在规律性.以上这些问题,让我们通过对事件的传播学解读揭开其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2.
<正>"杜甫很忙""元芳,你怎么看?"成为2012年度网络流行语中的佼佼者。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结合符号学相关理论对此类流行语进行了简要分析,分析发现了该类非新闻性网络流行语有其自身的特征,如浓厚的消解权威的色彩,其符号意义建构的主体是微博用户,该类流行语具有稳定的符号意义等。在这里有必要对"非新闻性网络流行语"做一个说明,从字面意思来看,"非新闻性"是指这一类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以及流行不依托于某一新闻事件,或者说不直接来源于某一新闻事件,"杜甫很忙""包拯很黑"以及"元  相似文献   

3.
金晶 《新闻传播》2012,(9):121-122
作为一起典型的群体性恶搞事件,"杜甫很忙"构成了中国网络亚文化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范本。本文运用表征理论对"杜甫"文本中的符号进行解读,认为恶搞虽能体现青年学生一定程度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这种创意停留在复制、拼贴商业文化符号的较低层面,缺乏反思和建构,如不加以正确疏导,势必影响年轻一代的文化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高如 《新闻知识》2012,(7):59-60
2012年3月,杜甫突然在网络爆红,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转。在这些对语文课本图片的"再创作"里,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被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这是来自百度名片对"杜甫很忙"这一词条的解释。①笔者经过网络搜索,关于"杜甫很忙"的组图、视频、评论等在各大网站随处可见,以百度为例,截止目前(2012年4月5日)大约能找到相关结果约942,000个。总体来说,关于事  相似文献   

5.
"万物皆可嗑"的时代,大众进行想象性拼贴以服务自我.新媒体时代下,传播角色多元化,传播权力全民化,大众可想象可解读的空间增多,不同社群的参与欲望也随之增强.在此过程中,受众的身份多了一层中介的意涵,粉丝成为积极的受众、文化的主动生产者.传播文本在构建与扩散中,产生了大量的可再生性文化符号,越轨性与独立性逐渐淡化,"嗑文化"进而被"招安"进主流文化的麾下,在抗衡与收编之中,不断反省自身,实现身份革新.  相似文献   

6.
网络流行文化文本作为一种“元语言”行为、批判行为,可以说是新生代网民“游走网络”、“点击体验”的一种例行反应和集体无意识的映射、释放。本文从互文本理论角度入手,以网络流行的“元芳你怎么看”、“杜甫很忙”等文化现象为例,就新生代网民对网络流行文化文本的互文性建构进行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7.
微博已经成为当前大众网络社交的重要媒介平台之一。当大众进行媒介接触的可能性更多的发生在网络环境中时,媒介新文化现象也随之而生。本文以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榜中"滚出"一词为例,分析网络环境中产生的热门现象及其本质,试图厘清大众参与网络媒介互动的动机与原因。  相似文献   

8.
王亚鹏  毛潞  杨珊  马涛 《新闻世界》2014,(8):364-367
在新媒体时代,以网络文化软实力为代表的城市文化软实力将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新浪微博中有关天津文化软实力的官方微博进行分析,试图探讨微博传播中天津城市网络文化软实力建构与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小清新"脱胎于"小资",成为当今时代青年亚文化的一种表现。由曲风清新自然的独立音乐漫及到所有风格自然、安静而不张扬的艺术作品,都是"清新粉"的精神食粮。对精神与气质"感觉"的追求也体现了其理想主义、自我保护、逃避现实的核心。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崛起,将这一"小众"文化形态推到大众面前。本以"避世"为人生态度的小清新在内外因推动下涌入网络狂欢之中。本文通过分析"康夏散书帖"事件始末,研究该散书帖如何吸引众多清新粉的关注,如何将这文青圈的小事件演变为一场网络狂欢,以及由"情怀散书"到"营销诈骗"转变的缘由分析。进而思考网络狂欢下小清新如何自立。  相似文献   

10.
段漉希  李钢 《新闻世界》2012,(10):60-61
本文以“杜甫很忙”为例,指出恶搞历史名人现象在目的、手段和效果上都表现出其快闪式的娱乐狂欢本质,该现象的背后有深刻的社会心理因素,大众意图摆脱现代城市的孤独感,将杜甫作为寻求情感归属、重塑社会认同的线索,而对恶搞历史名人现象,我们应在宽容中寻求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周璇 《现代视听》2012,(9):32-36
最近网络蹿红的"杜甫很忙"或者"XX很忙"等网络用语体现出了网友的恶搞与涂鸦。在这背后,其实是一种网络公共空间中话语的再生产和传播,作为一种虚拟公共空间,互联网在话语的解构和重构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杜甫传统形象的解读和对现代形象的分析,得出我们对精英形象的恶搞应该把握住"度",即话语的解构和重构是有界限的,在市民社会日益成熟,公共空间日趋多元化的今天,规范公共空间话语的产生和传播还需要我们做很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谭硕 《东南传播》2012,(7):76-78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博作为一种网络时代的新兴事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大众视野并且迅速风靡,目前国内的微博客数量以几何级数增长。网络空间展示出的无权威、无中心性的特点使得个人话语权得以充分的掌握,并在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中产生重要影响。一条不多于140字的微博能够达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评论和转载量。本文主要以新浪微博名人为例,从新闻传播学角度就探讨名人微博的"把关人"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粉丝"古已有之,但是"粉丝"文化的构建却因为新媒体的出现而呈现不同的特点。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微博的匿名性,信息传播海量,非线性传播等特征影响着"粉丝"文化;从社会文化层面上来说,参与式文化的兴起促使传统的"粉丝"从信息接收者到信息传播者甚至生产者的角色转变。微博上的"粉丝"之所以狂热和微博虚拟镜像狂欢营造出的"伪社会关系"分不开。  相似文献   

14.
与2014年扎堆出现不同,2015年的电视荧幕上喜剧类节目屈指可数,东方卫视推出的《欢乐喜剧人》表现优异。这档以"搞笑,我们是认真的"为口号的明星喜剧竞赛真人秀节目,通过对传统戏剧与剧场的模仿,利用大众流行文化中文本的"互文性",将喜剧从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降格为对轻松、时尚、感官刺激的一种简单追求。流行文化符号的无限复制与随意拼贴、全景式的呈现打碎了剧场的时空,以及喜剧精神的缺位,恰恰折射出欢乐愉悦的欠缺与"疲软":欢乐的欲望难以从自身与现实获得满足,只能转向符号文本以获得虚假的慰藉,并在符号的狂欢中被麻痹。  相似文献   

15.
微博客(简称“微博”)是近年来诞生的一种网络应用形式,由于它极快的发展速度和不断增加的用户量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着重研究微博中的网络文化和文化偶像,即微博中的文化名人,在文化视角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特点和作用,并对微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从2006年美国的Twitter先声夺人开始,近年来中国各大门户网站相继推出微博服务,以新浪和腾讯为代表的微博,以迅猛之势风靡华文网络.微博之所以能够在众多新媒体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微博拥有与其他新媒体不同的功能应用——微博转发功能.利用这项功能,微博个体可以向无限广泛的社会群体进行喊话和广播,信息可以迅速传达至世界各个角落.微博类似于核裂变式的传播效能,不能不使人对其独特的转发功能应用刮目相看.微博与其他网络媒介一样,归根结底都是运用符号系统对事件进行叙述的表意活动.  相似文献   

17.
王旭  王松 《东南传播》2011,(8):144-146
在电子媒介和网络媒介迅猛发展的今天,文化空间和社会空间也大幅度扩展,全球文化资源得以重组和整合。大众传播媒介逐步地渗透到文化和社会的深层结构中,从而使得媒介文化呈现一种新的特质。本文在研究新浪微博“风云榜”的名人微博、草根达人微博排名的基础上,试图探讨榜单背后的深层含义。解析新媒体的宠儿“微博”,是否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媒介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厉国刚 《今传媒》2014,(6):14-16
从"网络一代"身处的社会环境和媒介环境,以及自身富有激情、创造性、叛逆性的特征来看,文化上的反抗有其出现的土壤和存在的条件,但事实上类似"杜甫很忙"的网络文化现象,并不没有多大的文化抗争性,没有自己明确的目标指向,而是沦为一种娱乐、恶搞、戏谑。"网络一代"同样不可避免地沦为文化娱乐体系中的消费者,成为单向度的人。  相似文献   

19.
毫无疑问,新浪微博已经成为当下我国最主要的网络舆论策源地。作为新兴的社交媒体的典型代表,新浪微博一度因网络侵权、网络谣言、网络欺诈泛滥而成为我国新媒体管理的重灾区。从2011年起,政府对新浪微博的管理出现新的变化。政务微博的崛起、媒体及媒体人微博的规范、公权力依法对微博用户的网络行为进行干预和管理,这一系列管理措施背后透露的是政府职能部门依据资本性质对社交媒体"制播分离"的管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廖亮  花晖 《传媒》2014,(11):56-58
正新媒体的兴起,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承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我国戏曲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目前受到观众老龄化问题的严重困扰,因此,吸引年轻观众,确保薪火相传,是戏曲艺术创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微博平台所聚拢的用户资源蕴藏着解决问题的希望。以新浪微博为例:截至2013年,新浪微博注册用户超过5亿,就使用者的年龄分布而言,"90后"及"00后"占53%,"80后"占37%,两者之和达到绝对多数的90%;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